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然环境的健康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恶化促使人们进行着反省和反思。福克纳在他的"大森林三部曲"中将人与大自然作为作品的主角,描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表达了其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和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作品体现了作者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整体主义的大地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沈虹光的戏剧作品擅长通过普通人的家长里短来思索人生,她认为时代给人们带来了精神情感上的震荡和冲击,但人们可以借助民间智慧和亲近自然的方式来应对人生的困境,重获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些显现出其作品所蕴涵的人文关怀与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的经典散文作品,尤其是散文《论自然》,自发表以来一直得到诸多学者的分析和赏鉴。随着当今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发展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新变化,爱默生散文作品的文本内容也随之增添了新的内涵。其作品中对自然美与爱的深刻体会,对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对个体与整体联系之和谐生态美的独特阐释,不仅能使人们从中体悟到爱默生朴素的生态美意识,而且能促使当今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个体生命与整个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而为时下沉没于物质和功利追求的现代人回归自然,释解生活压力,提升精神境界,找回本真的自我以极大的生态美学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海明威的十余部作品为文本考察对象,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品人物的言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及其中存在的复杂悖论,从中得知海明威一生都摇摆于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和尊重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态度之间。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解读海明威和他的作品,重新唤起人们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伟大的自然作家,梭罗的作品一直是生态研究的核心。他被后人称为自然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中的生态智慧给无数人以启迪。他是先于生态学的生态学家,人们惊叹于他的预见力,同时也在不断探究他生态思想的成因。生活环境、超验主义、印第安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的影响这4个方面共同促成了梭罗生态智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雕塑材质的固有美感出发,以发掘材质的魅力为目的,运用好雕塑材质的自然形态与特征,反映文化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使雕塑更有冲击力和震撼力,也体现和展现了雕塑材质的内在美。总之要把雕塑材质和息息相关的文化联系到雕塑作品中,让雕塑艺术所具的有无比丰富的魅力感染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是第一位把现代心理描写引入小说的作家。作品中,他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环境,致力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尤为注重研究工业文明对人们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劳伦斯取得如此成功离不开作品中自然意象的运用。他的四部代表作涵盖其一生创作的各个阶段,展示自然在其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性,充分证明劳伦斯灵活运用了自然的语言功能和教育功能。从自然这一角度读者可以管窥到劳伦斯小说创作历程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8.
线条和影调是构筑摄影艺术形象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础,亦是构成摄影艺术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一切摄影艺术作品,不论它们表现的是名山大川,还是微妙的眼神,都要借助影调的深浅和线条的变化。可以说,线条是构成摄影画面的骨架,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的血肉,两者都是摄影画面所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人们欣赏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总离不开它的线条美和影调美。  相似文献   

9.
人能够认识、运用自然,并且物化于艺术创作.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思想理论等体现于作品之中,人们按照自然美的规律创造人工自然,这是现代设计思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痴迷的自然情结--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迟子建的"底层写作"显示出了不同流俗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在她看来,是否具有道德感对作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作家要"目光能直逼人性深处"。很多作品流露出其对底层生存者命运遭际的深沉关切与同情,但她没有将自己的写作建立在单纯的批判、揭露和控诉之上,而是在苦难之中发现人间的温暖和柔情。迟子建的创作,确立了更具文学性和意义内涵更为丰厚的叙事伦理与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木马赢家》是劳伦斯晚期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被拍成了影片,还选进了校园课本,其影响非常巨大。小说讲述了小男孩保罗之死的故事,也因为小男孩的死,对母亲海斯特的评论大都持负面批判态度,却对父亲的“不在场”所隐含的男权关注甚少。分析文本,发现保罗之死与母亲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而是小说中语言所形成的“男权象征体系”误导了读者,将母亲推向了审判席。  相似文献   

13.
对人性真理的思考是贯穿波特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揭示波特作品中的人性阴暗面是本文的核心。选取波特几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无知的人对邪恶的推动,模糊的父母之爱等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挖掘出波特对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也为现代人正确理解人性弱点从而改善人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心"的概念在老子那里仅仅出现10次,无法与"道"、"德"等概念出现的频率相比,但"心"却是老子自然哲学里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因子。老子提出"无心"这一心理俭约的心学的最高认知的方法和最高的价值预设,成为"无模式"家庭中的一员,是因为坚定用心必然导致人的行为背离人性自然的轨道,理性的追求必然走向理性的最终失落,人的家园的永远失落;所以,只有实行无心的方法,才能保障万物得到符合自己生长的环境,才能给个人创造符合自己本性特征发展的外在条件,而只有在一切万物、个人最大限度地获得其发展的最佳环境时,人类的家园里才能出现百鸟欢唱的壮观景象;这就是圣人无为而让万物自为的奥秘所在,人类的文明正在证明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许辉小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叙述家乡自然风景时,写作者重在写"水",借水的流动与清澈来隐喻活泼快乐的生活与高洁脱俗的人格,呈现出豁达的姿态。许辉的不少作品还以官场社会为中心,展现现代官场种种积习流弊,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独有的关注民生、体恤万物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清醒尖刻的批判意识。此外,许辉小说还细致地勘察与体悟了人情、人性,认真地探寻与追问了人生意义和价值,在为普通江淮人作传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学生涯进行了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河右岸》借一个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之口,讲述了这个民族近百年的沧桑历程。再现了鄂温克民族带有浓郁原始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作品对鄂温克民族命运的书写背后隐含着一股悲凉之气。但作品中鄂温克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真的人性、单纯人情关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归属感等散发出了鄂温克文化独特的魅力,具有鲜明的生态特征,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碾玉观音》是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创新及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通过爱情婚姻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直接反映下层平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反抗和叛逆精神的女奴形象;对于爱情的描写,新颖独特而富有市民气息,并注意将故事情节的演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碾玉观音》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方向,它的出现预示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将成为古代优秀白话小说的思想主流,预示着以情节为中心的情节小说将向着以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小说的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18.
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紧身甲》通过主人公由外在力量说服而穿上紧身甲到自己穿着无形的"紧身甲"这样的故事,揭示了人类互为枷锁转而升华为道德自律的生动过程。《紧身甲》孕育了斯坦贝克文学创作中的诸多思考与关怀。尤其是小说对美国人民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怀使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感,且不愿哗众取宠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9.
《伤逝》超越了传统怨弃型作品对两性关系的简单是非道德判断,藉由始乱终弃模式,通过弃妇子君观照出中国男性文人的人格特质,审视其爱情心理特点和审美旨趣,其中不无鲁迅私人化体验。涓生对子君的爱本质上是对理想中的拯救者幻象的爱,而他的被拯救是通过拯救(向子君启蒙)而获得。涓生是文化复合型人格的文人经典形象,旧文人的“女儿”情结和新文学青年的启蒙精神的双重价值观使他成为中国爱情文学史上的独特的真诚负心郎。  相似文献   

20.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大都比较独立、勇敢甚至彪悍,所描摹的大自然充盈着灵性和神性,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的大格局,解构了被异化了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压迫与被压迫、主导与被主导、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关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认知。莫言“脚踩大地”的生活阅历、“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情怀、经历的社会文化运动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激发了其对大地伦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审视。莫言的作品探讨了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把中国文学的气度推向了世界,增强了国人的文学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