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国集》到《尝试集》的创作实践中,胡适成功建立了现代白话新诗的早期范式,而《谈新诗》等诗论则从新诗发生史的角度勾勒了胡适新旧诗学的转换轨迹及诗学特质。在胡适新诗创作与诗学理论探寻的双重变奏视角下。考察胡适新旧诗学转换成因及影响,对当下现代诗歌的探索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2.
吴颖 《理论界》2007,2(11):204-205
胡适引领的白话新诗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伟大的基业,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胡适在白话诗歌理论和艺术建设中的一些失误也给新诗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致使今天仍然有人认为白话新诗是一次错误的历史选择。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对胡适白话诗歌理论中存在的理论先行问题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做一番探究,以期对胡适及其首创的白话新诗理论有更为深入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一 白话代文言的主张 到底起自何时 多年以来,人们都把以白话代文言的倡导功劳,记在胡适、陈独秀等人名下,说此种主张自“五四”前办的《新青年》始。其理由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同年2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八首白话诗;与此同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目前一些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论著,几乎均  相似文献   

4.
一1963年,卢卡奇(1885—1971)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审美特性》。此后,他开始写作早在《审美特性》的序言中就作出预告的《伦理学》。在《伦理学》的正文写作以前,他先为它写一篇导言,以便首先为自己的《伦理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基础。谁知,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就难以收拢和结束,到1968年,仅手稿就写下了近1000页。卢卡奇逝世以后整理发表出来,就是三大卷《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1969年,卢卡奇觉得自己留存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在诸多杂事缠身的情况下,开始为他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写一篇导论,即《社会存在本体论导论》,同样令人惊奇的是,仅仅这篇导论,又写了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长安 《学术研究》2006,1(1):125-129
《新青年》问世不久,其同人便积极倡导、运作白话新诗。他们以进化论为立足点,以中外诗歌史为场景,论证了白话新诗出场、取代文言诗歌的历史合法性;并大量译介外国诗歌,整理民间歌谣,为白话新诗创作探寻思想与形式资源;同时,以同题诗创作、改诗等方式进行诗歌实验,大量发表白话新诗。他们还不断开展白话诗歌讨论、批评,及时探寻白话诗歌艺术,总结创作经验、教训,为新诗写作提供新的诗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每讲到胡适,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白话文学史》,却不甚了解他在此书之前,还有一本《国语文学史》。《国语文学史》是《白话文学史》的前身。1921年冬季,胡适应邀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当时他“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同志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他作诗很早,他曾说一九一三年是“我的诗的觉醒时期”;到了一九一六年的夏秋之交,他作诗的欲望就“真正地发生了出来”。从此,他写作了大量的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同志首次发表的新诗是什么呢?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在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的,其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是文学事业重要的两翼。在中国新诗诗坛上,闻一多是插着两翼飞翔的人物。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新诗评论,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从1921年发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到1944年发表《诗与批评》,闻一多写作了大量评论新诗的文章。在这些著述中,他为新诗取得的成就而大声欢呼,为新诗尚存的流弊而及时针砭,以推进新诗建设为己任的开拓精神和高人一筹的见识,有声有色地活跃在评论战线上,为新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富有特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岸》是闻一多发表的第一首白话新诗,《死水》是他的代表作,新诗史上的珍品。本文认为,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诗学理想,《西岸》和《死水》中都存在着象征笔法从一而终、二元对立的反复吟诵和唯美主义的诗学探求等相同之处。闻一多的诗艺之美,在《西岸》中孕育,在《死水》中成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1920年代以降数十部文学史著作,可以围绕新诗首创问题,考察、研究胡适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演变.民国文学史大都从晚清“诗界革命”与白话新诗的联系角度,阐释胡适新诗的价值与意义,将胡适定位为新诗首创者;1949年之后,文学史从新型话语生产需要出发,以“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为策略对胡适形象进行反向塑造;改革开放之后,文学史书写日渐回归学术立场,多在诗歌史意义上肯定胡适新诗倡导与实验的价值,其形象开始被矫正,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富历史性与学理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11.
张扬 《东岳论丛》2011,32(2):59-62
"存疑主义"是胡适在清代朴学的基础上,从赫胥黎自创的Agnosticism这个概念中截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胡适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考证中一直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红楼梦〉考证》和《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等重要论著,其写作过程和文章结构无不是"存疑主义"这一学术方法的体现。这种方法在胡适对白话小说文字的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谈到“五四”前后的新诗创作时,几乎所有现代文学史都提到胡适、刘半农、刘大白、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人在新诗初创期的贡献。有的文学史还对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等人列出专节进行讲授。但是对于在新诗初创期同样取得不小成绩的另一诗人谢楚桢,迄今却从未被人提及。笔者认为,谢楚桢是一位长期被淹没了的“五四”时期的新诗人,他的《白话诗研究集》是一本长期被淹没了的白话诗集。本文拟对其白话诗创作略作介绍,以供教学和研究新诗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尝试集》(新诗)等,逝世后经学人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先秦名学史》、《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尝试后集》,等等。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海内外学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14.
也向西风舞一回——论胡适与白话翻译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是用白话写诗的第一人 ,也是用白话译诗的第一人。他论及翻译的某些主张 ,给中国的语言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胡适的翻译思想可以归结为 :要改造中国文学 ,必先从白话做起 ;要普及白话文学 ,必先翻译外国文学。胡适倡导的白话翻译文学 ,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普及提供了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早期诗歌创作,具有三种布局白话诗、白话词、白话曲.他的文学创作基本上和他的早期诗学理论相符合.结合胡适的早期诗歌和诗学,可以发现他的理论主张并非是对传统诗学的完全反叛,它实质上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和发展,对新诗理论的构建有铺路之功.不过,胡适的早期诗学理论也有与"诗界革命"不同的地方,比如提倡白话文学为正宗,激进地批判了传统诗词的地位及其艺术价值.这些不同之处来源于胡适的文学进化论观念.  相似文献   

16.
1866年 1月 马克思从一月一日到月底埋头于《资本论》誊写和文字上润饰工作,并开始准备《资本论》的付印工作。 1月底—3月初 马克思由于紧张写作《资本论》而患重病。随着健康的恢复,他又继续第一卷的手稿工作,从历史角度对工作日一章进行了加工。 2月13日左右 马克思依照恩格斯的建议,决定首先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诗歌在20年代的崛起,符合中国新诗内部规律的发展和演变.本世纪新文学发轫的标志之一,就是白话诗运动的提倡.承继着清末黄遵宪“我手写吾口”的“诗界革命”精神,胡适进一步提出从“文的形式”方面下手,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因为“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缚束精神的枷锁镣铐.”基于这一认识.胡适倡导“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乎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谈新诗》). 正是基于与古典诗歌传统彻底决裂的决心,胡适开始了白话诗的“实验”.1920年3月,《尝试2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奠定了他新诗创始人的地位.胡适在毁誉参半的文学论争中开了一代风气,继而经过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刘半农、汪静之、冰心等人的响应和共同参与,新诗经过了一场“语言革命”,确立了白话的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戊戌到“五四”,是我国语体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其基本内容是从文言语体转变为白话语体。对于白话文,胡适曾作过深入细致的探源工作,他把白话文的发生推到了先秦时代,还专门著了一本《白话文学史》。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一个:说明白话文古已有之。实际上,真正大规模地、有意识地、有系统地进行白话文写作的还是从晚清戊戌前后开始的,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到本世纪“五四”时白话语体真正确立了“正宗”的地位。本文试图以史论的形式勾勒出这一变革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清末,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力倡“小说界革命”,遗憾的是少有成功的实践;继而盛行的“谴责小说”,着力暴露官场的腐败和世态的丑恶,但未切中封建制度的本质和要害;而泛滥民国初的“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则已堕入末流。无论是“谴责”小说,还是“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都与现代小说有相当距离。一九一七年,陈衡哲在胡适编辑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处女作《一日》,其思想和技巧已初具现代小说雏形,可谓用现代白话创作短篇小说的最早尝试。胡适在陈衡哲短篇集《小雨点·序》中写道:“当我们还在讨论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指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章了。《一日》便是文学  相似文献   

20.
从胡适和梅光迪、任鸿隽的两次争论入手,对胡适弃文言用白话的立论依据进行了历史和理论的梳理.胡适从思考中国文学"有文无质"的弊病出发,为"白话"文学凝聚了"说法",这是一种把文学变革落实到语言形式的革新方案,但胡适把白话的"达意"直接移用到"新诗"时,混淆了"诗法"和"文法"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