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红楼梦》包含大量的习语,习语承载着一门语言独有的文化信息,所以这些习语为原著增色不少。文章通过对霍译版《红楼梦》与杨译版《红楼梦》中习语的英译进行比较,探讨习语的翻译要点;进而指出,译者只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不管采取何种翻译方法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习语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的难点问题之一。较多的学者都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仅从文化入手,仍然不能解决习语在具体语境的翻译问题。文章尝试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出发来研究汉语习语在语境中的具体翻译,认为习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文化因素,还要充分考虑作者意图,读者期盼,以达到最佳关联,并且希望能够从《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总结一些指导习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中中国文化特色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习语比之其他语言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文章主要通过比较《红楼梦》的英译本中习语的翻译,研究如何翻译这些包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习语。  相似文献   

4.
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杨宪益夫妇合译的《红楼梦》中习语的翻译。首先介绍了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指出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接着从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杨氏夫妇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了目的论的精髓。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杨译本中是如何通过多样的翻译方法,保留了中文习语的特色。杨氏夫妇对《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处理,体现了其旨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包括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以及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这种不对应性导致习语翻译中出现了三种翻译错误类型:文化信息错译、文化信息欠额和文化信息超额.跨越习语翻译障碍的途径主要有:直译,意译,及直译加注.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2~2017年国内发表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推进过程和研究热点,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表、被引、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知识网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主要关注的是英译版《红楼梦》,及其文化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已出现,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跨学科合作较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后殖民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个译本(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中富含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探讨了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视角:出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杨译文本采用了“解殖民化”视角;为迎合西方读者的审美观,霍译文本采取了“殖民者”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古典名著《红楼梦》最有影响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范畴,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是文化典籍翻译的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有其特有的结构、语义、文化等特征。了解习语的多元特征,才能准确理解其意义,正确翻译习语。本文从结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视角分析习语的结构、语义、文化等多元特征,并对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角度比较《红楼梦》饮食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的饮食名称如六安茶、老君眉、奶子糖梗米粥、饺子、莲叶羹、茄鲞等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所以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3.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出习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形成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分析了汉英习语互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几种翻译错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视阈下的英语习语翻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是浓缩的文化。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面,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本文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归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互译中习语翻译是翻译当中的难点.本文从文化词的处理来进行习语翻译,通过语义的区别对文化词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最终解决习语当中文化因素翻译.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深具文化特色。就习语的文化特征(形象、比喻语义)而言,英汉习语存在三种对应关系:对应,半对应,不对应。本文拟从比喻语义角度着重探究在第二、三种对应关系即半对应,不对应时,英语习语翻译实践中的行之有效的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17.
习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习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乎能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通过详细分析习语翻译例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异同,从两种语言文化匹配程度这一新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最佳策略,有利于教师跨越文化障碍,提升习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习语翻译是翻译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拟从习语的文化特异性这一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中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剖析,来探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恰当地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和Larson各自提出了翻译中的信息传递模式,Nida模式只重视表层结构研究,而Larson模式只重视深层结构研究,如何结合两者优点实现源语和译语在语义和文体信息上的对等传递值得探讨。译者作为语义和文体信息传递者,翻译中经常面临两种策略选择:归化和异化。通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论证异化与归化看似互相矛盾,实则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异化和归化各具特点,在实现语义和文体信息对等传递中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习语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应的,部分对应的和非对应的。翻译中,对习语所含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文化移植需有多种方式,在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均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