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广告文化形象创意是商家实行销售战略的重要策略.文章结合广告翻译的目的探讨了广告文化创意再现的平行移植、归化源语文化形象和重塑译语文化形象策略.归化源语文化形象要挖掘译语文化内涵,力求形象功能对等,张扬产品消费符号,颠覆源语的文化审美思维,再造产品新形象;重塑译语文化形象要注重目标语族民族文化特色标记,增强文本呼唤功能,做到商品信息与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即时视野融合,彰显商品卖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体,广告有着自身语言的特点和经济功能.翻译广告时,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直译、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等方法,再现源语广告的特点和功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 ,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 ,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语言艺术美。本文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演示美学观照下广告英语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形象广告和功效广告是广告的两大类型.形象广告采取形象策略,倾向于传达产品的社会文化内涵,塑造品牌个性,提升产品附加值;功效广告采取信息策略,侧重于传达产品的物理属性,宣传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利益。因此,二者在信息内容、表现策略、诉求策略、说服方式以及适用的产品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好的广告译文离原文总会有一定距离,而不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人会妄评你漏了这个,添了那个.本文据此现象,从分析文化与翻译理论上的联系着手,初步探讨了如何在考虑文化可接受性的同时,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去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再现译语中的广告艺术,从而达到“宣传企业,吸引客户”的现实目的.以此强调译者在翻译广告时考虑文化因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元素广告已成为广告国际化潮流中的一道风景.为了提升中国元素品位和中国元素广告质量,完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形象,文章以世界性为背景,分析了广告面向世界诉求的必要性,指出了文化的穿越性、时代性和标志性构成世界性诉求的基础,最后探讨了中国元素广告面向世界诉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中广告文化的传递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翻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变得日趋重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广告用语的文化内涵、提出跨文化的广告翻译的技巧,有效地进行广告的文化转译,使广告用语忠实、得体地传递原语的文化信息与形象,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本身就是一种时尚文化,而时尚杂志中的广告又主要通过塑造时尚的形象把大众的"梦想"与产品联系起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时尚女性一族的注意,以此促进其消费行为。探讨时尚杂志《瑞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仅在商品广告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广告文化的负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在给社会文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一是广告形象的超现实性,导致享乐消费观念的过分张扬;二是广告传媒在"爆炒"文化的背后,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价值判断的迷惘;三是电视广告语言和画面的庸俗化倾向,导致广告文化品位和价值导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译者以其固有的审美意识对原文进行审美认识,然后将审美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这就是审美再现.广告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渲染产品的功能,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译者将使用何种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修辞特征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提出的类像是指那些没有原本的东西的摹本,类像不表现任何劳动的痕迹,它看起来不像任何人工的产品,广告形象就是类像.广告形象与现实之间已不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虚拟的广告形象看起来让人感到比现实更真实,广告文化是一种"超现实"文化.广告类像按照自身的模拟逻辑生产着"现实"和人们对现实的"经验",类像的模拟逻辑代替了现实的生活逻辑左右着人们的立身行事.广告类像和现实世界的错位导致了人们价值系统的混乱,对广告类像超现实的倚重不但使人们遗忘了现实,也将丧失对现实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伴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算法时代的到来,广告的文本功能与文化功能日益凸显,艺术形态研究成为我们以广告洞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重要窗口与手段。广告艺术形态研究着眼于广告文本样态与艺术表达特征,形成了对既往以实务研究与广告史研究为主体的广告研究范式的合理补充。广告艺术形态研究指向包括:从自体到宏观,当代社会文化表达的广告艺术形态阐释。从关系到文本,当代广告文化的艺术形态建构。从景观再现到符号表征,广告艺术形态研究的媒介文化扩展。艺术形态研究扩展了广告文化研究的范式,深化了广告文化研究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文化照应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语言承载等方面,阐明优秀的广告必须照应广告受众的心理文化.广告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能否使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的相应效果,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两种文化异同,充分照应译文受众的心理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再现原文的内容、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对于任何以公众为对象,以推销某产品或服务为目的的文案的总称.广告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期朗上口的特点,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广告用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广告用语的特点与功能、跨文化的广告翻译与文化体现 ,使广告用语有效地传递原语的信息与形象  相似文献   

18.
形象广告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种广告信息的沟通活动,由于其运作过程存在许多错误,引发了强烈的舆论抨击.文章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社合力围剿形象广告这一事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考指出:形象广告具有独特的传播效果,不应停止刊登此类广告,而应制定科学规范的运作原则,使形象广告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阶层区隔:广告传播的社会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刺激的消费从对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转向对某种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具有明显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区隔的作用。认同往往是以广告的差异化策略来确定和完成,而差异化有着历时性的外在逻辑和清晰的内在逻辑。审美品味是透视社会阶层分化的独特视角,而广告传播是品味区隔的再现,这种再现是以美学或品味的普遍价值遮蔽了区隔的社会性质,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广告宣传的阶层想像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炫耀性消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文化建构带来了不利影响;广告传播对特殊阶层的塑造加剧了社会对立。  相似文献   

20.
判断广告翻译是否成功,主要看广告译文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效果。依据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顺应译入语消费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尊重其文化习惯、语言习惯,注重其心理感受,适时调控文化取向,这样才能再现原文本语境,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