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第一部描写美国中西部移民开拓者艰苦创业生活的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幼年时随父亲移居内布拉斯加大草原,父亲去世后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管理,最后获得丰收,与大地和谐融洽生活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思想。本文用我国著名学者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对该小说中的生态元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追问生态式写作的阐释结构,目的是要解释生态文学的言说逻辑以及构造原则.以多尔小说的言说方式为出发点,主要通过生态批评的预设手段对文本进行研究,同时依据小说言说的事件以及审美范畴为基础,揭示文本的生态意识、审美时空以及表达机制的结构.虽然生态小说所指涉的命题归属于文本自身,但是我们正是通过对小说的一般性追问,从而进一步深化多尔小说的生态内涵.换言之,我们从具体的文本阐释到理论分析过程中,不仅明确生态小说的阐释路径,同时还促进生态批评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20世纪不同批评立场之间的交锋。英美研究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开放性争鸣、30至50年代的新批评质疑、60和70年代的整体研究、80年代的回顾总结、9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读等阶段,整个研究历程体现了职业批评家对伍尔夫的艺术家批评从批判到逐步接纳的嬗变。中国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从社会、历史、创作、形式、批评、境界等多个层面观照并阐明伍尔夫小说理论的内涵、本质与价值,与英美批评形成了互补。  相似文献   

5.
摘要:二十一世纪初期,生态批评领域掀起了一阵新浪潮,后殖民生态批评为文学的生态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其中的动物研 究和动物批评维度也随之发展。库切的小说注重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关注动物在人类霸权下的生存困境,揭露人类理性文 明的丑陋本质。以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能够呼吁人类重新建立人与动物和谐的伦理关系,倡导人类敬畏 生命并给予万物人文关怀,维护动物权益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7.
《啊,拓荒者!》是凯瑟以拓荒者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一位高大的生态女性形象——亚历山德拉,她不辱上帝的使命,在拓荒的过程中对土地实施了良好的托管,建构了诗意的人生,实现了自我超越与生命价值的升华。以生态神学批评的视角欣赏这部作品,有助于推动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生物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守望灯塔》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尼特·温特森的最新力作,小说的语言生动、睿智,独特的叙述结构为作品又增色不少。另外,小说还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生态思想。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切入,分别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从而感悟作者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挖掘小说更多维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批评.多数评论认为该小说是以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生态主义小说.国内外的评论家从生态主义、人文关怀、互文性、生态审丑、黑色幽默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该小说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对话进行了分析,以发掘阿特伍德通过这些对话所引发人们探讨与思索的人类文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讴歌自然的典范,是当今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史重要的研究对象。生态批评中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然、科技与人的关系。恰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仅仅有对自然的赞美,同样也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欢欣和忧虑,这些思想将是生态批评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斯科特·斯洛维克以美国西部生态批评,尤其以美国西南部环境文学研究为例,就如何探寻环境文学中的地方和全球意义,如何扩大生态批评的研究范畴做了有意义的探讨,提出生态批评现阶段关于"地方"的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地方意识和全球意识,倡导"生态世界主义",认为我们应该在特性与共性、地方与全球、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生态批评或者说环境文学研究就应该积极探寻这些关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生态学批评是后现代批评,因此从后现代视野出发就应重新理解该批评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学生态学批评应该具备的形态,即文学生态学批评的关键在于把握存在于“生态性、文学性、宗教性与政治性”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生态批评的视阈着手,在对古今中外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生态批评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生态批评思想史、直线社会进步论、理性主义与科技文明、生态解困与精神革命、生态政治与生态教育、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而断定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进入生态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揭开新的一页,21世纪的作家、艺术家再也不能漠视地球生态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知识量"上的平衡状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诗意"地生存.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和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充满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对唤醒现代人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自出现以来作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也遭遇了瓶颈。环境正义对广泛公正的诉求以及强大的实践精神为生态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和历史叙事,发掘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和话语机制,为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学的生态哲学思想将为审视环境问题提供重要思路和思想源泉,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人文和精神生态开拓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态批评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西语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集《喊女溪》中的一个短篇小说《萨帕塔的眼睛》进行了分析,发现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旨在推动西语裔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并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批评中的理想人格——“生态人”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批评——生态学批评的出现,既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破产,也意味着关于人自身发展的新展望,其核心是对“人自身”研究的深化与认识的拓展。与此相适应,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出现的“生态人”,具有有限性意识、死亡意识、敬畏意识和不完整意识等基本限定,它也是人类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非最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