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结束后至八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了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热潮,这场讨论呼唤人性的复归、维护人的尊严,对文革中乃至建国后在历次左倾运动中遭受践踏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和强烈反拨.这次讨论虽然不是围绕古典文学研究展开的,然而这次呼唤人性的思潮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作家研究更加深入,对古典文学中对形式美的追求更加宽容,随之文学史的书写视角也发生了变化.本文首先叙述了这场讨论的内容要点,然后归纳出这场讨论对古典文学研究的五点影响,最后叙述了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杜丽燕所著的《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两部哲学著作,洋洋百万言。两部书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问题。作者在写作这两部书之前,对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寻根究底的考查,出版了译著近百万字,这些关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的发展要求科学与人道主义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必须成为一种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力量。决定这一趋向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对自然和人类有目的的影响产生了意义重大的时机,而这正在为科学树立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因此,决定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实质的以及促使这一内容成为一种社会法则的那些因素,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果把这些因素与认识过程区分开来,势必对科学和人类造成严重损害。这个观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把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对立起来,是当前人道主义批判者们的最基本的论点。一位我所敬重的学者写道:“人道主义是在历史上特定阶段形成起来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它具有自己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唯物史观正是扬弃了这种思想体系才建立起来的。”(四月十一日《文汇报》第三版)“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以劳动的发展来说明社会的秘密,而人的本质则要由社会关系来说明”(第三十八期《理论战线》)。这一观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模式向社会政治学模式的演化,在整个新文学运动中是普遍的,但因文体特征的不同,其转化的途径与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典型问题在20年代便已受到了理论上的关注.胡风与周扬关于典型的表面激烈的辩论,可以让我们明白作为小说领域社会政治学模式兴起的直接途径的典型论之具体内涵.在这一辩论中所表达出来的两方面观点,直接奠定了此后约半个世纪典型论问题的总体格局.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有一定历史界限的,即只能从处于大同小异的社会环境下的同一社会群的个人里面抽出本质的特点来概括成一个特定的典型.一个文学上的典型,同时一定是这个人物所由来的社会关系之反映.胡风对于典型的特殊性的说明,仅仅着眼于与别的群体及其个人的比较,从而取消了同一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差异问题.胡风典型论中的普遍性,受到了阶级的、时代的、地域的种种限制,他是用对普遍性的限制来代替了个体差异性的缺失.周扬对于胡风典型论的缺陷其实并没有深入的认识,他仅仅抓住了胡风忽视个体特性这一点作出修正.然而,周扬恰恰对于普遍性与个体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作出任何说明.这样,普遍性与个体性就互相游离了,个体性成为一种外加在普遍性上的东西.周扬观点的这一缺陷其实也是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上述典型论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当众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家与小说家将人的特点分为共同的与特殊的两个方面时,他们已经犯了割裂两者的错误.其实,个性的生成也有普遍性的原因,正是普遍性通过曲折的途径展现为个性.个性是由先天的气质、性别的差异,经由后天的环境、教育及经历诸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典型问题的突出,标志着普遍性与必然性的上升以及个体性与偶然性的被消解.由于看不到个体性与共同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互贯通与相互生成,在强调必然性、普遍性的典型论的优势地位面前,个体性与偶然性就成为一种外加的亦即并非有机的成分,这就是小说创作中长时期存在、并愈趋严重的观念化弊病的理论根源之所在.恰恰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被弄清过.典型论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其势头正愈益健旺.小说领域中的社会学模式的政治化,正是在典型论的健旺发展中完成的.典型论将作者的立场视为写作的第一前提.典型论中内蕴着政治性与真实性、简单的观念设定与复杂的现实的矛盾:在典型的创造中有一种捏塑作用,这种捏塑作用,自必受到作者的价值观以至政治倾向的影响,而典型的塑造又是必须从客观而复杂的现实中取得其素材的.在典型论中,政治性因素本即易于膨胀起来.40年代初,典型理论中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矛盾便已暴露.以典型论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学模式的小说观,具有一种消解散文性与诗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往仅被视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而已。  相似文献   

9.
在这新旧世纪更替之际,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整体的回溯与反思是很重要的,因为要将一个怎样的历史学带入21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之丰厚遗产的整理、研究和承继的工作做得如何。这是由于21世纪中国历史学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是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从英文词源可以区分为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笼统地反对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也曾经给予肯定。但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相容的。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论,而人性论与阶级论是根本对立的和完全不相容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性论做过彻底的、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同时,对人文的人道主义中那些非人性论的内容则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肯定。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最终就要研究和解决阶级论和人性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对哲学世界观有影响,但还不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问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具体地分析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家庭的变迁,提出这种变迁不仅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而发展变化,而且也受到社会领导集团的有关观念与行政干预的影响左右,深刻揭示了社会变革与家庭变迁的内在关系。该文作为今年在美国召开的“中国问题国际研讨会”所确定的宣读论文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之困境与前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面临内与外、知识分子层面与社会大众层面双重困境,而导致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创造力的衰竭。20世纪中国的哲学家曾从“改造”、“拯救”、“创新”三个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走出困境作出了努力,但均未成功。鉴于此,作者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未能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并对中国哲学之未来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标准与经济效益物质资源的增加远不是人道主义社会发展的唯一条件,而只是前提之一。因此,经济政策以面向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把握达到这些目的的杠杆为方针,对卓有成效的社会发展来说还不充分。重要的是,这些杠杆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同时符合社会标准,在多大程度上它们的利用会导致积极的社会进步,而不是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这里产生了一个对社会主义命运来说极为重要的问题。从纯经济角度看,那些限制实现社会要求的可能性甚至违背人道主义标准的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的扛杆,是不是要比与这些要求和标准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支克坚教授,浙江嵊县人,1935年12月生。195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曾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已出版的有《冯雪峰论》(理论专著)、《简明鲁迅词典》(任主编),还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支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以显明的个人特点和学术风格而为研究界所注目。选题的重大和富于开拓性、“统摄”性,论述的独创性、深刻性,以及历史  相似文献   

15.
肖鹰 《浙江学刊》2001,2(1):17-2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是它追求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在这个时期,由于文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交织,更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各种思潮、观念,相竞而出,错综冲突.但是,在文学的基本观念,即美学理论的层面上,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集中表现在三个新的要素的产生和相互作用美学观念、强力战斗精神和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错综曲折的变化,构成了近百年中国文学在其美学层面的演变历程.本文是对这个演变历程的一个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16.
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在文艺领域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对这一工作,中国共产党人早就予以重视,并且探索加以解决的途径,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成果。贯穿《讲话》的一条主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功利主义,这一点在今天看来未免偏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唯一有效的选择。其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之上,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作为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伟大的人道主义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就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都包含着进步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因此,可以说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8.
罗文东 《浙江学刊》2001,2(3):48-51
西方人道主义具有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现代社会意识形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三层含义.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32年,莫斯科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在国际上广泛发行了马克思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此以后,这本书便成为世界上马克思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人们前所未知的马克思思想的新的方面,成为大家议论的主题.其中,人们特别关心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相互协调、良性运行的社会。而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正是文化这一渗透在社会整个系统的灵魂,使得制度合法化、结构合理化、行为规范化、社会和谐化。加强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是优化人文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要在各级领导人员中树立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要突出人道主义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要把对生命尊严的重视和张扬具体落实到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