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虽然《吉姆老爷》被许多评论家称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但作者康拉德不仅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而且以其"守护神"般的勇敢和智慧改写了男人守护女人的文学传统。女主角珏儿的独特形象为《吉姆老爷》的成功锦上添花。而康拉德特有的悲剧意识及其对女性道德的悲观却注定了珏儿的悲剧命运,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以美国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深重灾难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悲剧命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飘》的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父权制文化是斯嘉丽和其他数位女性人物的悲剧的根源。因此我们要关注女性生存和生态危机,尊重女性,热爱自然,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批评解读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社会习俗、封建道德、个人性格、家庭环境、命运冲突等方面。女人处身于社会中,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是社会赋予的。女性的解放要以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道德习俗的转向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探索了女性和大自然之间特殊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英国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事实。小说拒绝男性至上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忽视,阐释了作者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境界。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完全弥补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灵魂之湾》中,蛇意象具有"女性"和"邪教"两个主要特征:"女性"特征在麦克尔的悲剧中主要扮演着媒介的角色,而"邪教"特征则直接引发了麦克尔不可避免的悲剧。梳理《灵魂之湾》中的蛇意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罗伯特·斯通的文学创作艺术,深化我们对美国后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雷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相同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某些长篇小说中,女性悲剧呈现出群体性的特征。《红楼梦》主要塑造了青年女性的群体悲剧,充分表现出对青年女性的普遍同情与普遍崇尚;《水浒传》在祸水观念下展现了女性祸人祸己的群体悲剧;《金瓶梅》展现了女性群体在性追求与物质追求下的本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醒世姻缘传》则揭示出悍妇群体表面的强悍与本质的弱势。这些女性群体悲剧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群体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必定具有群体性,而其生命力又在于个体悲剧的互补;群体悲剧的审美价值来自个体悲剧的叠加,又必定超越这种叠加;伦理社会是群体悲剧的土壤,群体悲剧必然导致对伦理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爱的饥渴》是三岛由纪夫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前期代表作之一。通过叙事视角的多角度转换对悦子三段寻爱经历的分析,可以看到她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奠定了作品的悲剧基调。悲剧的原因是悦子无法获得性爱中的真实自我体验,更是战后东西方文化冲突造成的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迷茫。  相似文献   

10.
琼瑶言情剧和宫斗剧是不同时期国内电视剧市场具有广泛流行度的两种女性题材类型剧.《芈月传》突破了宫斗剧原本类型化的"后宫"叙事空间和叙事模式,塑造了更具自主精神的女性形象,提升了宫斗剧的女性形象典范.从琼瑶剧到宫斗剧《芈月传》,反映了电视屏幕女性形象的更替和两种不同的女性文化.这一类型化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屏幕女性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折射出女性社会价值的提升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素食主义者》中,作者韩江巧妙地利用英惠与仁惠姐妹间存在的"隐含文本"表达形式试图向读者表露英惠与仁惠经历的苦难,以此揭示当今韩国社会中依旧坚如磐石的父权结构下女性处于劣势的、被牺牲的处境;同时,韩江将女性置于"悲剧文本"中,以此超越了男性权威下限定的女性理想模式.韩江通过小说《素食主义者》展现了韩国当代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2.
萧红笔下《生死场》的女性形象如动物般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凄凄惨惨,她们活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体制下,无意识地恪守着、捍卫着传统女性文化,充当了传统女性文化的牺牲品。文章分析了这些生活底层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玻璃动物园》中“第五个人物”,“隐性父亲”代表的是隐性的父权中心。通过分析剧中隐性父亲的普遍存在和阿曼达建构父权中心的徒劳努力,研究父权中心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密切关系,揭示该剧的引申社会意义,即女性只能通过解放思想获得独立,依赖父权中心将最终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14.
《愤怒日》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特德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愤怒日》中,斯特德用女性特有 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20世纪早期澳大利亚的社会现实,尤其再现了当时乡村女性的悲剧。本文从故事情 节、悲剧女性、悲剧根源三个方面的再现来剖析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的佳作之一。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巧妙转换,实现女性由"被看"到"看"的自我意识的转变,展示作品独特的女性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慈悲道场忏法》应为《慈悲道场忏法》第二、七、八、九卷。《慈悲道场忏法》在黑水城地区流行不同的版本。汉文《慈悲道场忏法》只是其中流行的一个本子,至于版本的年代,无从推知。但是从文书版式、字体和内容来看,似乎为元代的版本。《黑水城文书中》的汉文《慈悲道场忏法》至元四年(1267年)以后传入该地的。  相似文献   

18.
婉儿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作品《浮城》中的悲剧女性。作品围绕女主人公婉儿的"抗争"展开故事情节,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了造成婉儿悲剧的社会原因和"浮城"毁灭的必然性,进而凸现了婉儿形象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亚鲁王》作为集麻山苗族创业、征战、迁徙为一体的史诗,记录了麻山苗族在亚鲁的带领下不断往西南地区迁徙的悲壮历史,史诗以亚鲁的征战功绩为主线,其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在男性的英雄形象面前被弱化,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史诗被骗母题中波丽莎和波丽露两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探讨《亚鲁王》中女性命运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巨作,体现了父权制社会里男性的霸权、女性的悲剧、女性争取平等的意识以及对自然的认同感。《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父权制社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女性对自然的认同感源于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布兰奇的悲剧提醒社会要尊重女性,反对性别歧视以及对边缘群体的歧视,社会的发展要实现两性平等以及不同人群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