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与安全阀,也是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们党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示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一代和谐人才的主阵地,让“和谐”扎根校园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责无旁贷。校长应是“和谐”的组织者和创建者;教师应是“和谐”的生力军;校园建设是学校“和谐”的重要因素;课堂是学校“和谐”的主阵地;各类活动是学校“和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阳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增强民本思想,践行信访为民宗旨,带着深厚的感情尽心竭力为民排忧解难,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渠道,是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淮安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信访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妥善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意见》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定位明确提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形势发展,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是实现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稳定意识,注重防治结合,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从云 《领导科学》2005,(22):20-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自觉地将组织工作纳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工作中来,在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和谐的要求,贯穿和谐的精神,以和谐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顾大局、讲团结,以和谐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着眼于优化结构,配备能和谐发展的班子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或单位如果领导班子不和谐,特别是领导核心不和谐,必然导致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处理信访是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信访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如何在反映群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1.
殷永正 《决策探索》2007,(10):82-8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不和谐因素也日益显现,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对于野外开放性经营的油田来说,点多、面广、线长,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构建和谐油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成为目前油田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信访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声的传声筒、民意的表达器.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的信访问题,往往是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相互交织,合理意见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的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的人为操作相互交织.加强信访工作法治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化解信访困局的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工作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深入洞察民情,协调上下关系的渠道。企业信访工作的目的,是要本着为职工群众解忧的宗旨,及时了解群众问题,把冲突和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信访工作,有利于维护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当前,供电企业的信访工作面临多种新情况,作为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全面正确认识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结合本企业实际,增强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保证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无疑指明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高校党的领导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和谐校园又推动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党委领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党委领导与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加强党委领导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导向作用,开创高校党委领导下和谐校园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引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火精神动力和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被确定为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与法治息息相关。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社区信访工作已经成为社区管理的内容之一,开展社区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影响社区信访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基于促进和谐发展的社区信访工作的方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9.
杨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8):132-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和谐校园构建的核心问题,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正其 《决策导刊》2005,(12):11-13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下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进我国礼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