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重视"心"学,要人突破"成心"之偏见局限,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并以开放的心灵去观照事物.本文就从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切入,从"无己"忘我的审美心态、"无功"无名"的超功利性审美、"虚静"空明地观照审美客体、审美中的纯素淡然之心4个方面阐述了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在美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庄子哲学中的"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真”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哲学突破”时代中国哲人对当时人类文明成果的怀疑与反思,表达了他们试图突破自身有限性而指向超越之域的精神诉求。庄子对于“真”的探求和理解,通过“真人”、“真知”、“真性”等富于意象性特征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庄子的时空意识、自我意识,反思庄子超越哲学。分析认为,生命焦虑是庄子超越哲学的心理起点;庄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浩瀚时空的忧惧、对荒谬人世的哀叹、对于自我困境的体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选择困境;这种焦虑感促使庄子寻找通往理想人生境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中并不缺乏关于死亡的研究,庄子就是其中一个,他对于生死有更为详尽的论述.庄子死亡哲学具有生死自然、生死齐同、生死超然的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死亡哲学的研究,寻找庄子死亡哲学的现实意义,并获得直面消解困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的寓言形式暗含了它对知性思维的否定,从而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主体特征。庄子美学启迪感性并赋予哲学以生命价值,同时《庄子》哲学的诗性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完成其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6.
逍遥至乐的生存哲学思想是庄学中最为灵动活泼和最具魅力的诗性特质,它是超越了所有形态的一种无待逍遥。庄子诗学所追求的是人类精神的绝对自由,它对生命局限的突破、否定此在的沉沦、实现旷放无羁的人生,等等,都体现了道家生存哲学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幸福哲学,而《庄子》作为其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对于生命、生活与幸福的阐释以及他所追求的逍遥、自由的生命境界,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获得幸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庄子与阮籍都不是忘情世道之人 ,但却都选择了遗世。首先 ,他们都选择了旷放的人生态度。他们都鄙弃功名 ,不与世事 ;热爱生命、求全保真 ;反对礼教 ,超尘拔俗。其次 ,他们二人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尽管他们的旷放和悲剧意识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他们在精神品格上却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和相通。把他们的悲剧心态放在一起比较分析 ,会加深我们对其文化品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涛 《东方论坛》2011,(5):27-30
庄子认为人的心灵从低到高有四种不同的境界:从“有有”到“有无”,再到“无无”,最后进至“无有”。心灵在此四种境界中分别表征出的样态是:“心灵之困”、“心灵超越”、“心灵之忘”与“心灵逍遥”。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是庄子哲学思维方式体系的主干系统,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庄子哲学思维开阔、思想深邃、价值取向消极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思想产生于楚国独特的历史土壤。楚国历史悠久的天文学,为庄子的朴素唯物的天道观提供了科学基础;楚人是《易经》与阴阳家的鼻祖,其辩证的思维方式,为庄子哲学提供了“切玉刀”;楚国在长期而独特的历史道路中成长的民族精神,为庄子哲学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2.
庄子人生哲学影响到了魏晋文人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使他们认识到个性独立的价值。这一心态变化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力求摆脱一切束缚以求得个性自由的特征,而这正是“文学自觉”的最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庄子》外、杂篇,清代即有学者指出,有些并非庄子所作。但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专家仍认为多数为庄子所作或系庄子思想的阐发,常将里面句段作为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庄子本原》中对外、杂篇作了较为翔实的论证,说明其中多数篇章为道家后学所作,以诠释老子之道者居多,亦有发挥庄子之义者,有些篇虽原于老庄而有所变异,其中并杂有儒家、法家或其他学派之作,更有思想内容混乱系杂凑我篇者。本文为各篇内容的提要。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逍遥自成一说,是庄子哲学的一种人生境界。庄子本人以此描述了一副行云流水自由无拘的图景。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四个方面细致地多角度探讨《庄子》中的逍遥之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庄子哲学的思想精髓,对人类在社会高度物质化今天的精神自由追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为宗,以“无为”为法的《庄子》哲学,演绎到管理之学便是以“不理理之”。从其历史内涵上讲,它是对于礼俗社会的理想化表达。尊重和维护管理对象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其思想理论的基础、核心:“以不齐之”是其所推重的管理思维,而“无己”、“无功”、“无名”——一言以蔽之即“无待”,则被视为管理者的理想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在自足其性的基础上获得了高度的自由。这一哲学的根本价值不在于提供若干可资操作的行动方案、管理技术,而在于站在更加超越的立场上从事现实批判和文化解毒,使我们能对社会的罪恶和文化的毒素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斯宾诺莎颇具特色的哲学观在东西方历史上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相同点表现在倡导自然、主张理智等;相异点表现在一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消极无为;一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立论而积极进取等。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对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西文化比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哲学中,由于他人从属依赖于自我,他人在本性上低于自我,所以,他人应该遭受自我的奴役与压迫。但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上都各有自性,因此他人独立于自我,并且与自我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而应该抛弃自我,虚心地对待他人。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境遇的探讨,是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对如何超越人的有限存在以实现与无限之“道”的合一、如何摆脱人生的各种桎梏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等问题的思考,构成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