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赖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我国才比较顺利地建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并由此保证了20多年经济的高增长.然而,我国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却一直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在解决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时,基本上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手段.其必然的结果之一便是,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不相协调的格局之中.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一项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Harmony)不是相同,而是不同的事物或相反的事物的和合;相同是相同的事物的重复相加和积累。只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相辅相济,才能生生不已,万物常新,充满活力。所以周太史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党的十六大强调“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应该使“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则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应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系…  相似文献   

4.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法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起,"和谐社会"就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主题语.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此之前党的十六大上,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了出来,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经过80余年的风风雨雨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但摒弃了在"文革"中发挥到极致的"斗争哲学",而且对经济增长与整个社会和谐稳固发展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当从社会转型的大视角深刻认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和谐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多层次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准确地把握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从转型期社会现实要求出发抓准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谐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刘德中 《探求》2007,(6):4-6
人口规律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的人口共同规律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揭示这些规律,对于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导思想。它的提出和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创新,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了几位学者从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世界、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高度和新境界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存刚  李明 《社科纵横》2005,20(6):22-23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从推进社会进步、捍卫社会公义为目标的专业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价值观、工作手法、实施技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发展理论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任务,并将此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农村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为主干的整个社会体制体系客观上具有较多的鼓励人口增长的因素。出路在于改革原有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体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铁 《社科纵横》2008,23(6):17-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群体良性互动健康运行.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因为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新型社会整合机制协调各方面关系,缩小差别,缓和矛盾,化冲突为和谐.  相似文献   

15.
二元社会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武 《学术交流》2006,(8):141-144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以农补工”的策略,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与之相伴随的是,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财政金融政策上大幅度向城市倾斜。鉴于此,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持人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  相似文献   

17.
张维 《社科纵横》2011,26(1):118-120
文章从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西部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西部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西部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皇 《社科纵横》2008,23(1):46-48
社会新阶层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的统战工作对象.做好社会新阶层的统战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做好社会新阶层的统战工作,就必须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团结和凝聚社会新阶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及加强法制建设、解决社会新阶层与其它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使法治成为良法之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它使政府服从法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它使法律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人本的法律观,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