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指出文字与民族思维方式跨文化研究中的不足 ,扼要分析了潜在的成因 ,着重探讨比较了中西民族典型思维 (西方二元分析思维与汉民族整体思维 )在西方字母文字 (以英文为例 )与汉字音、形两大物质特性与意义概念结合上的反映 ,认为正确对待文字与思维之间的客观关联 ,不仅能从新的角度审视文字功能 ,而且有利于我们从中认识和挖掘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曾招致许多非议,事实上其文字革新主张在汉语应用的现实中是不断修正的,从废除汉字、汉字革命到减省汉字笔画,其间万国新语、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母与简体字的取舍等问题又互有穿插。迄今为止汉字改革仍然属于争议性话题,梳理钱玄同文字革新思想的来龙去脉是必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厘清历史功过,也在于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种连续6000年没有中断发展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由于表意性质的特点和经历历程的长期,存有丰富的文字现象,汉字的研究价值因此高于世界上的其他文字,它在世界文字史上具有无可替代性.河南位居中原,是汉字的发祥地,在河南创建中国文字博物馆,既可以全面反映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又可以更多地侧重展示中原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更多地反映中原历史文化的特色.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英汉文字体系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与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的文字体系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汉字属于会意文字,具有象形的特点,象形文字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的特点;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西方人善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字和拼音文字各得其所,各尽其用;两种思维方法也应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7.
以汉字为个案 ,从符号学的视野出发 ,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中研究文字 ,不仅仅把文字看成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或者载体 ,而是关注文字背后的深层因素 ;把着眼点放在史前文字与有史文字体系两类符号形式的继承和变异上面 ,尝试从文字史研究的分期、史前文字的性质、史前文字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类型及其对有史文字体系形成的影响、史前文字与文字体系的界限及其标志、形声文字最终成为汉字的主体等五个方面加以讨论 ,以期揭示史前文字的面貌和史前文字与成体系的记录语言的文字之间的关系 ,在文字学和文字史的研究方面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字系统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功能不同的两套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和功能符号系统,而功能符号系统使汉语具备了字母词语的转写机制.基于对两套符号系统划分的认识,根据真实文本的考察结果,对字母词语进行反观和解读,可以认为字母词语现象是汉语文字系统中功能符号字母向文字符号扩散后在语言层面的表现.目前,字母能够取得汉语文字符号身份的只是个别现象,字母词语也不会动摇汉语的根基,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字母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多层次展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成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体系,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悠久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文字体系都无可比拟的.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几乎被社会学遗忘的角落,但是,语言和文字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维系社会的存在,文字则是文化的基础,并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文明的时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独一的表意文字体系,也是历史最长、最具传承一贯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老文字体系,研究汉字文化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体裁对比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文章提议将“体裁对比分析”的方法应用到英语写作课堂上来。通过分析英汉作为母语的作者就同一体裁写出的英语篇章,以及这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分别用母语写出的英语和汉语的篇章,便不难找出两种语言在思维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图式(schem ata)。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写作英语作文时有意识地避免来自母语的影响,尽量按照英语的规范写作。  相似文献   

12.
在对比修辞学框架内,从段落修辞模式与修辞风格两个方面,讨论分析英汉写作中的修辞偏好与文化差异,以期有助于写作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篇是否连贯是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而连接词的使用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议论文中常见转折类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并选取了美国大学生议论文语料库作为参照,运用Antconc语料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对大多数目标连接词的使用频率高于本族语者,但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出现了过度使用、错误使用个别连接词的情况,并且不能有效变换使用意义和用法相近的连接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各民族语言不同的内涵,并制约着各自使用语言的独特方式。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探讨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汉思维方式对比指导学生的语言写作,以期能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为减少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理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母语迁移理论与英汉连接词对比分析,主要探讨了在母语的影响下,二语学习者在其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连接词误用现象。通过对学生作文中错误的摘录、分析,分别详述了在母语阻碍性和介入性干扰下的连词误用情况:阻碍性干扰下的连词缺少、介入性结构干扰下的对汉语连接词搭配结构的套用和介入性语义干扰下的对汉语连接词语义关系或功能的套用。最后,基于以上连接词误用现象,提出了两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英语写作是中国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会受到汉语概念体系的影响,不能熟练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输出。汉语与英语的概念体系在词义、句子及篇章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也会对英语写作产生负面影响,而减少汉语概念体系的影响、了解英语概念体系以及提高外语的输入量等方面途径可以学生提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者依然坚持英汉思维模式及篇章结构之间存在直线型/螺旋型之分.然而对写作本质的研究、汉语写作对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美国作文教学研究显示:写作是通过训练获得的能力,直线型同样是汉语篇章的常用结构,而英语写作手册所倡导的直线型篇章结构模式只反映了英语写作理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汉语写作模式对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写作模式有诸多不同,汉语写作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汉语写作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继而提出克服负面影响,写出地道英语文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描述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学习产生影响的术语。它在行为主义背景下产生,又随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衰落而几乎被摒弃,之后在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下重新得以发展。母语迁移既体现在对二语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又体现在二语输出的产生过程中,尤其直观地体现在学习者的写作中。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各种影响,尝试着提出了解决母语负迁移的方法——正确的认知态度、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全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表达相分为表形、表意、表音、意形混合、意音混合诸种.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文字符号具有能指(书面形体)和所指(语言及语音单位)两个基本要素.所指的性质是区分文字类型的主要依据,首先分为实符文字和虚符文字,然后从前者分出词字和语素字,从后者分出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三相说的缺陷使它错误地把汉字和日文一同列入意音文字.日文混用汉字和假名,可说是实符虚符兼用的(或意音)文字.汉字是只用一套符号的实符文字(表意文字),虽吸收了少量外来词,但决不能说它已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