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南城是楚国都城的典型代表,对于纪南城起始时间,学术界有三种典型的观点:春秋早期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说及战国中期至晚期说。结合纪南城考古发掘、墓葬年代及人口数量,对楚纪南城定都年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简说三峡宜昌地域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楚国自然村落的分布,楚国各阶层墓地的布置,楚国城市及都城的设置以及楚文物遗层中凸现出鲜明的文化光彩,反映了楚人在沿袭周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新的突破,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楚文王在楚国崛起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楚文王把都城从丹阳迁到郢,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楚国攻伐战略的转向;攻灭息、蔡、申、邓等国,为楚国开疆拓土;率先垂范,践行法治,对楚国形成法治社会具有定型作用。楚文王做出这些贡献,与楚文王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大臣的勇敢谏诤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楚都郢即纪南城所在的江陵县,出土了一批又一批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楚国卓越的青铜冶炼工艺、丝织刺绣工艺、髹漆工艺以及相当高的绘画、音乐水平。但作为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根基的农耕文化,又处于一种什  相似文献   

5.
都城作为一代王朝的政治中心(或兼具有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在古代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都城发展史上具有关键作用的都城洛阳更具重要的意义。东汉洛阳的城市布局体现出继承性与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城东汉洛阳城两宫(城)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等特点对后世又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洛阳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都城发展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史记·楚世家》记楚文王始都郢的地方,历史文献一般都认定在今湖北江陵城北纪南城。此说以目前考古资料看,甚难成立。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江陵纪南城遗址从城内的文化堆积、城门和宫殿基址的发掘和城外遗物的文化内涵看,都证明现在规模的城垣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所形成的。①所谓楚文王(一说楚武王)始都郢是在纪南城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童书业先生在《春秋楚郢都》一文中,用了许多史料,否定春秋时楚郢都在江陵,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把春秋楚郢都定在“汉水中游一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春秋早期楚国的郢都应  相似文献   

7.
楚国始都郢及初迁时间、地理位置,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参考一些方家的论述,认为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楚皇城,而楚成王二十四年郢已在江陵纪南城,成王二年到成王二十三年为迁都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8.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是以楚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大型遗址保护区域.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需要科学利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支持;遗址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协同,促进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真正兴起,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商代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都城建筑的演进,对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人们已有所考虑。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封邦建国的发展,当时都以周公营建雒邑王城的建筑布局为范例修建各诸侯国的都城。在这里周公营雒邑王城最早提出城的建筑“面朝后市”的整体规划,就把政治统治与经济内容结合起来,以城市统治乡村,从而形成鲜明的城乡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六章唐长安第一节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公元六世纪末期,一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都城在今西安市区的所在地建立起来,这坐都城定名为大兴城。这坐都城的出现,适应了当时大统一的新形势的需要,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个空前的伟大的创举。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设计思想、平面布局曾对邻国的都城产生重大的影响。隋初仍都汉长安城,由于形势的发展,这坐旧的都城已不能继续沿用,必须另建新城,关于大兴城的兴建,据《隋书·高祖文帝纪》(卷一)记载,开皇三年(公元582年)六月,隋文帝杨坚曾下了一道新建都城的诏令,诏令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楚蛮文化碰撞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店楚墓、淅川下寺 楚墓、荆州纪南城等为代表的楚墓与楚国都城遗址被 相继发现,激发了学界探究楚史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界对楚史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楚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扬州城市的平面布局既具有中国都城官衙中心和高处设置等特点,同时又带有南方城市依地形而布设的自身特色。而社会时势和经济的发展也在其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集约化发展,楚都纪南城突破了"一城一市"模式,逐渐形成了"多市制"。纪南城的"多市制"主要表现在"郢市"、"蒲疏之市"和"郊市"。纪南城南郊应该纳入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的范畴,这样才能客观地,立体地、鲜活地将纪南城大遗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湖北江陵地处江汉平原西端。公元前689年—公元前278年,楚国曾在江陵纪南城建都,历时四百余年,其后,至宁太祖乾德元年“荆南国”亡,又先后有14位“王”在此立国。而后,江陵也一直是郡、府、州、路之治所。1982年,江陵城又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15.
楚郢都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时被秦将白起所拔,前后绵延411年,共有二十个国君在此执政,纪南城也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里就纪南城城址及其与江陵城的关系问题,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毛遂自荐     
《阅读与作文》2010,(5):6-7
此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其弟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随从前往,但只选中了十九人。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公元前652年,楚与晋会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楚败,但楚并不服输,随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18.
论北宋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金分别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燕京(今北京)、并有短时期定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北宋东京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中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发展影响重大。对北宋、金两代都城的布局、建筑特点等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宋都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楚国社会发展的性状进行综合研究并以稳定性作为切入口是本文之所企望,其所以如此,笔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稳定性作为综合描述系统(自然、社会或其他)行为和状态的重要范畴,是对社会发展,当然也包括楚国社会发展进行宏观剖视的利器。以此可以超然于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的单类分析之上,把社会系统直接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并由是使楚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社会经济形态的定性、楚国兴亡的原因、社会  相似文献   

20.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包含楚文化和自然生态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综合价值。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使传统的楚纪南城大遗址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产业优势,需探索"遗址、文化、自然、旅游者"四位一体的体验开发模式,构建以遗址旅游为主题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