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肖奂 《阅江学刊》2013,(3):128-134
与僧人们论辩禅理式的唱和不同,《同文馆唱和诗》充满了世俗的气味。品鉴与描绘唱和对象,谈谈彼此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互相褒扬而自谦,是这次试官们次韵唱和的重心。那些模糊到几近消失的历史人物形象则在这种唱和中渐渐明晰,即便是那些不太有名气的人物,也因为诗人的诗意化描绘而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三个月的锁院几乎是强制性地拉近了唱和者彼此的距离,锁院唱和可以说是“关系本位”社会形态的浓缩体现。这次品鉴联谊式唱和是汉末品鉴人物之风在元祜更化时期的全面回潮,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欣赏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东方之日》,古序曰刺衰也。毛公曰,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子非之,改为淫奔者自作。其实这纯粹是一篇男女恋爱之诗。那有什么君臣之关系呢?这首短篇小章,是一个男子自述其在恋爱中和情人的暗昧之私。诗章之法,两章叠咏。每章五句,十句换了三个字,而基本意思未变,亦衡水仲达所谓“重章共述一事”也。  相似文献   

3.
绝句是一种篇幅最为短小的文体,因此要求诗人选词造句,以一当十,千锤百炼,长于用短。现试将唐人绝句精炼之法分论如下: (一)惜墨如金,蓄意无尽陶明浚说:“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①由于绝句的体裁短小,这就要求绝句的作者象一个深知稼穑维艰的农民珍惜每一颗粮食、节约每一个铜板一佯,绝不能浪费语言。必须惜墨如金,斟酌再三,捕捉生活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段,  相似文献   

4.
千古诗心万代嗣响——毛泽东周恩来与陆游诗词○庆振轩王海兰我们在收辑、注解、欣赏、研究中共领袖诗词的过程中,宋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诗词对之的影响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发现,尽管诗歌史上群星璀璨,佳作众多,但同一诗人的某一首诗作对几位领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老子》二十章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牢太牢,如喜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谌私杂杏?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风翏)(漻)兮若无所土。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相似文献   

6.
缘玉和田     
只要一说到玉,人们就会率先想到和田玉,它的温婉优雅让人无限神往,睿智、善良是它的本性,神秘、瑰丽是它的气质。女人如玉,天性使然。很久以前,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屈原曾有赞美和田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就连屈原这样的文豪都想登上昆仑山吸取玉的精华,欲与天地同寿,要和日月同光。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有缘遇到自己真爱的那一块,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及他为前人和同代诗人诗集所作的序中。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尚刚健、悲壮之气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开篇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诗人一开篇就指出诗坛上存在的事实,即汉魏古诗、风雅传统的丧失。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元好问所说的“正体”正是与“伪体”相对的风雅传统,而这种风雅传统若由汉魏上推其源,实得之于诗三百。元好问论诗宗旨就是从这里出…  相似文献   

8.
男性诗论与女性诗人的“隔”——朱淑真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胡元翎作为女性诗人,南宋朱淑真的诗词集《断肠集》一问世,就面临着众说纷呈的评价。而统观这些评价,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隔。隔的原因即在于,以男性视角与评价标准去要求、衡量一个女性诗人,不能正视女性作品...  相似文献   

9.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一六五九年闰三月初三,京师齐化门外,许多文人正在为一个被遣戍的流人饯行。诗人吴梅村捧起诗笺,走到被遣戍的流人面前,凄凉地说:“汉槎,身蒙严谴,远戍龙沙,再会就不易了,老朽书悲歌行以赠之吧!”他恭敬地接过诗笺,轻轻吟道:“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吟罢,声泪俱下。众人“无不呜咽”。其好友顾华峰抢上前来,紧握其手,泪流满面:“汉槎往矣……吾必揭踵顶救吾汉槎也!”说罢恸哭失声。在差役“起行”的吆喝声中,他拱起双手,深深一揖,登上载有万卷书的牛车,在众人一片呜咽声中,“挥手以去”。只听远处传来吟诗声: 一向胡天逐雁臣,东风挥手泪沾巾。只应一片江南月,流照漂零塞北人。这个人就是当时被誉为“惊才绝艳”的著名诗人吴兆骞。  相似文献   

11.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际.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误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对中国的叙事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便为绝句的叙事性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故事情节完整性,可以给绝句划分为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故事片段的两大类别.通过对绝句这样一种抒情诗体的叙事性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民族特色并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抒情诗阅读与欣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以他那光彩夺目的个性魅力吸引着无数后人。作为一个在文学史上光跃千古的诗人,他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历来研究者都对他的思想作过探讨,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李白的主导思想还是任侠”。有人认为:“李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仅从文学关系上来看,其交流也是源远流长、水乳交融的。一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学者、诗人互相学习、彼此唱和,进一步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在繁荣两国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两国间人民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15.
导言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诗圣”著称的杜甫是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大诗人。和这一崇高地位相称,杜甫的诗歌理论,他的美学思想也是丰富和深刻的。诚然,杜甫没有写过《诗品》(梁钟嵘著)、《诗式》(唐僧皎然撰)之类的谈诗的专门论著,甚至没有像诗人欧阳修那样,为我们留下一部《六一诗话》,然而杜甫却是第一个运用诗的形式发表诗歌理论的人,即有名的《戏为六绝句》(七绝)以及《偶题》(五古)、《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七律)、《解闷》十二首中的第四至第八等诗篇,它们都涉及到诗歌创作和评论问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无疑,这是杜甫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一代巨人毛泽东虽已仙逝,但他的伟大人格至今仍显示出巨大的力量,重铸着一代又一代社会人格,垂范后世。大家知道,哲学家的情感需要孤独,诗学家的情感追求浪漫,而诗哲毛泽东的情感却是流畅豪迈,顽强斗争,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似乃天地精华,奔流千古。毛泽东是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挑战者,斗争的风云伴他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面对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是知难而进还是畏缩退却,是乐观与悲观的一大区别。他曾在一次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备斗,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释了中国古代绝句产生、形成的见解,指出一种流行说法是不合实际的谬误,具体阐释了历代绝句的特色和风貌,绝句鉴赏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古往今来,产生了不少诗人墨客、文章巨擘。古代的如扬雄、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以及“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等;现代的如郭沫若、巴金等人。他们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清朝末年,在四川江津还诞生了一位奇人,名叫钟耘舫,他以善撰写对联名世。此人不但擅写对联,而且擅写长联。在号称中国“八大长联”中,他一个就占了两副!因此被誉为“长联圣手”。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期是论词绝句这种词学批评类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以论词评词等直接标题的论词绝句的出现,表明此期论词绝句应用于词学批评之中自觉意识的觉醒;受浙西词派和乾嘉学风的影响,此期的论词绝句又呈现出推尊姜张、重视词体探源和词籍史料辨析等新的特征。这表明词学批评中论词绝句的正式定型,在清代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明祥 《求是学刊》2023,(3):152-161
钱谦益所作论诗诗《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在承传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基础上又产生新变。钱氏继承了杜甫尊重前贤、别裁伪体的思想,以批评当时的诗坛流弊。钱诗延续了《戏为六绝句》“戏题”的自况心怀,但也增添了走出“嗤点前贤”的矛盾、消解讽刺的紧张等意味。钱诗与《戏为六绝句》都是以近代视野和当世视野为论述重点,但不同于杜甫对时人的包容态度,钱谦益以自己的诗学为标准,将时人划分了阵营。《戏为六绝句》论述的内容可能不仅仅限于诗歌,这种现象在钱谦益论诗诗中更是蔚为大观,他论述了文学家、批评家、书法家、画家以及女性群体,且对后世论诗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