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12个基本灾害类型的特征、致灾机理、区域分布、灾情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科学编制和实施县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城乡空间有序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阐释可持续发展规划宜注重的基本理念前提下,归纳并总结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征,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提要]孟加拉国是全球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水、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给孟加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又以洪水和飓风影响最大,68%的国土面积和71%的人口暴露在洪灾风险之下,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孟加拉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孟加拉国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的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活动行将结束,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懂得一点生态灾害的规律:多种一点树,少一点灾害。在1998年初,新的一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名单中,接收了国家环保总局这一新成员。我们总是在灾害规律的认识上犯迷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路灾害类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开展建设活动是人类维持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公路建设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开发建设活动,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灾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公路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拓展和优化人类生存空间,对公路灾害的类型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防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的自然灾害情况,认为自然灾害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产生冲突的结果。在研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灾害损失变化的3个主要阶段,述评了国外的综合减灾理论。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减灾能力,并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明代北京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雹灾、风灾、地震、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公共工程、民众生活乃至生命以及社会治安、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一定意义上说,明末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明朝灭亡.明代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而严重,与北京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大气环流、地形及河流分布,当时北半球处于小冰期以及北京地区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对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由明朝中央政府直接领导,设仓、治水、捕蝗以备灾,祈祷、修省以祛灾,蠲免、赈济以救灾,其措施完备、赈恤丰优均为外省、外府所不及.  相似文献   

8.
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代主要自然灾害中,以水旱灾害最多,地震、风、蝗、雹等灾害次之,霜灾、疫瘟等又次之。这些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分布广泛、区域差异明显、灾害群发现象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尤其是在近代,自然灾害成灾严重,对社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研究近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西北社会历史,探讨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爆发规律以及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宜禾(今巴里坤地区)是清政府重要的移民垦荒区,也是"险扼全疆,路达南北"的军事要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以及正史、地方志等清代文献中各种自然灾害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该地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统计,并初步分析其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与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来衡量。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发展障碍,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质量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针对上述问题,从财政政策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在逐渐恶化,这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大政方针主张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协调。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影响, 其实不仅仅在于“直接经济损失”, 其归根结底造成的是“国民财富损失”。按照曾经提出的“基于国民财富视角的灾害经济成本分析框架”, 对1998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物质资本损失以外, 自然资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损失同样不可小觑;(2)自然资本中耕地损失占了绝对比重;(3)即便仅仅依据劳动力对产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推算, 人力资本价值损失已经占到了整个国民财富损失的1/3左右;(4)从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构成情况来看, 大部分时候物质财富损失都是主要的, 人力资本损失次之。因此, 我们认为应当以“模糊”的“正确”去取代“精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东汉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史料的搜求整理、灾害灾次统计、灾害时空分布、灾害形成的社会以及自然原因、灾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甚或人们的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方面。多灾种综合研究者少,各灾种研究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经济之类的人为系统与同样复杂的自然系统都会出现功能紊乱,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研究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人口、经济、社会结构和灾害易损性四个层面构建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Arcmap软件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空间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面的社会易损性表现的空间特征不同.从总体空间分布上看,易损性相对较低的区域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较高的位于西部地区;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分析来看,我国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存在显著的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明初半个世纪里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性很高,而且灾害爆发呈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和异地并发的特点.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时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概况,笔者对其进行了分地区统计并对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明初政府考虑到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国家正常统治带来极大影响而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对上海社会的影响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对上海水利系统及海塘建设的刺激作用 ,从而引起水道的大变迁 ,改变了本地区的交通地位 ;它促使本地区的各部分因其地势而调整其种植结构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 ,于是它又导致了种植业的地域分化 ,并进一步引发地区中心和城镇布局的变迁。可以说 ,无论是作宏观还是微观的考察 ,都可发现自然灾害影响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对于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各种灾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定位与路径问题模型,利用最小包络法确定应急救援中心的定位配给问题。在求解路径问题时,运用logware软件和最近邻点法思想求解出K条较短运输路径,以减小问题的规模。从选出的较短路径,以紧急救援的时间,安全性,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为目标,利用ANP法确定最优运输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当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生产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废弃物转移、环保技术落后、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等等。要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建立法律标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调整贸易投资方式、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改革外贸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