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避免灾难和不幸的发生。"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惨烈,太多的悲壮。可就在灾难过后的不久,灾区群众又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振奋和鼓舞……他们让人知道,尽管我们不能左右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民主生活不健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民主遭到严重破坏的实际情况.他还在会上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现在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快六年了.六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亲戚太少了,会很寂寞,就像晋人李密那样,“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是亲戚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特别是对于身居高位的官员来说,争相来扰,烦不胜烦。眼下,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卫留成就在为自己“亲戚越来越多”而颇感无奈。  相似文献   

4.
孟谦 《社区》2010,(6):1-1
在本期我们讨论“怎样对待善意的谎言”这个话题的时候,要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善意的谎言”,让人稍感意外的是,这方面的例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几乎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实话实说、直来直去”是我们所赞扬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直来直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平等理论中,约翰·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观”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也经常处于纷争的中心,它面临着右翼和左翼的双重批判:右翼批判其提供了太多的平等,左翼批判其提供了太少的平等。无论是右翼的批判,抑或左翼的批判,往往重视民主的平等观中的“差别原则”,忽视了作为民主的平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机会的公平平等”,但是这些批判确实指出了罗尔斯的平等理论的重要困境,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尔斯不应仅以“社会基本善”作为判断处境最差者的标准,如果民主的平等观要实现自我救赎,那么它必须扩展其理论视野,并对人们因何属于处境最差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谈到新时期中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时说,我们“决不能削弱无产阶级专政”,并针对过去一个时期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的倾向指出:“当前这个时期要特别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在新的长征路上,正确认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克服那种否定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倾向,分清理论是非,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人有两怕:一怕资料缺乏,二怕资料太多。资料太少,好比白手兴家,十分吃力。资料太多,好比“鼹鼠饮河”,怎么吸收也吸收不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资料缺乏是主要问题,可是一个专题要是给你几十本书,你也会临书兴叹,不知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8.
初三了……     
踩着结实的台阶,就像踩着今后的每一个日子。教室里,我们谈得极为热烈,金不管悬在头顶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警世名言。倒不是我忘了自己的“使命”,而是人生确实太短,谈东论西的享受太少了。张爱玲曾说:“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当我刚读此句时,也是很不明白,仔细想想,便幡然大悟。  相似文献   

9.
成长与成功     
杨澜 《可乐》2008,(2):73-73
对成功,我们的定义很狭窄,往往感觉付出太多,收获太少。歌德曾说:"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没想到成长。"成功是向某个目标前进的过程,是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成功在人生当中只有一两个点,它是外在,由别人去评论;  相似文献   

10.
一正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蓬勃发展,国内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取得伟大胜利,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非常强调向人民宣传“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时候,杨献珍等同志却大讲“合二而一”,同党唱对台戏。黎明同志也说什么“‘一分为二’讲的太多了”,“‘合二为一’讲的太少了”;艾恒武、林青山同志则说:“‘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杨献珍同志认为“合二而一”就  相似文献   

11.
敞开心窗     
世界很大 而我们的脚步很小 即使走出千里万里 仍然是陌生太多 熟悉太少  相似文献   

12.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制是决定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右派分子在鸣放期中打着帮助党整风的旗号,对我们无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大肆进攻。提法各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反对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对于民主,有的右派分子说“美国政治民主,经济不民主;苏联政治不民主,经济民主”。也有单纯地说:我们“只强调集中,专政而忽视民主是不对的”,更有大喊“争民主”的。对于自由,也同样地加以诬蔑,说什么“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新闻自由”,“没有出版自  相似文献   

13.
曼德 《市民》2006,(7):58-62
当代著名学者袁伟时先生曾写道: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种种社会灾难后,人们沉痛地发觉,这些灾难根源之一是,我们是吃“狼奶”长大的。人们从小接触到的就是“阶级斗争”,就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不知道什么叫爱,更不知道何谓“爱仇敌”。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党的十二大报告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部分又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之一。”并且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我们党对我国三十二年来政权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学说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学说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高百倍。这种高度的新型民主,同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和发展过程,即要经过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建设高度民主,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5.
难忘2008     
张蕾 《老友》2008,(12):11-11
转眼间,2008年就要离我们而去了。然而,这一年留给我们记忆和深思的事真是太多太多。这是中国灾难频发的一年。年初,正当人们收拾行装,踏上归途,回家同亲人欢度春节的时候,南方数省  相似文献   

16.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它打着“民主、自由、人道”的旗帜,在一些国家风行一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我们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时,发现它和19世纪40年代曾在德国“象瘟疫一样流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把民主社会主义同“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一些比较研究,是很有意思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弄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和实质。“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一方面尚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统治之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势下,小生产者日益破产,陷入了贫困的境地。“真正的社会主义”正是破产的小生产者那种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一个很有意思且有很多意思的“大字眼”,从认知的角度看,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机制,民主意味着真理的不在场。民主的“多数决定原则”是涵盖民主作为“主义”话语与“问题”解决机制两个维度的基本规定性。以此为前提,对“民主即真理的不在场”可以有逻辑与经验两个层面的论证:前者由“民主”与“科学”的张力关系推出真理的非多数决定品格,后者则以实证经验分析支持上述的逻辑结论和深化主题的内涵。民主理念的深处是其所内含的平等逻辑,由此出发可以对民主的内涵及局限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社会科学战线.由于学术民主太少,百家争鸣方针就不能贯彻,正确的集中就很难做到,这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利的.举些例子来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公共食堂虽然普遍办起来了,但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同志经过调查后认为,不适宜于办,受到严厉批判,不久,事实证明这些同志是正确的.六十年代初,有的同志经过仔细的研究,认为应该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并在理论上提出一些如资金利润率等经济杠杆问题进行研究,被当作修正主义谬论一棍子打死,现在当我们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时,实践说明这些同志的看法是正确的.有  相似文献   

19.
完美     
虽然一直不太喜欢陈慧琳,但是我还是比较欣赏她的一句歌词:“全世界,全世界,需要的是速度。”是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速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而这速度所要追求的,可能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完美”。人世间,有太多的人寻求完美。而在我们这个花季年龄时期,有太多盲然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效果却不理想,这使我们思考,是否在语文知识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引进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我们找到了原因:当前的语文教学,陈述性知识介入太多,而程序性知识则引入太少。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如何建构程序性知识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启示:语文教学必须作更多的静态的程序性规则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