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河南省新乡九莲山的帐盘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其创作题材包罗万象。可以分为传说故事类、神话人物类、神话动物类、动物类、星象类、植物花卉类等;其构图方式非常灵活,主要有单独构图、连续构图、混合构图等;其创作技法质朴、单纯,多数帐盘采用墨线勾勒填彩的简单技法,具有民间美术的特点。九莲山帐盘是宗教信仰的实物道具,也是宗教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形式。从艺术题材的来源看,九莲山帐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变相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国剪纸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剪纸,若是不能"知其味","得其神",那就没有真正达到艺术鉴赏水平.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朵奇葩,是劳动人民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它是勇敢执着精神的象征,更是自然生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片种.它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笔墨节奏、审美空间意识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呈现"动画化"的水墨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节奏化自然、"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再从属于电影范畴的水墨动画片的视听语言角度来阐述水墨艺术仅仅"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化",才能表现出比传统水墨画更有意蕴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漫长的宗法社会,使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质的古代文化传统。在古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交互作用下,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概括起来,其突出特征是“封闭型的沉郁”,“朦胧式的含蓄”。这一特征,实际是我民族天人相与、顺应自然的封闭的宇宙意识的反映。所以,对中国人民来说,它不仅仅表现在文化艺术和审美领域,已作为一种传统习惯意识,浸入国人灵魂,渗透整个上层建筑。毫不夸张地说,它已成了我民族特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6.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7.
错综句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别具匠心的语言艺术形式 ,是对自然句式的一种诗化变异。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技巧 ,它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新异”、“陌生” ,更重要的是给诗歌的声律、语势、意境、情感等方面带来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建造园林的基本要素,它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上有着深层含义.苏州园林里的理水作品充分体现了造园家们师法自然、追求园林意境的艺术匠心注重因地制宜,处理好水体与周围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这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闭实体,而是表现为心理—物理事件的开放性主体。身体渗透着精神的因素,它具有综合功能。身体给环境赋予意义,身体是艺术经验的第一自然,是艺术的根源,也是艺术的原形。身体不但将艺术观念和艺术构思实现出来,而且通过工具介入对自然物的改变,它也在这种改变中改变自身。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艺术构成要素与表现方法,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与艺术的抽象加工.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艺术空间观念又有益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有时候,未经修饰的、裸露的建筑构件本身就是一种美.不施胭脂自然白,留白是一种高级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空灵"在道、佛、玄哲学思想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具有部分的一致性,它作为感性生命的直觉体悟,不仅是主体虚静心境的外在显现,更是主体对隐逸自由的精神诉求。"空灵"既是一种艺术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它在生成之时,便凝结着中国古人继往开来的审美趣味和生命意识,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所获得的一种超时空的审美体验,进而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本人是精通音乐,并通晓古琴艺术的。读书和弹琴是陶渊明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陶渊明的音乐艺术修养还表现在他对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兴趣。弹奏"无弦琴",是诗人的风流,这种风流本身也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浪漫的艺术显现过程。陶渊明的"无弦琴"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的哲学本体论理念,它显示的不仅是一种艺境——诗人的脱俗气质和音乐家的潇洒风流,更是一种道境——超越寰中、凌驾今古的终极性的哲理。  相似文献   

13.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艺术语言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主要包括吉祥图案、民间神话和戏文人物等。其图案符号的意义主要是通过象征、借比、谐音等手法表现,并借助人物造型、线条、色彩等形式体现出来。人物造型上,它不受人体美学透视原理的影响,通过夸张、变形等方式,借物象来表达本我的思想感情;线条遒劲均和、简洁流畅,具有自然朴素之美;色彩上大胆设色、直抒胸臆,透过画面体现出乐观旷达、生动传神的艺术特征。正是通过题材、人物造型、线条、色彩等形式,将人们的情感凝聚起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使人加深对苏奇木版灯笼画审美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审美价值首先表现在它独特的生产方式上,如土地、生产设施、生产工具、生产场面和产品等。其次是表现在它独有的生活方式上,如休闲、幽静和亲近自然。乡村审美价值的第三个层面是乡土文化,其代表是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艺术。乡村和其他环境审美对象一样,它的美是一种综合性的美。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与人生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学问、气质、品格、情操及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生活理念。它还具有保健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拙"在陶渊明诗文中出现八次,它的频频出现引人注意.我们认为,"拙"在陶诗中的出现并非偶然,从艺术层面来说,它概括了陶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的风格,是陶诗的一种艺术特征;在精神层面上,它是陶渊明思想之体现,是洞彻了人生的真谛而产生的极有智慧的处世与自处之道;他藏"拙"为守,保持个体独立价值与精神自由,寻求"真"的自我,对后世士人用诗与处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苏轼的形神观,至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重主观美、重神似而忽视形似;一种认为他重神似,也重形似,重主观也重客观。前名显然是一种误会,后者更接近苏轼真貌,但忽视了苏轼在艺术批评上拘泥于形似的局限。这局限主要表现在苏轼文论中的“理”上。苏轼“理”的内容,主要指事物客观规律。在理论批评上,苏轼十分重视“理”的掌握和表现,强调“循物之理”,以“理”作为衡量艺术真实性的重要标准,这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也不乏丰富的内容和精辟的见解。不过,艺术的“循物之理”,是有所取弃的。它要循的是艺术所要表现的事物本质规律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地去遵循。苏轼的“理”,正有一切循乎自然的自然主义色彩,对艺术所应表现的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不属艺术所应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美学重建中出现了一种超越康德的"审美学"回到鲍姆嘉滕的"感性学"的倾向。但对于一种更具有整合性、普遍性的新时代中国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来说,无论是康德意义上的"审美学",还是鲍姆嘉滕意义上的"感性学"都是需要反思的。鲍姆嘉滕"感性学"的主体性原则导致对自然审美的忽视;"感性学"的感性认识能力对身体及"非完善感性认识"的排除,又使其无法很好地解释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感性学"作为主要依据诗歌艺术建立起来的"自由艺术审美模式"也限制了它对自然审美活动的解释力。对感性学、审美学反思的目的,不是要完全离开"感性学",而是为了促进一种新时代的更具整合性、能更好地解释当下所有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的"新审美学"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史是由具有近六千年历史的汉文字承载着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从"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继而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去创造"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等,无不以象形来表现物态。在世界上,书法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它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本源性的影响,同时又对外来文化有着开放性的影响,这也是它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引起世界性关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命的理论架构和文化生命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生命所在。在先秦儒家的思想符号世界里,人的生命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生命形态,它与外在的自然生命水乳交融,共同完成理想生命的建构,这就是孔子的"文质彬彬、孟子的"践形"和荀子的"性伪合"。先秦儒家对人的生命的文化安顿开辟了一个极具魅力的精神领域: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世界,它从根源处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和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