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3年诺奖得主J. M.库切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饱受迫害与摧残的女性身体形象,借以审视南非殖民统治、父权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压迫与规训。面对权力机制加诸女性身体的种种规训,库切小说中的女性以身体为僭越工具,通过沉默的身体、疯癫的身体、拒绝凝视的身体和张扬欲望的身体等身体反抗策略,冲破种族、性别的藩篱,开启寻求自我主体的建构之旅。  相似文献   

2.
库切是文学的自由言说者,自由,是理解库切和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基点。《耻》是库切表达自由观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作品,通过对动物权力的关注和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从侧面表述了库切的民主自由观,烘托了其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之情。但受现实的影响,其民主自由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的残缺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二十一世纪初期,生态批评领域掀起了一阵新浪潮,后殖民生态批评为文学的生态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其中的动物研 究和动物批评维度也随之发展。库切的小说注重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关注动物在人类霸权下的生存困境,揭露人类理性文 明的丑陋本质。以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能够呼吁人类重新建立人与动物和谐的伦理关系,倡导人类敬畏 生命并给予万物人文关怀,维护动物权益  相似文献   

4.
库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在南非乃至世界文坛均占有特殊地位。库切自荣获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持续关注。通过梳理我国十多年来的库切研究成果,以期引领库切研究走向深入。研究认为,国内学者需要全面考量库切的创作,并在注重利用国内文化资源进行本土化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库切研究界的交流,拓宽理论视野,打开库切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库切小说《耻》中的人性形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迈克斯韦尔.库切的小说都对人性的形式进行解构。在他的布克奖小说《耻》中这一点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小说《耻》中的表现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社会环境、大量应用动物作隐喻、白人特权消失后的扭曲人性及其形式的平行关系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文学巨匠库切的这一创作手法及特色。  相似文献   

6.
库切的小说《耻》展现了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社会面貌。在新南非的后殖民语境中,白人失去了话语权和土地,与动物他者一样沦为边缘群体。后殖民主义为种族他者发声,而后殖民生态批评则将关怀的范畴扩展至动物他者。在这两种学说所构成的后殖民视角中,南非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种族他者与动物他者的边缘境遇得以审视。在库切的叙事中,动物生存范式对于边缘群体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是J.M.库切对丹尼尔·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一种改写。小说打破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男性声音在历史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引入了一个女性叙述者苏珊.巴顿,以她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似曾熟悉,实则大相径庭的荒岛流放的故事。苏珊的叙述揭示了库切对传统历史权威压迫下的边缘人物的声音的极大关注,挖掘这些声音的不懈努力及对传统历史写作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库切的《夏日》是一本虚构式自传,这篇小说整体上就是被采访女性们的回忆式叙述,以主人公约翰为叙述背景,而他的情人和朋友们则成为叙事话语的主体。这种反传统性与小说叙述结构模式的创新性相一致,更与库切作为一个反叛性的怀疑论知识分子的身份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流散作家J.M.库切采取女性叙事对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改写,并通过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之口来揭露帝国殖民文化的本质,展示其颠覆性、抵抗权威性的写作特征,达到立足边缘、重建帝国中心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库切作为一个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流散作家,以超验他者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种族隔离制度给南非的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铁器时代》一书中,库切通过运用超验他者视角,不仅颠覆了由殖民主义所建构的主体/他者的二元对立,而且让卡伦太太讲述了白人和黑人在种族隔离制度走向衰落之时易地而处的困境.最终库切借超验他者视角下卡伦太太无声的涅槃,表达了一个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家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综观库切自1974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到2005年发表的小说<慢人>,几乎所有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旨在展现库切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并且剖析主人公"孤独"背后的作者库切孤独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非是一个崇拜男性上帝的父系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是被遮蔽的缺席存在,针对这种历史和现实,库切在《在国家的中心》中创造了一个具有多重指涉意义的女性身份文本,来与父系社会秩序进行对抗:叙述者玛格达的抗争不仅指向普遍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而且指向荷裔南非人的民族神话对女性的再造和生产,同时还指向了使种族歧视合理化的殖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讲述了帝国边境小镇附近异族部落被指称为野蛮人的他者化的过程,以及随之出现的边境恐慌和骚乱.实际上,真正的野蛮存在于帝国内部.这一故事具有寓言性,成为种族以及国家等冲突的历史缩影.同时,这部小说也表现了库切超越于社会话语迷思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儒家文化中,尽管是男性本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但女性仍然是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和独立人格的"人"。在作为对儒家文化反动的游民文化中,女性的人格、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沉沦为游民们仇视的对象,甚至物化为牛羊一类可以食用的动物,可以随便杀戮而不承担任何道义上和法律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J.M.库切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很多人认为他是对一切专制的控诉,是在启示崭新的世界,简直就是正义的代言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透过语言的迷雾,走出政治的解释,撕去神圣和崇高的面纱,看到的是隐喻下的本质。本文试图解开史诗叙述,回归或许低俗但却更本真的自我。文章通过分析库切作品中主人公对他者和自我的救赎的探索和追求,揭示作品中深邃思想的背后可能只是库切的自我救赎情结。  相似文献   

16.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文坛很少有作家能像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作品那样,引发涉及后殖民与后现代各种理论的广泛解读与研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文学与历史权威的对抗、文化政治的霸权、流散写作以及生态批评等各种视角,在库切研究领域,几乎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与国外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相比,国内学界对于库切作品的研究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对迄今国内外的库切研究作了细致梳理与评述,并阐明了这一领域研究的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国内外库切研究者普遍认为库切创作思想与欧美及南非文学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而对于其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则未曾论及。事实上,库切在多部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国及中国元素,对中国文化乃至古代中国都有一定了解。通过对库切传记的考察,甚至可以挖掘出他与儒家文化的姻缘。文章尝试论证库切创作与中国文化的关联,重点考察其作品中的刑罚观、大同思想等契合儒家人文思想的伦理和政治观念,以期呈现库切作品中的多元文化思想,体现其作为一名跨文化作家的思想深度,同时显示中国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耻》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力作之一,和库切的其他作品相比,《耻》引起了中国外国文学评论界的更大注意,小说里描述的黑暗让众多评论者们感受历史时空下人们的无奈和痛苦,笔者则认为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启示,是救赎,从侵占他者到超越自我,这样,我们就可以走出悲观阴霾的历史政治时空,迈向库切式乐园。  相似文献   

20.
南非小说家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人性的探讨和追问是库切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库切在其小说中对人性的探讨并非一般意义上对人性善恶本质的讨论,而是对新南非制度下种种扭曲和变异的人性的探求、声讨和追问,实质上是对南非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痛斥和批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