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曹禺同志的名著《雷雨》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结构戏剧冲突的成功。《雷雨》的戏剧冲突,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条的。剧中八个人物之间,纵横交错,几乎都发生冲突,而繁多的冲突被作者巧妙地用几条线串了起来,脉胳清楚,层次分明,令人感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在几条线之中,作者又着力地抓了主要矛盾,突出了主线,使冲突开展得充分而集中,使剧作的主题思想得到了鲜明而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雷雨》的戏剧冲突复杂多样,究竟哪组矛盾是主要戏剧冲突,历来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戏剧冲突的主线。这种意见看到了周朴园与侍萍冲突的本质是封建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具有深刻的社会、阶级意义,而且四凤的悲剧是侍萍悲剧的继续,周萍的死亡也与这有关,它是《雷雨》整个悲剧的历史的根。但是,这组冲突无法包括剧中周朴园与蘩漪、周萍与蘩漪这两组重要冲突,这些冲突,在内容上不是阶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戏剧《雷雨》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主要以周萍为主线,考察他同繁漪、鲁侍萍的对话,对戏中人物对话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5.
戏剧是一种与自然会话相似的文学表现形式。话剧存在的根基在于呈现冲突,而冲突主要体现在戏剧人物的言语交际行为中。所以对话剧言语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戏剧冲突更深的理解。本文认为行事行为的施事力主要由行事语力来体现,故此语力的研究才是话语分析的关键。本文力从言语行为理论之行事语力视角透视《雷雨》选段中戏剧冲突的主要言语根源。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  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  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辛宪锡同志的《〈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一文,对《雷雨》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八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辛文的许多观点新颖独到,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些观点很难令人信服。这里仅就《雷雨》的主要矛盾问题谈谈我们在学习中的体会,以就教于辛宪锡同志  相似文献   

8.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能够造成悬念氛围,推动剧情发展,激起并保持读者(观众)的兴趣。它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的永恒法则。四幕剧《雷雨》充分运用了戏剧冲突的功效,整出戏冲突不断,展现了各个角色之间、各个角色内心等的矛盾冲突,剧情发展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丰富多姿,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给读者(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是一位在世界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契诃夫的创作对以曹禺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禺通过借鉴契诃夫的写作手法,经过《雷雨》、《日出》的尝试,到《北京人》完成了自身风格转型,作品显现出一种静态美学特征。但曹禺也保持了自我的艺术风格,戏剧在平淡悠远中仍有内在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0.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雷雨》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生活内容,出现在三十年代初的文坛,开创了中国话剧创作的新局面,标志着现代话剧走向成熟.《雷雨》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这里仅就《雷雨》研究中对其主要戏剧冲突的分歧,发表管见,求教于前辈与同行.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剧中线索繁多,但自始自终运行着的则有两条互为因果又互不相及的发展轨道,一条是属于历史现实的线索,涉及有关篡位、谋杀、复仇的套戏;一条是属于哲学领域探讨的线索,涉及人生存在、死亡灵魂的形而上领域。实际上,这两条线索也是构成《哈姆莱特》戏剧最本质的两重戏剧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罪恶势力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前者是剧情发展的线索,是外衣;后者是核心,是揭示人物深层灵魂的重要环节。 而独白,作为戏剧艺术常用的手法,它不仅只是作为作者指点观众的单纯手段,也是作者赋予人物内在倾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特征的独特的艺术手段。莎翁便是成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哈》剧中一共用了六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完成对哈姆莱特这个孤独悲剧灵魂的塑造。本文试图切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世界,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这个悲剧主人公,揭示其悲剧性格及其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4.
论《雷雨》的悲剧场贺建成一部《雷雨》,百千文章,聚讼纷坛。其戏剧冲突即是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戏剧性,牵涉到人物性格刻划等,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即是剧作家反映人生世界之艺术图式,寄寓着全剧的主题意蕴,因而耐人寻绎。造成《...  相似文献   

15.
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总的说来都是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描写、以艺术形象本身的典型意义给人们以深刻的审美教育的。然而前者是以其戏剧冲突的紧张尖锐而著称,后者则是以其笔触的深广细致而见长,前者倾心于人物,后者则倾心于主题。今天看来,《日出》的创作,较之《雷雨》,作家的创作视野进一步扩大了,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加广阔,且颇见深度。它克服了《雷雨》中来自欧洲现代戏剧的那种神秘的色彩,正确地揭示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是引起一切悲剧的根源,向那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以及寄生于这个制度之下的魑魅魍魉发出了“你们的末日到了!”的奋力的呼声。对于日出——光明的到来,作者是满怀激情和希望,充满信心的。另外,,它还  相似文献   

16.
一、《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从1933年《雷雨》问世至今,已创作了10多部剧作。尽管《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艳阳天》、《明朗的天》、《王昭君》都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优秀篇什,无论主题的深刻、艺术的独创、语言的雕饰等都能标新立异、独树旗帜,不少篇章开中国戏剧创作的先河,但足以显示作家创作高峰艺术成就的只有《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第一、深刻的历史主题作品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的夏杂关系和一天内发生的事变,反映了自光绪20年(1894)以后30年间中国社会复杂…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杰作,但迄今未见依照原样和体现曹禺创作本意的演出。长期以来,演出者和受众多从现实性、社会性维度来理解和演绎《雷雨》,超现实、非社会性的因素被忽视和遮蔽,混淆与颠倒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严重违背了曹禺创作的本意。近年《雷雨》演出异彩纷呈,呈现回归本意、不断创新的态势,但无论是演绎、重构还是解构,都不尽如意。《雷雨》的演出,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曹禺是受外国戏剧影响较大的剧作家,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雷雨》(1934)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根据评论家的提示,《雷雨》所涉及的借鉴榜样,如果将其按时代顺序排列起来,足以构成一部完整的西洋戏剧史:从古希腊悲剧家到莎士比亚,从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到易卜生,直至本世纪美国的奥尼尔,真是应有尽有。关于这些戏剧大师对曹禺创作《雷雨》的影响,我国学者不乏精细的发现与精辟  相似文献   

19.
舞台指示语是戏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出戏除台词外,还需要有布景、道具,以及一些效果,如视觉效果(亮光、黎明、开灯、熄灯、日光、月光等等)、听觉效果(雷声、雨声、铃声、枪声等)等等。一部文学作品只有使用上述手段再现出来,才可算是一部戏剧作品。让这些手段再现的文字,只有在舞台指示语中才可找到,而在舞台指示语中这些手段大多通过存现句来表现。存现句活跃在戏剧文本中,产生巨大的原动力,成为戏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我们以曹禹的五部戏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为例来分析存现句…  相似文献   

20.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