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在遭受贸易损害时提供了三种解决方式:要求败诉方终止违法行为、败诉方自愿向申诉方提供补偿、授权申诉方中止对败诉方作出的关税减让承诺或其他义务。这些解决方式在实践中已暴露出诸多问题:终止违法行为的裁定由于败诉方的拒绝而无法执行,现行的补偿制度和报复措施又无法让一些申诉方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当申诉方是发展中国家成员时,上述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如何通过完善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补偿制度,最大限度地维护世贸组织各成员的权益,这是世贸组织各成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赔偿救济的两种主要形式,贸易赔偿和货币赔偿都具有临时性、自愿性和非强制性、符合性、优先性、预期性的特点。贸易赔偿和货币赔偿各有利弊,同时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为了使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赔偿救济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应在WTO《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谅解书》中明确货币赔偿的形式,保留赔偿的自愿性和非强制性;同时引入保障货币赔偿执行的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3.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实践证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成功运转的至关重要的保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贸争端迅速上升,这就需要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发展、特点、适用以及我国对该机制的运用、应对策略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来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孔庆峰  张萌 《东岳论丛》2006,27(3):63-67
争端解决机制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核心机制,比GATT时代的争端解决机制有了很大进步。发展中成员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收益。然而,该争端解决机制仍存在着很多的缺陷,这些缺陷使得发展中成员方的利益还不能得到完全切实有效的保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四年,在应用其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做得还不够,中国应该注意国内国外政策的调整,加强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身权利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成员而言,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耗资巨大的事情。当今世界早已迈入信息化时代,许多国际争端解决机构也已经开始在仲裁、调解等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中尝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便利程序的进行。如能构建一套在线争端解决机制,不但可以减少成员参与WTO司法的开支,还能够鼓励更多发展中国家成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到WTO争端解决司法程序中来,这对WTO法律体系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虽然构建在线争端解决机制会面临网络技术和立法修改上的困难,但仍可通过借鉴众多替代性争端解决机构已获得的关于在线争端解决机制实践的宝贵经验,结合WTO争端解决的自身特点,仿效多边贸易协定文本的规则设计,创制出行之有效的在线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对胜诉方的"贸易救济"是核心内容.由于传统的争端解决机制所包含的救济制度的局限性,一些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小的成员方不能有效的实施报复,以达到促使违法方纠正其违法行为的目的.因此,有成员方提出应该在原有的"赔偿"和"中止减让"之外设立一种"金钱赔偿制度".迄今为止,WTO已经对首起"金钱赔偿"案例做出判决,"萨特兰报告"中也论证了"金钱赔偿制度"的利弊和可行性以及各成员方对设立这项制度的具体建议.虽然此项制度还在设想之中,但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项制度在不远的将来诞生,并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公平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成员间的争端,然而CAFTA的成员除老挝外均为WTO成员,这就意味着WTO对CAFTA大部分成员间的争端也具有管辖权.WTO和CAFTA争端解决机制在争端解决的费用,当事方对争端的控制程度、适用法律,上诉、争端解决的时限、执行措施的力度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中国在涉讼时应立足于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结合案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诉讼场所.  相似文献   

8.
WTO贸易救济争端裁决系指争端解决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就某成员的贸易救济措施是否符合WTO有关协定、规则所做出的裁定及其建议。如裁决不符合WTO有关协定、规则,有关成员执行该裁决时可以对仍有效的贸易救济措施相关事实进行再调查,并实施新的措施。相比其他WTO贸易争端案件的裁决,此类裁决及其执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电工钢执行案不仅是我国执行WTO贸易救济裁决的第一案,而且是WTO双反执行措施第一案,因此有许多新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法的精髓所在,它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说它是完善而成熟的,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国际社会对修改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谈判日益关注。本文浅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现存的几个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非实质公平、DSB的强制管辖权过于严格、专家小组的缺陷等,以期实现对争端解决机制更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法的精髓所在,它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说它是完善而成熟的,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国际社会对修改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谈判日益关注.本文浅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现存的几个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非实质公平、DSB的强制管辖权过于严格、专家小组的缺陷等,以期实现对争端解决机制更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ICSID、MIGA、WTO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四奇 《云梦学刊》2004,25(4):49-51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自《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至《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再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确立,其呈现为递进式发展的特点。就其所产生的法律效应而言,这些新的法律制度不仅弥补与完善了国际投资法的不足,而且也对改善全球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12.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WTO的争端解决制度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要求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价值目标之一是程序效益 ,合作博弈产生效益要求争端解决的非诉讼性贯穿WTO争端解决制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WTO诸协定,特别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简称DSU)中没有关于法庭之友的规定。但是法庭之友主动向专家组、上诉机构提交意见,介入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没有法律依据的前提下,争端解决机构对法庭之友意见采取一案一议、非连贯性的做法,引发了成员国之间激烈的争论。为了提高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具有预测性和透明度的体制,争端解决机构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解释和澄清,允许法庭之友在专家组阶段提交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的行业纠纷解决机制中,纠纷的当事人依据国家法和行业习惯法的契合,明确了行业纠纷解决中所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从中找出纠纷解决的合意。行业组织在一定范围之内充当了仲裁者的角色,是行业纠纷解决的主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通过国家的立法,保障了行业纠纷解决机制程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行业纠纷解决由原来的注重实质正义向注重程序正义转变,提高了纠纷解决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对当代的行业纠纷解决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借鉴。主要实例来自于四川自贡盐业的档案、文献,盐业纠纷的解决机制实际上在近代的中国呈现出一种解决方式多元化、行业组织与地方法院互相协作、配合和注重习惯法、解纷程序的特点,不失为近代行业纠纷解决机制较为合理的一个蓝本。  相似文献   

15.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涉及到第三方加入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关于争议处理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书》的规定很不明确,在实践中突破制度的做法时有发生。在不断完善WTO第三方制度的努力中,已较成熟的国际法院的做法可以成为改革这一制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从研究二者第三方基本制度的差异入手,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国际法院在第三方加入条件、形式和第三方权利范围等问题上对WTO第三方制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WTO/DSM非违法之诉的成立要件和非违法之诉的程序规则,分析WTO以往案例,阐述非违法之诉的本质和适用范围,美国若在WTO/DSM对人民币汇率争端提起违法之诉,是滥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表现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框架下,各成员方有权依据特定的规则,以反倾销、反补贴或者保障措施形式采用贸易保护.反倾销措施在中欧贸易中越发成为欧盟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而这其中中欧之间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不但关系双方之间的整体贸易关系,也关系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中方的重要权益,可谓是中欧在欧盟反倾销措施这个问题上的关键所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全面分析了欧盟的相关法律规定,并根据以往案例,总结出欧盟对华反倾销采用的三种形式及相关措施,并针对这些措施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的合理解决是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引发社会纠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这些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也应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在以司法诉讼程序为中心的同时,发挥各种非诉讼程序灵活解决纠纷、合理分配司法资源的作用,使各种纠纷解决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我国已拥有以法院调解、仲裁等为主的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这些非诉讼程序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和滞后,因此,对我国现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利弊作出客观评价,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具体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和谐社会秩序构建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