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仁学”和“礼治”思想是其核心,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产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我们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本源。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价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在《论语》中提及“仁者”,凡五十有八章,出现了105次之多,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体现了修己爱人的自觉性。纵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基本…  相似文献   

2.
一、沈家本思想核心沈家本一生治律,同时“从事经史考证之书”,兼治经史,融经史于律。法律学识之渊博,中国法律史上鲜有能与匹敌者。翻开他的著述,举凡法律所及的方方面面,无不为其所考论。对这样的融合中西法学大家,如果不把握他的思想基点(或思想核心),就很难对他的整体思想和历史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估。沈家本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 通观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他的思想核心就是儒家仁政和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仁”的首创者,“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是“仁”的滥觞,由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创立并系统化。“仁政”“仁学”是儒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孔子纳“仁”入“礼”,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又一步步“纳礼入律”。因此,中国封建法律包容了孔子以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中庸”等思想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仁”共同构成了伟大的孔子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邢振华 《唐都学刊》1997,13(3):33-34
邓小平义利观的价值导向功能邢振华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之辩”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真正把义利观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原则并身体力行贯彻始终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孔子的义利观概括为两名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是明白懂得的意思。义利观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伟大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创造出灿烂的思想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孔子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学说涉及到人生、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为政、治国、立身处世的一切方面,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思想体系。孔子包罗宏富的人生思想中,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的确夹杂不少糟粕和消极的东西,但也确实在中华民族共同思想文化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孔子的人生思想,吸收其中精华,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生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并非全面评价孔子的人生思想,仅就仁爱思想、人际关系、人生态度、治学精神等问题,谈点管见,以期求教。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谐社会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三可 《唐都学刊》2006,22(5):51-57
孔子的和谐社会论是孔子政治理想、愿望的集中反映、概括与提升。“务为治者也”,孔学本质上是社会政治论体系。追求和谐社会理想之实现,达到“天下为公”的目标是其主旨所在;“齐之以礼”,是和谐社会的秩序保障;“依于仁”,是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保障;“足食”,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孔子之论即是和谐社会论,孔子之观即是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7.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慎言”,这是基于他对语言的重要性和语言规范必要性的认识.孔子施教中处处体现他的“慎言”思想,即主张注意听众的对象和说话的场合,不肆意批评攻击他人,不怨天尤人,肯定“慎言”的弟子,批评“不慎言”的弟子.孔子自己也是践行“慎言”思想的典范.孔子的“慎言”思想闪烁着的朴素辩证法的光辉,具体体现为对立统一规律、形式服从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授生徒之科目,直接关系到孔子教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比较一致的见解是以经设教说。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写道:孔子“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整理出《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种教本来,讲授给弟子们。”金景芳先生阐述得更为明确:“用今天的学校作比喻,六艺是六种科目,六经是孔子为六种科目所编定的教科书。”、(《中国奴隶社会史》第290页)至于孔子是否开设了其他科目,则只字未提。他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占代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刘玉君 《探求》2000,(3):60-6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前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其柱子上镌刻着五条古训:“仲尼之言回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舆之言曰夫人必自海而后人海之;武侯之言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武穆之言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亭林之言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焉。”这五条古训借镌刻者那娟秀有力的隶体字透出中国传统美德固有的生命力。 “仲尼之言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仲尼”是孔子的字。孔子把“信”作为“恭、宽、信、敏、惠”五德之一,这五德都是“仁”的内容。“信”为诚实讲信用之意。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  相似文献   

10.
讨论中国人的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1.
今道友信以西方存在主义美学为参照,对中国儒家美学重新加以阐释与改造,以使它具有时代色彩和现代性。他对孔子美学的主要范畴“诗”、“礼”、“乐”重新阐释界说,从而赋予儒家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以新的意义,显现出现代人文主义的特点。但今道友信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具有非历史主义倾向、非理性主义色彩和非科学成分,暴露出存在主义哲学立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2.
生命在于运动。新陈代谢的终止是僵尸的“诞生”。人们常带挖苦的口气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孔子。”从某种角度来理解,这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讽刺,还不如说是对儒学的赞颂。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儒学历尽人间桑沧,其至尊地位却巍然不动。究其原因,就是儒学有极大的思想容量,便于吸收新的思潮,不断产生新的“孔子”。早在战国时候,儒家内部就有点“百花齐放”的样子,当时就有好几个思想面貌不同的“孔子”。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墨家。它一诞生就虎气生风,对儒学发动猛烈的进攻,史称“儒墨显学”。墨家在逻辑学与物理学方面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  相似文献   

13.
林乐昌 《唐都学刊》2013,29(2):20-23
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价值观念;仁学,则是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部分.至北宋,包括张载在内的理学家对孔子仁学做出了种种有价值、有深度的新诠释.其中,张载对孔子仁学的诠释尤其令人瞩目.以“仁智”统一这一问题为中心,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张载哲学对儒家传统仁爱观的突破,二是张载对“欲仁”与“致学”关系问题的诠释,三是张载对“仁”与“礼”关系问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1.孔子的伟大在于“人道” 记得曾有一位哲人说,面对一个思想家,就像在角力场上一样,要面对他最强有力的地方。评价孔子这样一位对中国文化发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也应该面对他最有力之处。孔子的伟大之处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天道观形成于晚年谢宝笙1要了解孔子的天道观,就要解决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集中在《易传》中的“子曰”。问题是这些“子曰”是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或只是另一些经师之言?或假托孔子之言?多篇《易传》中的“子曰”是否都是假托之言,...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仪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王代最杰出的思想教事家,在长期的思想教育实践中,他充分认识到了教育主体(即德育工作者)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德育产体形象塑造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一、关于德育主体形象的标准孔子根据德鲁活动的特殊要求,将德鲁主体的标准确定为“群子儒”。“属”,这一职业,旱在孔子之先就已产生,泛指以教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君子”,在孔子以前多表示士、大夫、国君者上层统治阶级,但孔子则常用来表达儒家的理想人格,是遭德高尚的人的称谓,不局限于上层统治者。在孔子看来,思想教盲工作,壬要是做人的工作,即壬…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孔子     
最近,在一本研究鲁迅的刊物上,见到“尊孔贬鲁”的提法,颇有感想,也想说上几句。把孔子与鲁迅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这是当前鲁迅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极有见地的。但是,把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而引起的关于孔子研究的深入,与某些人的贬损鲁迅勾连在一起,说这是“一体两面、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伦理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前“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创办教育,传授知识,对保存中国文化遗产和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生前的一些重要言论,由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整理成书,这就是《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在我国古代的先秦文学中占有一席地位,但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其地位却极为重要。一部《论语》,把孔子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致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达两千余年之久;同时也把孔子推上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崇的“圣人”的宝座。  相似文献   

20.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