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1):28-34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128-133
抗战沦陷时期,天津报纸文艺副刊登载了大量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伪的高压钳制下,以《庸报》为代表的文艺副刊的文学批评、诗文作品以及长篇通俗小说等,既沿着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道路继续前行,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异变态势。就整体而言,天津沦陷时期的文艺副刊,在文学上依然是传承大于异变。日本的侵华,并未阻断中华文脉强有力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3.
任何时期的文学艺术都具有歌颂与暴露两种社会功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也不例外。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文艺的两种社会功能存在片面理解,所以在创作实践中出现了两种倾向:或者只强调歌颂,反对暴露;或者只强调暴露,反对歌颂。这两种做法都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带来危害。为了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我们的伟大时代,使文艺真正担负起“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使命,我们有必要对文艺的两种社会功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嗣亮 《学术交流》2015,(4):175-179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文艺服从于政治"的命题,与当时亟需借文艺进行革命动员、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理解、时人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篇名的误译有关。尽管这一命题为文艺与政治规定了一种为现实所需要的"不平等"关系,但毛泽东始终反对政治对文艺的过度挤压,主张二者应是一种张力关系,即文艺不应脱离政治,但又须在关注和表现政治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独特性。这一关系远非"文艺服从于政治"所能概括。毛泽东对文艺与政治张力关系的建构,对于中国文艺走出狭小的个人生活、发掘和表现底层群众的社会生活与诉求,以及辩证处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今天亦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朝霞  何胜男 《探求》2014,(4):64-74
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简称"二为"方向),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方针和根本保证。"二为"方向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服务的对象和目标,明确了文艺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对于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新时期,仍然要坚持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这既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笔者试图通过对三十年代文艺期刊的阅读 ,针对该时期关于反思五四、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创作自由三个焦点问题的激烈论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与阐发 ,从而达到重新认识、评析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具体文艺论争和期刊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所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光辉文献。这个决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两年多来党组织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确定了建党和建军的基本路线,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决议》的历史功绩就在于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文学研究中"历史主义"、"历史题材"、"历史体裁"等概念的实际涵义如何?它们的相互关系又如何?试以历史文学为例来回答这些问题.历史文学并不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单一的"体裁",但也不只是一个题材的种类,不是所有的描写过去的文艺都被称之为历史文学(如人们寻常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的新民歌运动,为当下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陕北文化品牌建设,过分追求以"红色文艺"形象出位,割断了陕北民歌与传统的密切联系。从"非遗"视角出发,回归"原生态",唤醒民歌手对传统文化自觉,应是陕北民歌保护传承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是什么时候放弃反蒋口号的?对于这一问题。上海市高校中共党史讲义编写组所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和很多党史教材都认为,1936年5月5日,红军东渡抗日受阻后发表的“五五通电”是我党放弃反蒋口号的开始,甚至认为五五通电是我党放弃反蒋口号转而执行逼蒋抗日新政策的开始。我们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很值得商榷的。五五通电措词温和,没有对蒋介石破坏抗日阻止红军东渡的行动作激烈的抨击。更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艺思潮基本上可以用古典主义概括,它体现了个性不发达状态下的审美理想。在第一次文化转型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瓦解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艺主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现实主义逐步被革命现实主义所代替,继而演变为新古典主义。随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进入第二次文化转型时期,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即新现实主义思潮随之产生,它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崇高风格的一统天下,在充分个性化的基础上,各种风格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6):151-156
长征途中,党中央针对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及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战略思想,纠正了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克服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图谋,作出了把红军落脚点放在陕北、并把陕北作为革命大本营的战略抉择,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罗马尼亚哲学研究所是罗马尼亚社会政治科学院下属的主要研究单位之一,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罗马尼亚科学院历史和哲学研究所(1949年建所)。罗马尼亚文化界的一些著名学者历任该所所长。在历史和哲学研究所时期,担任该所哲学分部主任的,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米哈伊尔·拉列亚(1895—  相似文献   

14.
从"大一统"观念到"正统论",以及正统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和政治观,而且蕴涵了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长征时期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是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长征初期,他抵制“左”倾错误,开展统战工作,竭力减轻红军的损失。遵义会议前,他主动采纳毛泽东的意见,避免了红军覆灭的危险,并为纠正“左”倾错误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遵义会议上,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公开与“左”倾领导者决裂,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极力推举毛泽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职务。当毛泽东进入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后,他又全力协助毛泽东做好各方面工作,确保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西欧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波及日本,形成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迎来了近代日本文学的历史转折时期。 日本自然主义形成一种文学思潮,是有其历史、社会和文学上的原因的。 就其历史、社会原因来说,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并没有因此从王统国家制度和家族制度的羁绊中完全解放出来,获得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相反地,在政治上逐步建立和维持天皇制极权主义,在思想上极权主义限制了个人  相似文献   

17.
《浙江学刊》2015,(1):2+225-226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是海内外较早正式以"江南文化研究"命名的学术性机构,并于2006年3月经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将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江南地域文化研究,设有江南文学与艺术、江南学术与文献、江南城市与社会三个重点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江南文学与艺术。本研究方向以两浙为重点,旨在从特定的地域文艺入手,探讨文艺的现代化与继承人文传统的关系,揭示特定地域文艺生成的多层次原因,特别是两浙人文传统孕育的历史经验;将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江南地域文艺研究,深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种划时代的理论现象和文化现象.毛泽东不是孤立地就文艺来论述文艺,而是把中国革命的内涵和社会历史的巨变纳入文艺美学的思维视野,把中国的革命文艺运动放到社会进步、历史变革的总体进程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进行考察,把文艺问题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联系起来,以此为坐标,来寻找、确定文艺的历史功能和位置,要求文艺服务于人民,服从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局,这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文化理论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法治建设历史久远。在国家和海洋法治建设大背景之下,从"法制"到"法治"的形式要件为理论出发点,海洋法治建设的实践随着其自身的建设发展而不断演进,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史征程,创造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杨晦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位极具特色的大家。他的文艺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文艺"荷担苦难"说、作家"自我告别"说以及探索中国新文艺发展方向的"农民文艺"说。他的以文艺"公转"自转"律为中心的文艺-社会关系论,是他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也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