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可先生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涉及农民政权、皇权主义、农民战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等重要问题。农民阶级地位、历史地位和思想意识两重性与局限性的理论,是宁可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农民和农民战争的核心理论和立论出发点。该理论辩证地分析了中国农民和农民战争的丰富历史内涵及特征,不是一味地强调农民的革命性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宁可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富有启发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准备谈三个问题。一、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研究一下在农民战争之后,统治阶级施行的什么政策;三、具体分析一下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这三个问题,总的来说都和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并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一种社会现象;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与汉族的融合,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并对历史发展起重大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两大历史现象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还是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相互间又有什么影响?目前尚无专文论述。笔者拟以明末农民战争为中心,旁及秦汉以来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对此进行初浅探讨,以期引起争鸣,得出有益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4.
元末农民战争,长达17年之久,参加起义的各族人民达数百万,其活动地区不仅包括了内地各省区,同时也波及到了塞外的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各边陲地带,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在《洞殇》作者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农民战争是“表现出惊人的破坏力和残酷性。王朝末日,战祸一起,便是赤地千里,城廓破碎,田园荒芜,人口锐减。”没有丝毫的革命性可言,只有“周期性毁灭”。这种全盘否定农民战争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极端错误的。本文拟通过对元末农民战争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的剖析,说明农民战争的意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审视历史的角度不同,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蒋介石在研究、反思明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联系其所处的背景,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毛泽东站在农民的立场,肯定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从其失败中找出现代中国革命应吸取的一些经验教训。而蒋介石则站在明王朝的立场,指斥农民战争,并从明灭亡中得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刻,要“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 以往大家对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褒多贬少,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是董楚平在其近作《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学术月刊八一年第一期)中对此提出质疑,并就如何评价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董文发表后,史学界反响较大。徐祖根和周良霄、张德信住八一年第四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关于农民战争任务和作用的商榷》两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董文中的某些论述。林衍经在《安徽大学学报》上(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撮论》,也是针对董文中的某些观点而言的。最近董楚平在《史学月刊》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都是推行法家政治的、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秦末农民战争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期以来,由于“四人帮”在史学领域的捣乱和破坏,在研究秦末农民战争和这两个法家人物推行的法家政治之间,特别是有关这次农民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问题上,散布了许多反动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必须加以批判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所谓封建盛世,这是秦末、隋末两次农民战争的结果。尤其是提到“贞观之治”,使人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和李密这一历史人物。尽管史学界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但有些问题,诸如:李密参加农民起义的原因、目的;他有否背叛地主階级的立场;他在瓦岗军作用的估计;应予以怎样的历史地位等,还值得仔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阶级斗争与生产力两者之中究竟哪一个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伟大动力与终极原因内在关系的论述,是从资产阶级革命看阶级斗争和经济变革的相互关系。农民战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国农民战争的特殊性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伟大动力和终极原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语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活跃学术讨论空气,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自今年一月以来,我校历史系师生,就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在争论的农民战争问题举行了几次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除历史系师生外,还有山东科学分院历史研究所、山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单位的史学工作者。这些讨论会本着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许多方面提出了各人的见解。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战争的性质和作用问题上。同时,也涉及到中国农民战争和皇权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用马列主义的阶段斗争学说,结合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具体史实,对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各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创造性的研究,将会不仅更正确地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对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毛主席对我们已有很多原则的指示。如何根据这些指示,用具体的史实进一步来研究、分析和阐述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无疑是当前历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是“让步政策”的鼓吹者。他们胡说“农民战争往往客观上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或法家思想的继续传播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梁效《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作用》)“农民战争给旧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猛烈冲击……是形成和贯彻他们的法家路线的重要条件。”(柏青《坚持古为今用,研究儒法斗争》)“法家”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农民战争始终是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现象,它和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相始终。因此,历代史学家,不管他持什么政治态度,也不管他是什么阶级属性,都必然要对农民战争的历史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14.
爆发于太平天国时期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作为贵州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场农民战争,构成了19世纪中叶波澜壮阔的全国农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大起义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旧式农民战争失败的某些客观规律。舛谬之处,尚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这次农民战争不仅规模宏伟,斗争时间持久,动员群众广泛,而且有着比较完备的军队和政权组织,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推行了各种制度政策,与清政府对峙达十多年之久。作为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旧式农民战争,仍然不能避免重蹈过去旧式农民战争复辙的厄运。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在十九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在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的历史转变时期,决定了这次农民战争又不是封建社会里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地重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革命带着什么新的时代特征?有没有可能向新的方向发展?前途如何?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来蜕变为封建皇帝.他在起义过程中所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随之蜕变为地主阶级的封建政权,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为地主阶级利用作改朝换代的工具.朱元璋及其政权的变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比较典型的.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认识历史上的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认识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总结历史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考察了农民战争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思想领域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作者指出,农民战争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农民战争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首届年会,于五月下旬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历史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二十余省市的近一百名代表紧密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通过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起着削弱、破坏的作用,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的上行阶段,当封建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是否也同样地起着削弱和破坏的作用呢?关于这一问题,在目前农民战争的讨论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有两种对立着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无论在封建社会的上行阶段或下行阶段,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都是同样地起着削弱和破坏的作用,从来也没有推动封建制度向上发展。第二种看法认为: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起着巩固、完善的作用;只有到封建社会的下行阶段,农民战争才促使封建制度走向削弱和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战争有无皇权主义?我认为:有。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下面仅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为例,略加阐述。借用王侯将相的名字、声望发动和进行斗争在封建社会里,借用王侯将相及其后裔的名字和声望发动起义,用以反抗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秦末农民战争则尤为显著。这是他们皇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