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风险与特征,在可储存商品市场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扩展的GARCH簇实证模型,运用2000-2015年月度价格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ARCH效应和非对称性,价格上涨信息引起的生猪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于下跌信息引起的价格波动;我国生猪饲料市场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该市场的多数交易者在做决策时非理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中,玉米价格收益率显著影响了生猪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为此,未来我国应从产业链视角进一步完善包括玉米价格在内的生猪饲料价格波动的预警系统;提高对饲料价格上涨及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不断完善生猪饲料市场,引导饲料市场相关主体理性投资与决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时代下,生猪疫情网络关注放大了生猪疫情事件的影响,引致猪肉及生猪产业链价格异常波动。基于信息传播视角,根据微博、微信与百度网络爬虫数据构建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度指数,采用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和TVP-VAR-SV模型探究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对猪肉价格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对猪肉价格波动具有显著时变影响,生猪疫情严重暴发时,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生猪疫情网络关注的猪肉价格波动冲击存在明显的反转效应,短期内生猪疫情网络关注抑制猪肉价格波动,而中长期则会加剧猪肉价格波动且影响具有持续性。非洲猪瘟时点下,网络关注的猪价波动冲击效应在2个月由负转为正,且非洲猪瘟集中暴发期下冲击效应高于疫情初始期。(3)进一步地,在网络关注冲击下,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呈现出短期内抑制和长期加剧的反转效应,且产业链价格波动的纵向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对冲击的反应速度、程度更大。农业部门应密切观察生猪疫情网络关注动态变动趋势,及时预警猪肉价格波动并调整猪肉储备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31省(市、区)2005—2011年的月度面板数据,选取生产成本、收入水平、相关品价格作为主要的内生结构性因素,以及疫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主要的短期外生冲击因素,构建双对数模型测度两类因素对鸡蛋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雏鸡和饲料为主的生产成本的变动对鸡蛋价格波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事件的冲击是引起鸡蛋价格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猪肉与鸡蛋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猪肉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居民对鸡蛋的消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鸡蛋价格上涨有一定影响;鸡蛋作为廉价生鲜畜产品,受通胀周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n)的涨幅已连续8个月超过5%,居民对此已有切身感受,政府也面临通胀压力,但还不能就此认为通货膨胀已经来临.目前我国的CPI上涨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价格结构性上涨,其上涨的幅度仍然是可控的;只要采取积极措施,今年的价格预期调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猪肉价格的超常波动给人民生活与相关产业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并对猪肉价格进行科学的预测,从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入手,提出一套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理论的猪肉价格影响因素与预测分析框架。 检测猪肉供给、猪肉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11个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并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进而构建猪肉价格预测模型,并通过预测误差指标和Diebold Mariano检验比较其与基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且因素间差异明显;自2009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决定机制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为多元;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猪肉价格预测模型的预测表现明显优于基准模型。政府部门在制定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到供给、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准确的猪肉价格预测信息以增强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的基础消费品之一,近年来其价格呈现出大致以三年为周期的剧烈波动态势,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与CPI波动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这种关系正在逐步增强;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对于CPI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上游产品,其价格必然与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可对1990至2011年间国际油价和我国CPI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CPI具有一定的惯性,但强度较弱;国际油价与我国CPI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 因果关系;国际油价对CPI的冲击具有非线性性,并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较强的间接效应.由此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更可能是成本推动型,国际油价等重要外生因素通过生产成本的传导间接影响了物价水平.我国政府应把控制通货膨胀的重心放在生产领域,完善石油储备等长期战略性规划以及建立防止油价剧烈波动的常规价格调节机制和充分的应急预案,并通过调控实体经济的生产行为来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研究猪饲料产业链的市场整合程度,对于把握我国猪饲料市场总体运行状况,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选取玉米、饲料、生猪、猪肉这4种商品的价格共同组成猪饲料产业链价格体系,分析中国猪饲料产业链整合程度。研究发现:"玉米-猪饲料"链条、"猪饲料-生猪"链条、"生猪-猪肉"链条的短期整合程度较高,长期整合效果不佳;处于上游阶段的玉米价格对中游猪饲料价格、下游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短期内玉米、猪饲料、生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惯性冲击的影响,长期内自身惯性冲击影响不断下降,源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价格的影响加强。最后,提出了提高各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实力、积极引导产业链结构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短期问题和长期挑战,从总供给冲击的角度,基于AD-AS理论框架,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论机制; 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探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针对不同种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初期会造成中国实际产出的下降,但是在3个月后将提高国内的实际产出水平; 相比于“硬大宗商品”,“软大宗商品”对中国实际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 更高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且中国通货膨胀对“硬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整体上略高于“软大宗商品”;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正向波动会通过提高通货膨胀与增加实际产出等传递渠道来提高人民币利率水平,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人民实际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市场信息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运用TARCH和EGARCH模型,探讨中国和欧盟猪肉市场信息对价格波动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猪肉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效应,使猪肉价格上涨的 “正向信息”大于使猪肉价格下跌“负向信息”的影响,且“正向信息”对于猪肉价格的波动具有强化作用;欧盟猪肉市场“负向信息”大于“正向信息”的影响,且不存在显著的信息冲击不对称效应,其原因在于欧盟市场的政策干预少,价格“杠杆效应”不明显。因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减少干预,进一步提高猪肉市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基于波动来源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利用Bootstrap因果检验与VAR模型,考察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的分解因素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蔬菜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季节变动因素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呈季节周期性;不规则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冲击在最初时最显著,随后逐渐减弱。政策含义为,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促进蔬菜跨区域流通、控制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健全政府灾害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均有利于减缓CPI上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各类经济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效果亦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利用我国需求、供给和货币方面因素的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与物价之间关联性较弱,需求和货币方面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供给层面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较大,因而我国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近年来通货膨胀最严重的一年,7月我国CPI同比增长6.5%,创历史新高。理论界关于货币超发促使我国长期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一事实已经达成共识,货币的发行对价格传导机制的驱动仍然是学术界重点讨论的关键。通过对四种价格指数分别进行长期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测量四种价格指数的长期关系及短期影响,同时借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上下游价格影响方向进行检验,并运用脉冲函数对影响的程度进行测量,最终得到上下游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在研究通货通货膨胀原动力的基础上,对有效防止我国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5.
粮食作为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安全和价格稳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政府的经济政策干预是防止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1952-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价格除受通货膨胀、粮食产量、劳动要素投入、汇率等传统因素影响外,国家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也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基于此,本文最后对稳定我国粮食价格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煤炭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成为能源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中国2002—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煤炭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主要变量——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及其动态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物价具有长、短期正向影响效力,而对GDP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正向影响效力和短期负向效力;煤炭价格波动对CPI、PPI和GDP的平均影响时滞分别为13.5个月、8个月和6.5个月;动态性测度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物价的影响弹性波动较大,总体上来看,煤炭价格波动对PPI的影响弹性大于对CPI的影响弹性,而对GDP则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存在着不明显的效率减损。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PI持续上涨,今年2月份达到了11年来最高水平.,抑制通货膨胀成了政府的首要任务。CPI上涨过快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因此探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对策,对消除CPI上涨的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猪肉市场总供给波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Nerlove供给模型分析了生猪供给的价格预期和成本调整周期,结合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ARDL-ECM)模型对猪肉总体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价格的长期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饲料价格对猪肉供给的短期影响最大。由此认为,由于价格预期对猪肉供给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国家宜采用逆周期补贴政策对生猪的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自2002年以来美元贬值与我国反映物价走势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波动率之间的关系。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美元贬值直接影响我国部分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和我国的CPI,从而使我国此轮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输入型和结构型特征。据此给出了应对此次物价上涨的政策性建议: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由粗放型增长逐步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同时应选择适当时机,调整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可以抵消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冲击,从而降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