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王善虎 《九江学院学报》2022,41(1):102-106,12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是广泛流布于淮河两岸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其音乐唱腔与表演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当地人表述族群文化与民俗风情,建构族群集体记忆的有效载体.文章从泗州戏声腔本体出发,结合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理论和传统音乐技法,对泗州戏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电影音乐作为电影总体音乐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是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少数民族电影音乐除具有深化剧情内容的作用外,其深层内在结构在于对整个族群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建构。少数民族电影音乐从民族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呈现和民族形象塑造三方面不断对族群成员的民族心理、自我认识和族群记忆进行重构,以实现个体对族群集体的归属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源头之一,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配乐歌词之集,为人们感受、理解中国音乐架起了沟通桥梁,彰显着中国音乐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美育价值。《诗经》作为礼乐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乐器、歌词等传统文化资源,跟今天的时代发展所需高度契合,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主题。因此,挖掘《诗经》中的音乐美育价值,不仅对于促进音乐领域的文化自信意义非凡,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人的精神强大起来、心灵美起来、创造活力激发起来及大力加强美育工作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白族具有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与较早接触汉文化及外来文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白族的音乐文化对中原以及东南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曾有过重要影响。本文以白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阐述了白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功能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根植于社会,它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艺术功能,而且也具有社会规范功能。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以无形的力量,起到了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感等积极作用。因此,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统摄天下的现阶段,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强势推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转型,主动担当起坚守和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曲家在同国际乐坛前卫的音乐潮流相接轨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负有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当代一些交响音乐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到作曲家是怎样从传统文化、民间音乐、文人文化等领域中汲取养料,以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深刻内涵的。  相似文献   

8.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寺庙音乐的探究,是廓清以寺庙为单位的音乐文化“元系统”构成状态的必要环节.寺庙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载了区域人类宗教社会实践的历史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成果,被寺庙文化生态循环系统悄然吸纳,并在寺庙文化生态循环中得以继承、得以改造、得以保护,长久储存至今,等待勤耕于民族文化园地的人们去发现、去挖掘,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用于区域人类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作用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积淀、发展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个人层面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修身之美,社会层面以仁爱和合为核心的和谐之美,国家层面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的大同之美等丰厚的美育资源。在新媒体时代,要更加重视新媒体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中的载体功能,彰显其独特优势,不断推进新媒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的自我革命,以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如何抢救、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课题。运用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观点和整体性方法为研究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本文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及其失衡状况的阐述,提出了构建陕北文化生态圈的路径。以期保护、传承陕北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2.
红色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反映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力源泉。红色音乐文化经过百年发展逐步形成革命性、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功能。在红色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应把握正确方向、坚守人民立场、反映时代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从而使其再次绽放出时代光彩。  相似文献   

13.
红色音乐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用来表达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用来抒写人民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红色音乐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时代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潜移默化法、实践锻炼法、现代传播法等途径,不断挖掘红色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开拓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团是在继承民间器乐合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组建方式成立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对于大学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而言,具有繁荣校园音乐文化、提升艺术教育价值、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然而民族管弦乐团在我国各高校并未普及,在发展民族管弦乐团,推动大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加强舞台实践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及审美习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宏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对于维护本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高校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综合性人才,将非遗文化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美育教学当中,对传承非遗文化、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够丰富美育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建立健全美育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美育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高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 ,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 ,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呼唤内在律动、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因此 ,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展高校美育工作,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维结构的理论,建设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开展系列传统文化美育实践活动。希望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阅读一本经典著作、聆听一场名师讲座、参加一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欣赏一场音乐会”,成为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君子。沪江学院的美育融入诗词、音乐、绘画、吟诵等美育元素,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并获得一定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风格钢琴美育民族化有其必然性,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国钢琴音乐中蕴含着多种民族文化特点.包括钢琴音乐中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意向性";以及作品旋律线条的"线形思维"等.实施钢琴音乐美育民族化是一项综合性的音乐文化教育过程,无论是对音乐创作者还是教育者来说,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较丰富的积累;二是要对美育民族化的意义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三是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美育民族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