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弘扬“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精神涵盖了善治、民主、人权、公正、理性与和谐的精神。由于人治传统由来已久,当前我国民众的法治意识不强。要弘扬法治精神,就必须首先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全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快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一个新提法,也是继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应该由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方面转变,要结合中国人权的发展与国际化法学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公民的思想和行动之中,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有效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中的法制教育思想,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法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法制教育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阐明了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公民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三种形式来进行,要求通过法制教育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法治精神氛围,并第一次确立了法制教育的目标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首创性地将公民守法的法律义务转化为道德义务,要求用法制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所提供的事实和观点,从人权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人权是道德革新的催化剂、人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精神基础、人权是走向法治的一面旗帜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权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作者指出,人权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人权事业与社会主义事业是一致的;人权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权已经构成了现实社会动力系统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强制主导作用,也要重视社会和民间层面的基础配合作用。在我国语境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词,实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作用。在现阶段,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海年 《南都学坛》2009,29(1):75-90
中国的人权法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新中国建立前主要经历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争取人权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争取人权的斗争、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争取人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争取人权的斗争等历史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结束了剥削阶级欺压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中国的人权法治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创造条件来保障人权,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人权理论和实践也走了不少弯路,党和人民从中既获得了经验,也吸取了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权法治进一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相继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党的章程和国家宪法,成为党的纲领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宪法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是中国人权建设的新宣示。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理论上加深对人权重要性的认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努力奋斗,就会使13亿中国人的人权保障达到更高水平,从而为国际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成果的积淀,反映着国家社会精神气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理想信念坚定、忠于法律、敢于担当的法治队伍,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素质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9.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奠定了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权思想的基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包含了丰富的人权意蕴: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经济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升了最普通群众的人权意识,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 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蕴含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我国文化建设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反思和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以2018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法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教育管理法》《公共文化服务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文化法治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更离不开高校法治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特点具有建设主体的层级性、内容的针对性和继承性。探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系。  相似文献   

14.
海派文化是多种地域的不同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构筑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派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高度契合。海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诸如自由意识和创新精神、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仍然需要传承。对待海派文化要创新发展,不忘本来;取长补短,吸收外来;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德主刑辅”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 ,源远流长 ,绵延不绝。它对完善我国当前治国方略有着二重借鉴意义 :消极的借鉴意义是要反对德高于法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积极的借鉴意义是要坚持德法相济 ,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6.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但它并不等于具有工具主义特质的法制。但囿于我国的国情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民主革命反封建的缺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失误;商品经济的薄弱以及文化教育的落后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