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所谈及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至今仍是语言学界甚至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先就假说的提出进行说明,进而对国内外以该假说为基础的各种研究进行总结,然后作者通过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假说要趋于合理化必须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加以区分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文献介绍了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几次检测试验及其结果,说明了语言对思维的绝对影响,并指出对语言的认识不仅要从内部出发,同时也需要从外部进行,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理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简单回顾了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产生与发展 ,并对这一假说的理解与认识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新发现和具体论证 ,文章进而探讨了该假说理解分歧的所在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关于假说的最有效结论还没有被证明。萨丕尔、沃尔夫自身也不是十分清楚是否完全接受了假说,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给出假说的定义。他们还不时地改变有关观点。斯坦伯格引用其他研究者的数据说明普通人和聋人智力没有区别。他的关于没有语言的聋人也能思维的论据,也反驳了沃尔夫假说。哈根有关语言相对论的实验显示会说两种语言的双语者在说话时可以随意从一种语言改说另一种语言,这只不过是进行语言转换,而不是改变思维方式。人们从许多角度试图来证明、修改或反对沃尔夫假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涵盖了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决定论(强势假说)和语言相对论(弱势假说)。本文通过讨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涵盖的两个基本观点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语言不对思维起决定性作用,语言影响思维。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强势假说的不足之处,即语言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学领域中,一直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究竟是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或者两者是以怎样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直到现在也未达成一致.不管对两者关系的定义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而且都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语言和思维.本文将从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回顾,然后提出作者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和论证的主题。特别是美国学者运用归纳法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开发与对比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学者沿用古希腊哲学家的逻辑思辨方法研究这一千年难题,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研究这类问题,中国具有民族语言丰富的条件,而且差异性很大,通过对比性研究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深入探讨语言、思维及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别的归因点,因此,深入的语言比较应是各类文化比较的始点。  相似文献   

10.
评思维语言假说的当代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语言假说(LOTH)的当代论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该假说的主要反对者从思维语言的语义、解释功能及其关键特征等入手,试图推翻思维语言假说;另一方面,福多本人以及大多数学者从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角度极力为思维语言假说辩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回顾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四种传统学说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论文指出语言的记忆和信息处理功能促使思维日益成熟.正是在思维日益成熟、复杂的过程中,语言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得以形成.透过语言起源假说,作者强调在论证语言与思维关系时不应忽略现代成熟语言和发达思维定型前所必经的前语言和前思维阶段.最后通过对副语言在前语言时期及现代语言中所发挥的交际作用,说明语言与思维之间并不存在孰先孰后或谁决定谁的问题,他们相互作用,同存共进.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类心灵认识史上,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历来有一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观点,即人的思维离不开各自所掌握的自然语言,并以之为加工的直接对象和媒介。近几十年来,随着心灵哲学的迅猛发展与长足进步,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心灵尤其是思维的认识向精确化和具体化方向的迈进,上述观点受到挑战。美国哲学家J.福多明确提出思维语言假说,并在其后许多论著中加以阐发,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只认为 ,“语言和民族的相互关系是非常特殊的” ,但对其特殊关系的形成规律尚未作出具体的论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有关语言和民族的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语言是民族的根本特征的设想 ,并在此基础上 ,对古今中外民族演变史上较为翔实的史料进行剖析 ,客观地揭示了言语和民族之特殊关系形成的主要规律 :民族语言的形成标志着民族的形成 ;民族语言的融合预示着民族的同化 ;民族语言的消亡预示着民族的消亡 ;民族语言的换用是民族消亡的前兆 ;民族预言是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语言的生成、习得和发展出发,通过对思维的本质、思维的种类的讨论,结合语言的属性,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综述。并得出结论:人的认知过程中,存在有两大类思维方式,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然后,语言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和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就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文化和思维是如何影响语言的作了简单的探讨和概述。  相似文献   

16.
僵化,尤其是动态的僵化是人的思维水平提高的思想障碍。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成果运用到本体论并向前看,可使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在承认存在对思维的先在性的基础上,由趋向静态到趋向动态转化,努力使发展着的思维和变化着的存在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长期以来共同关心和争论的话题。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方法和结论对当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目前国内针对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核心著作《思维与语言》一书为主要理论来源,从方法、内容、后人的评价和验证等多个方面,对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进行系统述评,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being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千年老题。关于思维和实在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20世纪初,哲学研究经历语言转向,语言被认为是打开两者关系之谜的金钥匙,人们试图以语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遗憾的是,对语言、思维与实在之三元关系的探讨至今仍在继续,其争论的实质是本体论问题。先从本体论、怀疑论和认识论的关系着手,然后阐释建构论和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发现问题之症结,找出彼此之联系,将三元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最终提出三元关系图。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习者个体而言,外语比母语和第二语言难学,而难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与外语的关系不及与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那样密切.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关系密切程度往往决定了学习者对该语言的依赖程度、学习需求和语言使用或练习频率.这正是外语、二语、母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于学习者来说,当外语学习像母语习得一样成为一项有意义的、反复练习的活动时,外语学习才会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