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 电影、电视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影视技术、影视语言和形态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崭新的视听文化的新纪元已经来临。从1895年底电影的诞生至今已经九十五个年头了,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视听媒介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从无声到有声;  相似文献   

2.
贾越 《浙江学刊》2001,(1):161-165
现代小说叙事普遍采用了一种"综合"的艺术态度,造型艺术的线条、色彩和光;音乐艺术的音响、旋律和节奏,电影艺术的蒙太奇等等各种艺术的语言手段都渗入到小说的叙事系统之中.小说叙事呈现出兼容、开放态势,"综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已成为当今小说形象构成的特殊的语言方式.  相似文献   

3.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10,26(6):70-74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中的确有两类电影,即叙事和奇观。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电影二元范式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叙事和奇观电影。奇观和叙事是电影的两难选择吗?可否有一种电影,在奇观中完成叙事或者通俗地说,既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又满足观众感官感性的快乐需求。影像可以作为叙事的手段,而且与文字相比较,影像乃至奇观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奇观和叙事,并非非此即彼。奇观之下,莫忘叙事,或者视觉的快感与心灵的感动结合起来,才是电影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4.
曾耀农 《唐都学刊》2005,21(4):100-103
后现代主义影视的主体与文本中,表现出边缘化倾向,主体被消解分割呈“物化”、平面感与零散化状态,具有话语膨胀和语言游戏的特征。就中国新时期电影而言,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逐渐崛起和发展,也就是传统叙事手法的消解,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可视性。  相似文献   

5.
徐雅宁 《唐都学刊》2011,27(6):71-74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涉及电影、文化、性别等多个领域不同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创造,试图颠覆传统的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电影语言,建立起女性电影独特的叙事话语。姜文电影多以强硬男性主人公为中心,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是男权文化的反映。对姜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探讨其如何被简化为一个符号或景观而存在于男权世界的阴影中。  相似文献   

6.
徐华芳 《生存》2020,(5):0197-0198
电影,是一种将文学语言转换为影像语言的艺术,十分强调视觉影像在叙事中造型表现的审美价值。剪辑在电影、电视创作节奏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不断推动着影视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本片从影片剪辑艺术和技巧分析两个角度,就电影《梦之安魂曲》的影像后期风格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电影摄影艺术风格的进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0):139-143
电影带有先天的工业化基因,视听觉震撼的影像叙事昭示着制作成本的高昂,观众选择观看源于根据包装精美程度选择商品的适配补偿心理。个性化的影像叙事离不开工业技术的支持,但过于强调工业化技术的"炫技"会破坏电影叙事的整体美感。类型化经典叙述模式的形成,是电影制作者针对观众的美学需求逐渐形成的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特征的工业动态系统,溢出标准化常规的叙事结构,可能会引起观众观影的不适,探索影像叙事的工业性与艺术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楚卫华 《唐都学刊》2004,20(2):71-76
从叙事的创造与受众的接受这个角度分析中国都市电影的叙事特质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时刻关注社会现实 ,与观众的审美心态一直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同步状态 ,采取的是面对观众的叙事策略 ,即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 ,迎合和满足观众的情感期待及心理欲望。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相抗衡的力量正缘于此  相似文献   

9.
何嵩昱 《社科纵横》2008,23(5):109-110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要想获得权威的表达、建构有力的"女性叙事话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电影艺术观给法国电影带来的人文精神与深度模式成为法国电影在北美乃至世界电影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法国电影始终立足于建构微观的个体世界,以特殊的叙事方式、文化逻辑充分实现假定性叙事,形成了可持续性的竞争力。但是,法国电影专注个体心理世界,回避尖锐的现实问题,忽视国家、集体的认同与归属。这种囿于自我的电影叙事失去了作为公众媒体的集中放大、设置议题等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导致电影介入现实的程度明显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意义上的法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表现出对国际市场的强烈进取心。除了制作技术、宣传策划、发行放映等国际化之外,叙事的国际化更是迫切需要中国电影思考的问题。《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国际化策略颇具代表性。两部影片都着力呈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国际化语境,都表现出超越单纯的民族主义立场的气魄。前者在叙事上持人道主义的反思姿态,力求思考的深度;后者则完全遵循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式,以故事性、娱乐性见长,而且更注重展开本土文化符号与国际语境的碰撞。两部影片的叙事尝试都将对中国电影的国际化道路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琰 《唐都学刊》2004,20(4):91-95
特殊的社会转型期 ,第六代电影无论在影像风格、叙事结构、题材偏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前几代电影不同的取向 ,内部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系列 :成长体验电影、地域烙印电影、状态电影。  相似文献   

13.
在主流商业电影叙事中,女性自动的伟大和深度的谦卑非常普遍.从对主流影像的梳理不难看出,影像叙事在历史的嬗变中,不变的是女性身份和女性命运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供奉与佐证.以主流商业电影的大作《唐山大地震》为例,影片中一个高度自觉的女性形象和其命运在软化意识形态内核、实现历史、灾难的当代重述上相当有效,这种自觉是对传统历史叙事中以女性命运被动承载家国命运的一种突破,是历史叙事对消费语境的有效适应.在这种历史叙事中,女性意识自觉退避,故而它也意味着女性性别身份走向更深度的谦卑.所以说,在当下主流电影中,真正坚固的主流价值观远未形成,传统意识形态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中设王的悬念要转化为观众感受到的"显悬念",首先要使其中的人物或事件引起观众的关注,这是悬念转化的前提.悬念设置与伦理考验关系密切,以善恶对立为基础的伦理考验是引发悬念的根本原因,悬念的强度取决于善恶力量对比的差距,取决于恶的一方的强度,同时观众对生命、命运的关注也是引发悬念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道德暧昧也是电影叙事伦理的另一指向.如果说善恶对立主要表现为电影叙事超越、浓缩生活的一种戏剧化处理,那么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道德暧昧主要体现在倾向日常生活,力图保持一种非冲突性张力的电影叙事中,这种暧昧的道德叙事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悬念效果,引起观众在伦理判断上的暧昧和犹疑.  相似文献   

15.
叙事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李白诗歌中,部分诗作的叙事性非常明显,更不乏有名的叙事之作.李白诗歌的叙事艺术,具有叙事手法多元性、叙事语言多样性、叙事视角多维性、叙事风格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吴智斌 《社科纵横》2010,25(3):71-73
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反意象"现象,而小说却大规模地引入意象。意象化叙事由此而成为先锋作家叙事策略之一种,主要代表是苏童。苏童小说多以意象化叙事代替了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种叙事品格使苏童小说实现了与电影、电视及舞蹈等视觉艺术的便利沟通。  相似文献   

17.
付军龙 《学术交流》2007,(8):129-132
隐喻是艺术理论中一个原点性问题,是一个不断被思考与解答的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话题。隐喻研究是人类反观自身、反思自我的一种必然行为。本文以"叙事语言中的隐喻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局限、叙事隐喻的超越,探讨隐喻在文学叙事领域存在的原因,并借助索绪尔语言学对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划分,发掘叙事隐喻中"无法言说之言说"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周兴杰 《学术交流》2005,(10):168-171
"罗生门"在电影与同名小说中都体现出生死善恶交织的悖论性意味.但电影毕竟对小说做了极大改编小说的叙事是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电影的叙事构成一种三元结构模式.造成重大改编的原因,不仅由于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上迥异的追求,更在于两者历史意识上的差异.这启示我们,改编应尊重原作的价值立场,注重内在精神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和电影叙事学研究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激活文化记忆为核心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这类电影始终紧扣传统伦理价值观与革命伦理价值观在道义性上的内在耦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设计方面,深探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类型更新,借助共同文化经验实现从情感认同到文化认同;在叙事空间建构方面,以“记忆之场”的叙事空间建构,通过对观众的共情呼唤,引领观众激活潜藏于心中的革命历史记忆,最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主流电影是一种采用正面题材和类型化叙事、秉持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兼容商业电影运作模式的主旋律电影新动态,发端于2009年轰动一时的《建国大业》,业已创生《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2》《建军大业》《红海行动》《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代表作.新主流电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