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这篇论文以中国传统审美领域的三个重要理论范畴——人品、诗品、画品的普遍存在及其动态发展为中心线索贯穿全文,论述其理论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的价值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它们在中国审美领域中普遍存在及其动态发展,进而指出其民族性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墨子人格精神的研究,学术界侧重于墨子人格特征的研究,对墨子人格精神的思想渊源考察不够.墨子的人格精神是出自于多元化的思想基础:其源于尧舜禹之道、源于清庙之守、源于地域文化、源于实践而独创,通过探究墨子人格精神的多元化思想渊源,为墨子人格精神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人生哲学并非消极无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是其人生哲学 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庄子提出的处世哲学的几个层次的分析以及与佛教悲观厌 世的人生态度的比较,提出庄子貌似消极的人生哲学,其实蕴含了对精神自由的 热烈追求,对中国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家的理想人格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其内涵。老子尚自然,庄子求自由,却演变为了《列子·杨朱》的纵欲享乐。他们都是源于对“天道”的体悟,指出要顺应自然。却导向两种不同的道路。原因是: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对自由的不同追求;对人生价值的不同把握。  相似文献   

6.
古代美学中的艺术人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重视理想人格的培育,重视在审美创作中实现艺术人格的建构与提升。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价值目标,构成了古代美学艺术人格论的两种深层文化心态: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其精神实质是立足于人,追求人格的完美与升华。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及其艺术人格,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凝聚为三种审美情调:追求浩然之气的社会美;追求无限和永恒的自然美;追求率性而真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所创立的一系列学说,一直以某种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生活和思维。本文从分析这些学说的渊源入手,解析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入世的政治本质。  相似文献   

8.
雅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范畴,它以“天人合一”为其哲学基础,有着超越的本质,并且这一超越是向着真与善的双方向超越,因此它集真善美于一身,为儒道两家所推崇。此外,它又迎合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意味、外在形式的审美追求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梳理和分析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君子人格的建构 ;另外一条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 ,所形成的追求空灵飘逸、追求意境的艺术精神。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这两条线索的认识和分析 ,为今天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审美教育实践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创作观念,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的高度的统一,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因此,画品的高低不仅仅是手头功夫,而关键还在于画外的功夫.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画艺术深邃的哲学思想元素、人性趣味的笔墨意象元素、虚实相生的构图布局元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指出真正的中国平面设计应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从而赋予平面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笔墨所表现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提炼、描写和概括,当然也包括了它的程式化。在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怎样重新理解中国画这些形式方面的问题,如何继承和发展,成了时至今天仍在讨论的话题,文章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探讨水墨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相互间的联系及其流传情况,并对其艺术特征、发展脉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在表现空间上除了近大远小与透视等方式外,还用其它方式表现空间。其中之一是山水画利用空白产生空间,这种空间仍然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同时又作为虚实来看待,并使山水画的意境新奇别致,虚实相生皆出妙境;风景画则是利用模糊构成一种三维的视觉空间,体现一种远的感觉,使风景画更符合视觉的真实,同时也产生一种玄妙的新境而高于对象。“空白”与“模糊”是构成山水画与风景画空间的重要符号,本质不尽相同,但似乎又都是对具体对象的弱化的表现手段而作空间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在宋代的兴盛,对同为造型艺术的宋代植物装饰纹样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纹样造型和纹样蕴意两方面,从而使植物装饰纹样这一起源较早的装饰形式在宋代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画家创作一幅画灵感来源的分析,揭示作画者在作画之前和作画过程中,怎么样由对外部自然的感知,发展到内在情感的融入,最终经过“悟”的思想熔铸创作一幅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在19世纪西方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鲜明强烈的个性、新奇多变的题材、表现力丰富的色彩,一扫古典主义绘画的僵化、教条,给19世纪的西方画坛带来强烈的震撼,并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了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并指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了在一个落后国家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在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困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国内外形势不断突变的环境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重含蓄、求诗意,推崇典雅素淡,讲究用色简单,其色彩特征是主体性、人格化、程式化。继承中国画的色彩传统,重要的不在于是以小墨为主还是以青绿金碧为主,而在于真正把握住中国画的色彩特征,在此基础上适当吸收西画的用色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