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 《学术交流》2002,(6):123-127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七言体”形式。其特点是 :整齐的七言句式 ,注意到了用韵 ,结构完整 ,在音顿、节奏等方面与传统七言诗相同。据此认为 ,汉代七言体铜镜铭文即是完整的七言体诗歌。汉代铜镜铭文七言诗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至西汉时期 ,由此否定了“可靠的完整的七言歌谣在汉以前似还无有”的结论。汉代铜镜铭文七言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标志着它正处在七言诗由民间歌谣向文人创作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唐宋铜镜     
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技术更加精粹。唐宋铜镜在南方多有发现,而在北方却很少见到。笔者近年来在五常县和哈尔滨市发现两枚唐代铜镜和两枚宋代铜镜,简介如下:唐代渤海国波纹镜(图一)。直径115毫米,厚3.5毫米,重145克。铜镜背面有牡丹花和波涛纹饰,古朴大方。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出土了两面铜镜(见封四)。铜镜的纽、纽座、纹饰、铭文、直径以及铸造风格完全一致。 铜镜直径为九公分,圆形,国纽,素国纽座。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由海马葡萄纹组成;外区铸有一圈汉字铭文,为“青盖作镜自有纪,辟去不羊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孙子,为支高官寿命久”,共计二十八个字。内外两区之间用高线圈相隔,铜镜边缘均有刻款和押记,分别为“泰州主薄 ”和 “金成记 ”。 这种铜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流行在唐代”,宋《博古图录》称它为海马葡萄镜(也有称为禽兽葡萄镜的)。这类铜镜的钮外常分内外两区,内外区中纹饰…  相似文献   

4.
玻璃镜传入中国以前,古人用铜镜照容.同时,不忘在其背面精巧构思,冶铸纹饰,因而古代铜镜亦是精美的艺术品.其文化内涵、纹饰设计、雕造工艺、铸冶技术、磨砺水平等诸多方面,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之大美.在厚重的中国青铜文化中,铜镜虽然是一个分支,但却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制 品之一,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其更迭发展的历史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烙下了文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面铜镜,是1980年4月在哈尔滨香坊农场水田分场春耕时出土的。该镜呈青铜色,正面平整光洁,直径17.4厘节,缘厚0.5厘节。背面主题图案为两条欲跃出水的鲤鱼在互相追逐嬉戏,周围衬以层层波纹。双鲤形象逼真,纹饰自然生动,铸造工艺精美,是一面较典型的金代铜镜。尤为别致和奇特的是镜纽为龟形,长3.5厘节,高1厘米,这在金代铜镜中尚属罕见。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相传龟鹤皆有千年之寿,因而古代印章的纽多作龟形,如汉代的印章。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诗中,就有“神龟虽寿”的诗句;更早的《庄子外篇·秋水篇》中,亦有“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  相似文献   

6.
金代双鱼镜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出土了二十余面金代双鱼纹铜镜。这些铜镜的形状,均为圆形、圆纽、素圆纽座(也有无纽座的)。镜背纹饰分内外区,内区均是双鱼戏水图案,外区多为缠枝云卷纹,内外区之间以单线圈相隔。铜镜直径很不统一,从八公分到四十三公分不等,较常见的是十五公分左右。一九六  相似文献   

7.
绥棱县绥棱农场在近年发现一件金代 大铜镜。镜面呈淡银白色,平整光洁,直 径36、过宽1.5、厚1厘米。背面带一穿孔 的半圆球钮,无钮座,钮高1.8厘米。镜 重6.5公斤。镜边内铸有浅浮雕的人物故 事和双鲤鱼纹饰(见封四)。 金代的铜镜艺术在师承唐宋传统的基 础上,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金代铜 镜大都以写生图画作主题花纹,其中又以 双鲤鱼和人物故事较富有特色。出土的这 件铜镜则是将人物故事和双鲤鱼这两种纹 饰构图在一起作装饰题材的。画面的下半 部是重重水波,两条鲤鱼相对地穿还在微 波荡漾的水浪中,鱼的头前身旁浮有萍草, 把一对鲤鱼…  相似文献   

8.
正青铜器,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历史意义的时代产物,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如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铜锌合金椎就是其中的一例。随后,中国的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大约经历了1500多年,当然铜镜和佛像在后期还有延续。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的地位和价值是相当尊贵显赫的,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9.
民族视觉元素影响着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华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及其丰富和珍贵的视觉艺术养料。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走具有中国民族和民间地域特色的艺术道路,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再论金代铜镜刻款及相关问题田华,邱玉春笔者曾撰文就金代官府检验铜镜而刻款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论述①,但各类款涉及的较少。为使同仁更详细了解金代铜镜刻款的概貌和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搜集了至1994年底已发表的刻款、铭文200余条,现就金代铜镜刻款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媛 《学术交流》2005,(8):137-139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现代广告设计、服饰设计中的象征、对比、夸张以及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分析这些审美意韵,对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中国的铜镜传入日本后,成为太阳神祭祀时的道具,并最终转变为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太阳神的神体象征,被广泛用于国家祭祀和加强皇权的政治活动中。在对外战争期间,铜镜被利用为国家神道的祭祀道具。通过对"国魂命"铜镜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生活用品发展为象征皇权、神道的祭祀用品的铜镜,在国家神道的皇权思想之下,成为鼓动民众为战争献身、为侵略扩张造势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脚气病、性病、天花:汉代疑问疾病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卫 《浙江学刊》2015,(2):54-70
对汉代的某些疾病的认定学界有不同意见,本文对脚气病、性病和天花在汉代是否存在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长江流域(也包括珠江流域)脚气病的发生和流行大致与稻米成为主要食物以及稻米加工精致化同时或稍后,这个过程的发生大约在战国时期到两汉。现存的秦汉文献和文物资料中既没有性病的确凿资料,也没有显示与性病有关的社会因素,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在汉代尚不存在。天花在中国的第一次大流行大约在公元476年—497年之间,它的传入应当更早一些,但汉代尚无此病。  相似文献   

14.
由于21世纪的科技发展和信息化革命,现代陶瓷设计理念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性趋势。本文以我国传统纹饰为例,对紧贴历史又能真诚表达情感的现代陶瓷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本文亦考虑了现代陶瓷设计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并且关注人性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铜镜与日本原始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0,(1):58-61
据史书记载,倭奴国王朝贡,光武赐以印绶;孝安帝时,倭王帅升请见;百年之后,倭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得特赐铜镜百枚.从帅升朝贡至卑弥呼遣使的百年间,倭国大乱.联系着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线索便是铜镜.大陆封建王朝下赐倭人铜镜始于帅升朝贡之时,却因吴人工匠东渡而使之在倭国内泛滥.最终导致倭国大乱.直至邪马台国时期,战乱稍平,女王卑弥呼才决定向魏明帝遣使,要求特赐铜镜以重新构筑倭国内统治秩序.日本原始王权在大陆封建王朝的影响力下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本文拟从铜镜这一线索入手,初探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日本原始王权本身的发展以及其与大陆封建王朝交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和阿伊努族有着相当丰富的纹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岩画、信仰用具和生活用具上.这是一种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时代的周围世界及原始先民的世界现、宇宙观和信仰等.比较两个民族的纹饰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纹饰、纹饰的形式、纹饰的发展途径、纹饰的含义.纹饰文化都与萨满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代"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具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汉初,郡府少吏的名目与人数较少;西汉中叶至东汉时期,郡府少吏的名目与人数成倍增加。其总趋势是:长吏在汉代郡府吏员总额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少吏则呈上升趋势。其一,汉初长吏之人数占郡府吏员总额的10.26%,汉成帝末年为2.11%,东汉时降则仅占0.22%;其二,汉初少吏之人数占郡府吏员总额的89.74%,汉成帝末为97.89%,东汉时则升至99.78%。汉代郡府少吏的上述演变值得重视。它不仅反映出汉代行政组织的日趋完善与成熟,而且表明少吏在汉代行政运作中的作用日臻重要,说明少吏是两汉社会秩序与行政运作的重要支柱与载体。  相似文献   

18.
考古学家应严谨对待器物纹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分析大量事实和案例(且仅涉及一部分重要的或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器物及纹饰)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物纹饰没有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和严谨对待。从发掘报告(简报)到相关著述,从模画到研究都缺乏严谨,没有真实保障,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然,在此背景下的纹饰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也是没有真实基础的,与"科学研究"、还原历史尚有一段距离。器物纹饰对史前研究、神话传说研究极为重要,当引起考古学家及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完整、清楚、明白、准确地模画、介绍器物纹饰是纹饰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将会对史前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进行误导或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呈现丰富多样的特性,而OBE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渗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其学习价值.该文从OBE理论出发,探讨《广告设计》课程项目化实践,提出"螺旋递进式"的实践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性并注重个性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惠翔宇 《唐都学刊》2013,29(3):55-58
汉代“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因其位处官僚结构底层,向为治秦汉制度史者所忽视。通过对百年(1914-2011)来汉代少吏的研究现状之综述,指出目前汉代少吏诸多方面亟待学者深入探讨。如汉代少吏的历史沿革,汉代社会的少吏名目、人数及分布状况,汉代社会的少吏制度,汉代少吏与其他社会势力(各级官僚、豪族、宗族)的互动关系,汉代少吏的趋贱历程等。汉代少吏是一座亟待学者挖掘的矿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