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少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83-85
文章从分析警告言语行为的特点、功能及构成规则出发,以中国外交发言人的发言为例深入探讨了外交场景中警告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及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小丽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88-92
运用汉斯.威密尔提出的目的论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框架,选用典型的英语语言幽默实例展开分析,来探求一些切实可行的幽默的翻译策略。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最重要的准则。因此,在翻译英语言语幽默时,只要翻译策略能够达到在目标语读者中引发笑声的最终目的,这种翻译策略才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言语幽默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它充满了丰富的语言技巧,突降就是实现这种言语幽默的语言技巧之一.突降作为一种英语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在语言会话中常常能达到风趣诙谐的效果.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这种手法技巧得到了妥帖的运用,为《老友记》增添了许多幽默情趣.选取《老友记》中的一些幽默语料来分析突降的使用策略,以及使用突降后产生的幽默效果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言语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舍娜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95-98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卓越的外交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他冷静观察国际风云变幻,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外交战略思想。本文从务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的继承性相结合四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叶蔚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376-378
本文讨论了冗余信息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冗余信息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语用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冗余信息的语用功能,使之更好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辉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141-143
非言语交际强调手段可分为口语中的非言语强调手段和书面语中的非言语强调手段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语音的和非语音的两类,语音的非言语强调手段主要有重读、音量、音高、音长、节奏等,非语音的非言语强调手段主要包括身势语、外部表情、信号物等。后者主要有标点符号、字体、排版式样及其它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小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65-65,68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8.
李怀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25-28
叶利钦执政期间,总统倾向于个人外交,寄希望于通过私交打开外交局面。在他执政的八年期间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其中也不乏神来之笔。不可否认这种个人外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叶利钦及其所属外交部没有明确的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的外交方针,其执行起来成效不显著显得力不从心,当国家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这种个人友谊在外交领域就显得相当脆弱了。 相似文献
9.
10.
方菊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23-125
从口译的本质、原则、标准和冗余信息的概念出发,探讨处理冗余信息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于冗余信息处理的探讨,初步提出处理冗余信息的方法和提高口译质量的途径。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员要牢记其作为"沟通者"的角色,分析交际双方的讲话意图,把握交际中的情景语境,摆脱字词冗余的束缚,生成通畅、简洁、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环境外交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国际间新型外交形式。与传统外交相比 ,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当代环境外交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的和调整对象呈现扩大化 ,运作方式呈现多样化 ,规则呈现趋同化。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境外交超出了传统的国家交往范围 ,成为 2 1世纪世界各类政治力量较量的一个新界面 相似文献
12.
陶全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
运用翻译目的论的有关原理和信息论中冗余信息这一概念,并结合译例,分析与讨论经贸外宣资料英译中的冗余信息处理方法,指出为了取得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译者有必要在译前根据发起人所设定的翻译目的处理原语文本中冗余信息,不仅如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应该根据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再次增减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13.
廖佩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91-93
在体育教学中 ,合理地运用非言语信息 ,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效果 ;因而 ,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良好的“非言语信息”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谢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1-173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含义,对其他民族来说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以恰当地运用。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在源语和目标语读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成语自己本身的语言特点造就了其英译过程中特有的困难。许多汉语成语的意义并非各组成单词意义的总和,并且某些汉语成语在结构上的各组成部分并不总是同等重要,往往只有一部分核心词具有实质意义,而其它部分只起陪衬作用,意义消退。这就是翻译成语时必须面对的信息量冗余的问题。通过实例探讨了汉语成语英译过程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以期对成语的翻译有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罗小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45-14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言外之意显性化、明确化,保证信息接受者的信息量,使译者顺利实现翻译的目的,完成翻译的任务。但是,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如果把汉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英语往往就使英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与所要传递的信息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全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求得“冗余平衡”,实现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动态等值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三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69-73
自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充分显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努力实现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设性互动,寻求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综合平衡,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杨青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107-111
同一内容的科技论文经过不同的包装之后分别发表在诸多不同科技学术期刊上,造成科技期刊上经常出现冗余信息。这一现在常见的现象既损害了科技期刊的信誉又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减少和阻止科技文献冗余信息的产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建立一个网上科技期刊稿件登记平台,以减少同一科技信息在多个科技期刊上重复发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静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59-362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和理念,即追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及不排除以寻求武力推进民主;对民主和现实之所以得以结合并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主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在处理对华政策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泉时期的日本外交,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强硬姿态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中日、韩日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反映在社会意识层面,即表现为东北亚(中、韩、日)民族主义思潮的凸现和对立,因此,未来东北亚国家的安全与合作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侯明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77-80
在国际政治中,"信息"是软权力的关键要素,但信息转化为权势有赖于决策者对信息的理性分析.而事实上,决策者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信息分析失真.决策者的主观意象、先入之见、信息稀缺或超载以及信息传递等是影响外交信息分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