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虽然《呼啸山庄》与《简.爱》无论在主题、爱情观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风情,但相近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文学熏陶,决定了两姐妹的文学创作有很强的可比性。在《简.爱》里夏洛蒂.勃朗特更多的是披露个人的情怀,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本社会小说,更多的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呼啸山庄》代表的是英国小说的一条绝径,而夏洛蒂对女性内心痛苦的现实主义刻画却带给英国小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姐妹俩屹立在现实的沃土上反抗现实,但都难以超越我爱,我恨,我受苦,最终不免为现实所牵制。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和《新唐书》是反映同一时代内容的纪传体史书。由于两《唐书》的产生时间和主编者文学修养的不同,使得两《唐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文艺传》比较入手,通过传主归属位置的变化来探究《新唐书》的尚德倾向以及造成此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SCX2006-116HLJ《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们不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目录,而且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上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5.
出版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该书的出版早了莱恩的生存论心理学经典作品《分裂的自我一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整整10年,但是《野草在歌唱》作为莱辛的处女作,不但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如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生存状态、种族歧视制度等,还审视了“人类的生存”,凸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在这点上,莱辛和莱恩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从《野草在歌唱》开始,莱辛就像好朋友莱恩一样对人类生存和命运赋予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6.
叶维廉先生是我国台湾最早系统研究和评论艾略特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学者.本文在释读叶维廉先生1957—1960年间发表的《陶潜的〈归去来辞〉与库莱的〈愿〉之比较》《〈焚毁的诺顿〉之世界》《艾略特的批评》《静止的中国花瓶——艾略特与中国诗的意象》等文章的基础上,就叶维廉先生关于"客观应和的事象""沉思的展现""一种独特的诚实""真诗的暗示性"等观点进行综述、比较和评论,进而揭示叶维廉先生在我国艾略特诗歌创作、诗学理论研究与诗歌翻译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梅尔维尔的《白鲸》和杰克.伦敦的《海狼》虽同为海洋小说,但两部作品却有着不同的伦理学蕴含。《白鲸》着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子白鲸的斗争,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却体现为一种和谐;相比之下,《海狼》中直接描写猎捕海豹经历的篇幅却并不多,它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船长海狼拉尔森与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船员自身之间的敌视争斗。《白鲸》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它在一个象征性的层面上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末期人们内心的自由意志与宗教精神的矛盾冲突;《海狼》则是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写照,它关注的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生存竞争的人们之间的争斗,以及这种争斗的最终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8.
象征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解读象征符号是了解其作品的最佳方式。通过探讨《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作品中逃遁现实的象征符号,揭示剧作中在现实和虚幻中游走的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T.S.艾略特在其作品《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以及"荷花"意象、"轮子"意象、循环时间观和"四大皆空"来表达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尊崇。虽然《小吉丁》中,诗人倾向于将印度教和佛教视为诗歌创作的手段,但其跨越文化樊篱、穿越时空的诗创风格激发了美国60年代的"垮掉派"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之沿着艾略特的思维路径继续寻找西方社会获得拯救的东方良药。  相似文献   

10.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尤为闻名,环境描写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他的《还乡》中。文章对小说中所运用的以自然环境描写来刻画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以及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获取对《还乡》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约瑟夫(Joseph),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形象的缩影.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细察,可以读出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宗教反叛思想.文章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命名的用意,凭借不同叙述者的多维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刻画,以及运用文学方言构建其个性等层面,对作者塑造约瑟夫这一人物的意图进行剖析,揭示小说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真正意图,即对宗教制度的厌倦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艾凡赫》是19初英国著名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犹太商人艾萨克及其女儿蕊贝卡一系列遭遇的描述,无情地揭露了盛行于欧洲社会近千年的反犹主义(anti-Semitism)的罪恶,同时也表达出他对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社会成员之间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佛洛伊德主义作为现代文学和美学的一种思潮 ,对于西方现代作家特别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有着很大的影响。佛氏对人类的潜意识活动作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并把它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其后 ,许多作家对佛氏主义进行研究 ,然后有意识的将其运用于创作实践 ,其中以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大亨·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为代表。这两位作家的出现及其作品的问世标志着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通过对大亨·劳伦斯作品的分析来阐述佛罗伊德主义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格林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问题的核心》是一部宗教小说。从同情和怜悯,道德焦虑、宗教情怀及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小说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位知名作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安纳德①是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不可接触的贱民》是他的第一部英语小说。小说通过对年轻的清扫夫巴克哈一天生活经历的描写,充分展示巴克哈对自我身份的逐渐清醒的认识,以及为摆脱自己的身份所做的努力与抗争。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因影响巨大而占有重要地位,其解读已难,英译更难.王宏印教授推出新的<诗品>英译,通过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美学追求.文章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译诗的形式、音韵的补救、意美的再现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分析归纳了王宏印教授<诗品>英译的艺术技巧与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作品意象的探讨,分析主人公苔丝性格,从自然及美学两方面探讨“纯洁”女人可能包含的其他意义。通过分析作品特定语境中人物刻画特征,论证“纯洁”一词所具有的包括“纯洁”、“纯粹”在内的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一句名言:“英文不是中文”。英语和汉语各有自己的规律。因此,把握好二者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或英汉翻译大有裨益。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为汉语所没有的语言现象:数个语言单位表示同一语义。而这一语言现象为不少人所忽略,因而,常常造成对英文理解的偏差或英汉互译的误差。为此,本文拟就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突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翻译研究,尤其是其英译研究却没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足够重视。显然,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大趋势。因此,对《边城》英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阐发关于英译研究的若干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