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地区,从微观角度看,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企业组织将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实行纵向分解和联合后展开的协作活动,由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是促进区域形成的两个最根本因素.鉴于大型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把一批竞争力强的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区际经济的“连接点”或“生长点”,利用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的系列化和成套服务在经济部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关系,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钱静 《青海社会科学》2005,1(2):29-31,43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相互兼容是市场经济发展一体化、国际化的必然,也是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必然结果。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股份制公司内部公有和私有成分的相互并存和兼容,即内部兼容;其二是整个社会公有和私有经济成分的相互并存和兼容,即外部兼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所谓结构,是指组成有机整体的各个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方式或构成形式,它是由各要素、成分的本质共同决定的,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逐步形成的内在关系。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各个要素、成分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在四化实践中,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已认识到改革经济结构与提高经济时效的内在联系,在这方面表示极大的关注,倾注了很高的热情。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经济时效的高效性是直接相关的;向经济结构索时效,是提高经济效益,加速四化进程的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崭露头角且日渐显著。从经验上看,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式的整体性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代之以相对地方分权式的半整体性半局部性发展模式,因此,比较地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立作用就更为关键且不可缺。在这种情况下考察政府公共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必须同时注重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公共政策功能,要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各自的政策调适,同时还要达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策的相互调适,实现整个政府系统的公共政策功能的优化。一公共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源 《学术研究》2004,(1):44-47
本文通过追寻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背景及我国的实践,探讨了内源性经济和外源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特点及我国的代表性地区,分析了两种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其表现形式和称谓有所不同。“企业集团”一词最早是日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才正式开始使用的。关于企业集团的定义,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中的企业集团指的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一、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概况我国企业集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总的来说,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基…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在当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地区的发展主要有赖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尽快脱贫致富。为此,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集一切人力和物力(自然资源和资金)求得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把这种单一的发展目标模式称作‘埃进式经济增长模式”。另一种模式则是地区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突进式的经济增长,而应是区域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一经济一社会大系统全面、协调地发展。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超大经济规模的中国能够出现长达10多年的持续双顺差表明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产生这种失衡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分灶吃饭与城乡分割相互融合的体制之下,凭借过度压低的劳动力价格与地方政府对GDP最大化的狂热追求使得企业、政府都能够从按照现有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与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短期的最大化利益,从而也使得企业主要是通过引进成套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技术消化、创新能力缺乏足够的培育与相应的投入,结果企业更多的是依靠价格竞争来提高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与市场竞争优势,致使对外经济失衡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完全可以说中国目前时外经济的失衡仅仅是国内经济失衡的外在表现,要真正解决中国对外经济失衡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消除国内经济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业融合就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塑造了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促进了市场结构的合理性,并引发了一次新的企业购并浪潮。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内在竞争力与外在竞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联系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纽带。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动态一致性,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认为,因势利导,推动企业集团的发展,逐步形成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推动企业集团发展势在必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此,必须彻底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经济结构、所有制形式、企业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推动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集团的虚拟式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珺 《学术研究》2002,(3):46-49
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下企业集团面临的组织结构模式不完善、扩张与规模的矛盾、集团核心企业功能不明确等主要问题,提出网络经济下企业发展的新形式——企业虚拟集团,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论述了组建企业虚拟集团的意义,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经济全球化的一般涵义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不断走向融合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特征和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 ,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充分 ,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 ,相互融合 ,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化生产、投资体系已经形成 ,跨国公司力量不断壮大。目前全球已有 5 3万家跨国公司 ,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达到 45万家 ,跨国公司通过其子…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模式选择 1、我国组建企业集团的难点与对策。 (1)我国组建企业集团的难点分析。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在组建企业集团的背景与途径上,有着较大的不同。首先,工业发达国家组建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企业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要求,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兼并组合、投资扩张,从而产生企业集团。而我国组建企业集团,主要是在改革释放了企业活力的同时,企业以  相似文献   

14.
组建与发展我省企业集团问题初探郑贵斌,冯其江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出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它对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规模经济发展,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5.
论区际经济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宝贡敏一、定义区域(或称地区,文中为了表达方便,常换用)指同一最高行政、司法、关税管辖范围内的,具有相对独立经济整体利益、整体效应的经济区域。它可以是国际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可以是同一国家内的省、州、市、县、镇,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16.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所有单位的总部或者区域性总部对所在城市产生的经济效应;所有的企业总部或者区域性总部对所在城市产生的经济效应;大型制造业企业出于发展需要实施“脑体分离”式的区域分工对总部所在城市产生的经济效应。总部经济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体现出它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一般路径。总部经济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主导产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城市功能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基于政策优势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和基于特定资源禀赋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也是改革传统经济体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要想有效地促进企业集团发展,避免以往“穿新鞋,走老路”,使之真正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致力于理顺国家与企业集团的关系。“国家——企业”关系与“国家——企业集团”关系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企业集团成立以后,国家与企业关系不仅发生量的变化,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涉及到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观念、管理组织的转变。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变化,揭示其中的某些内在规律,对正确制定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对科技发展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安徽省为例,选取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政府、高校的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最为显著,科技投入存在协同效应。因此,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进政府、企业、高校不同层次的科技合作,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经济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形态。网络经济与传 统经济在消费、生产、面临的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它们在活动目的、基本经济规律等方面是一致的。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网络经济又能推动传统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科技、经济耦合模式经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破产。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E·沃格尔在论及日本成功之道时,第一条就是: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是领航员式的而非驾驶员式的。的确,日本在市场活力与组织指导或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组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做得恰当和有力。这在科技、经济耦合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经济的崛起,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耦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来刺激技术发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注意以政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