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鑫良 《中华魂》2013,(6):52-53
公元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九点钟,延安东关飞机场,万众翘首望长空。机舱打开放舷梯,总理踏足黄土地,笑脸招手见干群,我回老家会亲人!  相似文献   

2.
保文 《山西老年》2012,(9):19-19
1937年~1942年期间,在延安,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革命队伍里时兴跳交际舞。陕北黄土地上、宝塔山上、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这是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另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历史。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1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正是这位自称"大地的女儿"的史沫特莱,不仅在延安采访写作,联系促成了白求恩大夫的援华,而且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以及引发了声噪一时的跳交际舞潮流。那时,革命队伍里盛行的娱乐节目是集体唱歌和相互"拉歌",史沫特莱不擅长唱歌,却能跳舞。她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道:"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期间,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不怕丢面子。朱德同我一道破除迷信,掀起了学跳交际舞的热潮。周恩来接着也跳了起来,不过他跳舞像一个人在演算一道数学习题似的。彭德怀喜欢当观众,不肯下来跳一次。贺龙在青砖铺的地上随音乐旋律一起欢跳,他是唯一有节奏感的舞师。在延安的妇女中间,我得到了败坏军风的恶名,人言可畏,群情侧目,以致有一回朱德邀我再教他跳一次舞时我居然谢绝了他。他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同封建主义斗了半生,现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和他跳了一次。”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思恋泪水般晶莹,有一种记忆阳光般温馨。小时候唱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向往着陕北蔚蓝色的晴空;长大后唱起回延安的深情歌调,遥望着宝塔山巍巍的塔影。多少岁月像滔滔流水逝去,多少往事如渺渺春梦消隐。有一种追寻定格在神奇的黄土高原上,倾注在闪亮的延水涛声中。大秧歌的鼓点,信天游的嗓音,绣金匾的心愿,南泥湾的情韵,唱响的是同一首歌——边区的太阳红又红,人民,人民,真正的主人是人民。啊,延安,我追寻着你,追寻着人民当家的珍贵历史,追寻着历史留下的瑰丽图景。边区参议会上来自民间的李鼎铭先生,在掌声中畅谈“精兵简政”,毛…  相似文献   

4.
延安寻梦     
在我许许多多的经历中,有一件最为难忘和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曾经去过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了周总理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看到了朱总司令开荒用过的锄头……作为全军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的一员,在延安参观见习的七天时间,我始终在思考:为什么在那光明与黑暗共存的年代里,一些从沦陷区、国统区来延安的青年,原本是西服革履,可是一踏上这充满光明与生机的土地,不长时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自觉地脱掉西装、皮鞋,换上草鞋、粗布衣,就连一些华侨的子女,甚至一些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的子女,到了延安也变得“以苦为荣”,每…  相似文献   

5.
马晓文 《中华魂》2010,(5):16-18,15
“我想延安!”这是父亲马文瑞一生中最后写下的四个字。每当想到父亲临终前已经很难开口说话时,艰难而坚毅地写下的这深情而厚重的四个字,我们总会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6.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文学研究界应该重返延安文学场域,力求对延安文学有所全新的理解。对“延安文学”的命名、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延安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延安文学”的命名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党的文学”构成了后期延安文学的性质,它既是一种文学观念,也是一种文学形态;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延安学这一概念在海内外早有所闻。但是,延安学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国内历史学界和理论界可以说还是个空白。1990年5月3日我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提出了“建立延安学”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较强的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了这一论点。后来,又发表了《延安学与中国文化》、《延安学:特殊形态的中国学》、《延安学与中国精神》、《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等专论。理论界的同仁、外地来信、来访者纷纷询问有关延安学的问题。为此,我把自已初步的研究成果整理一下,献给读者,希望多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 ,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 ,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 ,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 ,关于延安历史 (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的研究 ,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 ,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 ,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 ,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 ,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 ,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延安历史(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的研究,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一位同事特来找我,要求我把一份保藏多年的作家手迹公之于世,我虽口头答应,但一直未实现诺言。以至前天,翻动了几个书箱,才取出它,这就是贺敬之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誊抄给我的《回延安》一诗的第二次手稿。面对这份伴随着我经历了三十多个寒暑、并且能在十年浩劫中得到“法外施仁”幸免付之火炬的作者手迹,我不禁感慨万千,三十一年前在延安向作者约稿的往事,历历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已进行着事实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与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延安马列学院作为“我们党创建的第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的比较正规的学校”,对延安时期党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68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的。我曾多次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采访,延安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来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革命纪念地,瞻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过的窑洞,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3.
王树增 《社区》2012,(8):38-40
蒋介石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到延安蒋介石飞到了延安。国民党军的最高统帅以占领者的姿态进人共产党人的“巢穴”,这一事件在国民党方面看来极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去延安看看,是我们多年魂牵梦绕的宿愿,这次有幸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延安。在短短的几天参观学习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和领袖与群众共同缔造的  相似文献   

15.
陈卫 《金陵瞭望》2007,(21):45-45
从儿时起延安就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有幸参加区委组织的“延安精神.鼓楼人”—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让我倍加珍惜,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 ,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 ,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 ,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 ,关于延安历史 (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的研究 ,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 ,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 ,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 ,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 ,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 ,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7.
仝华 《中华魂》2015,(3):37
5年前(2010年)的初秋时节,在北京市教工委的精心组织、协调下,在延安大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8月21—25日,我随首都60多所高校的60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延安同行专家的报告、通过参观多处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校史展,通过观看专题片《延安魂》等,以及通过自主安排的活动,有了不少新收获。在深入学  相似文献   

18.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回眸延安文学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面对延安文学研究“黎明前的黑暗”和学界对“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理解混杂的事实,在前人学者延安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当代延安文学研究的学理转变脉络,阐述延安文学学科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兼谈“延安学”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彦 《中华魂》2011,(2):71-71
离开延安数十年。令我常想起了在延安学习生活的岁月,现因年事已高,难以成文.编上几段诗歌来反映当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