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西方主流学派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状况的阐释,既有启发,也存在缺陷.在后工业社会,知识阶层的作用显著提升,但知识技术作为劳动能力不能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关注个体生活权利,却不能以社会的差异性、个体化和多样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阶级意识的作用.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和关系变得多元复杂化,应将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结合起来,但不能因此否定其阶级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方法、历史和地位——马克思阶级理论再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阶级理论主要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是在历史现象学方法下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而形成的.其理论史是一个阐明阶级历史性和本质,特别是从资本主义复杂表象中"发现"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过程.它是马克思整个学说的灵魂,理解其理论地位,关键是在历史现象学视域中准确把握无产阶级范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是和有神论及宗教根本对立的。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积极开展无神论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项长期战斗任务。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和颠覆的威胁。国内外的阶级敌人还会利用宗教,把它作为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分裂我国的统一,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千百年来的有神论观念和宗教迷信,在一些人中,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战胜有神论和宗教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无神论教育,才能使群众从有神论观念和宗教迷信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更加意气风发地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5.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伯恩斯坦却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符码背后蕴藏权力分配与社会控制原则,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学生来自不同阶层,言说符码有差异,造成学习起点明显差别.出身不利家庭的学生并未因学校教育而改善其学业成就不利现象,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中、上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因为国家的课程都是精致型编码,饱含中产阶级语言特点,因此,中产阶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容易成功,而劳工阶级学生容易失败,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也许是改变这一弊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杨庆堃的"制度宗教"、"扩散宗教",到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教体系"等研究论著,皆说明宗教研究在中国总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至于宗教"信仰"在中国的问题可能更有争议。中国宗教是信仰的权力建构,是一种以神人之伦为基础的权力关系的建构。信仰对于中国人而言,常常是指以神人—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涉及天下、国家、道德、民间社会的重要概念。中国宗教及其信仰具有一种独特的整体性,但其"信仰—关系"乃以神人交往、人伦要求为基础,伴随着家族、伦理、国家及其权力关系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中国宗教中的神人交往及其信仰,常常呈现出一种个人信仰与家族、伦理、国家、权力之间重叠与互动的整体关系,进而使信仰关系与各种社会权力纠结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基于特定经济社会基础的对利益关系的反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承担着掩盖阶级社会真实关系的职能,因此是“虚幻的”.意识形态走出“幻境”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科学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交往模式.卢卡奇的阶级理论深受“总体性”理论的影响,这与其阶级理论的三种理论渊源密不可分,即社会分工的理性化、经济利益的整体化与以货币为中介的社会整体化.因此,辨析卢卡奇的阶级概念要从阶级产生的社会基础着手,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独特的经济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但也要看到,由于卢卡奇片面强调意识相较于社会现实的独立性,这使他的阶级概念在阶级产生的基础和意识产生的条件都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理论困境,从而使他的理论滑向了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西欧近代政治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欧的宗教改革孕育出资本主义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皇权与中下层民众的宗教斗争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动力。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产阶级又充分地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治社会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中国两千年来停滞不前和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之原因,乃是生产资料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从而使官吏阶级不仅垄断政治权力,而且垄断生产资料和经济权力,进而垄断集会结社等社会权力和言论出版等文化权力。因为权力垄断是剥削和压迫的根源,全权垄断是极端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根源。两千年来,中国全权垄断的官吏阶级对庶民阶级的极端剥削和压迫,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所不包的极权主义政府管制,特别是"重农抑末(工商)"政策,赋予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和种种特权,抑制打压乃至任意掠夺民营工商业,从而导致民营工商业弱小、停滞、萎缩和官营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却效率低下,致使中国两千年来停滞不前和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庶民阶级的极端贫困,从而不但导致市场萎缩及小农业与家庭副业等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官逼民反,导致毁灭性战争,呈现从"兴盛回复"到"衰亡战争"再到"新兴盛回复"的王朝兴亡周期律,如此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至多不过使物质文明和经济成就回复到战前水平或略有发展,因而两千年来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便差不多永远停滞于战前水平或略有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仅仅根据韦伯强调精神文化的作用而认为韦伯的观点是一种唯心史观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搁置价值观的争议,以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来看待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学说。本文通过阐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完整的关系链条来解释经济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宗教,宗教反作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12.
阶级和阶级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的阶级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阶级之间、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既对立、斗争,又妥协、合作。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但在现实社会中,为更好地获取长远的、根本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常常凌驾于经济斗争之上。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的"解构"和"播撒"质疑一切以终极价值和超验神学、中心话语权力或主体中心权力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现代主义批判法权宗教和后现代主义质疑一切先验体系的双重境遇下,本文从宗教的社会性、人文性、超越性和社会的"宗教性"四个方面重新理解宗教入手,探讨现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如何重立宗教价值、重试基督教内在超越;其中"宗教性"的提出,显示西方现代宗教社会学积极重构个人与社会秩序之平等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要讨沦宗教和艺术的关系,首先须确定的是宗教究竟意味着什么?过去我们谈宗教,总把它看作统治阶级和教会神学的工具,是灭绝人性、十恶不赦的怪物,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宗教的实际。且不说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就是对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也不能这样看。有的宗教,如中世纪的基督教,确是一种封建政权宗教,是阶级压迫和专制的工具,但大量的宗教形态是不能纳入这个框框的,如希腊民间宗教,早期基督、印度佛教等。这些宗教常产生于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比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更加复杂化。本文从高额垄断利润来源这一角度,试图  相似文献   

16.
“重返阶级”是作为对“阶级消亡”的回应和反击而出场的。“重返阶级”论主张,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确在历史中变化,但阶级和阶级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阶级继续存在并持续地影响着社会,阶级分析仍然是分析社会的有效工具。“重返阶级”的努力得益于将工作场所作为权力体系和阶级对抗场所的当代劳工研究,这种从“工场权力”的角度来划分阶级的研究正确地揭示了社会阶级不平等的现象。阶级话语的再出场是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回声,新时代阶级存在表现出工人阶级“新贫困”、中产阶级“再无产阶级化”和全球工业阶级形成等新特点和新趋势,应当重返阶级,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以新视角坚持和重塑阶级话语。  相似文献   

17.
宗教社会学     
社会学家们从事宗教研究的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把宗教作为认识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理论问题;二是研究宗教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三是研究宗教的作用、组织和动态。本文首先涉及的是宗教的理论研究问题,其次是宗教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符码理论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解释西方学生学业成败和教育不平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成为阶级再制的场域,符码、阶级和权力三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往研究认为学校教育是达成阶级平等流动的重要途径。然而,伯恩斯坦却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符码背后蕴藏权力分配与社会控制原则,导致了教育不平等。学生来自不同阶层,言说符码有差异,造成学习起点明显差别。出身不利家庭的学生并未因学校教育而改善其学业成就不利现象,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中、上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因为国家的课程都是精致型编码,饱含中产阶级语言特点,因此,中产阶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容易成功,而劳工阶级学生容易失败,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也许是改变这一弊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宗教在各种阶级社会中都有深厚的阶级基础,罗马天主教会也不例外,到中世纪时,它已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君王为代表的国家世俗权力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力都构成了统治人民的权力。到11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教权凌驾于西欧各国俗权之上,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原因何在? 一、罗马天主教会教发展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的过程中世纪西欧教会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罗马教皇为摆脱以德意志皇帝为代表的世俗政权的控制而斗争。  相似文献   

20.
詹姆士·韦尔奇的小说《印第安律师》中主人公西尔维斯特在一个种族歧视严重、阶级差距明显、男尊女卑观念深入人心 的社会中不断追寻自己印第安身份。种族、阶级、性别三组空间二元对立在小说中最为显著。掌握政治权力的白人统治着社 会空间,男性控制着女性空间位置和活动,而拥有社会大多数财产的上层阶级也在空间意义上控制着下层人民。而造成这种 二元对立的以及社会诸多症结的原因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