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 ,法制传统与现  代法治 ,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 ,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 ,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 ,特别应重视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的牢固确立。这些均是中国法制变革应当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法制现代化成为不同国家法律现象历史变革的基本发展方向。法律意识作为法律现实的民族精神文化 ,既真实的反映法制现代化状况 ,又必然反作用于社会法律实践 ,从而表现并引领着法制现代化建设。本文在论证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并提出了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在内外压力下开始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近代日本法制现代化起步略早,法制现代化比较深入,从法律体系到法律制度,再到法律观念,循序渐进,较少反复,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法制现代化;而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起步稍迟,比较被动,整个过程反复较大,宪法及行政法规反复出台,缺乏稳定性,法制变革较多局限于法律条文及制度,基本没有涉及法律意识和观念,法制现代化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法治秩序,推动农村社会向现代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是重构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突出农民在法律意识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立法,保障法律的良性运行,构建农村社区的法律文化,提高农民对法律的信赖和信仰水平.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法治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对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应完善立法,为农村法治建设创造有法可依的环境;改善农村执法、司法状况,树立良好的法律形象;协调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深入普法,培育和提高农民的现代法治观。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理论界》2009,(2):75-76
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监督救济不力,司法不公正等问题.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立法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适应WTO的客观需要 ,必须在权力架构上进行重整 ,即要通过法律界定国家权力与市场的关系、国家权力与WTO的关系。建立回应型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以及与WTO协调的机制是中国法制变革的重要内容 ,而重建权力调控机制将是推进中国法制变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和新任务前,有很多不良思想和观念干扰着我们的头脑,作为房屋产权档案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下一些正确、良好的意识,才能成为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合格产权档案工作人员1法制意识。当今社会,是法制日益完善的社会,是公民法制、法律意识日益提高的社会。作为产权档案人员也必须具备“依法治档,依法管档”意识,贯彻国家法律规章制度,贯彻档案法规,贯彻房地产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房屋产权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律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使法律在客观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类型的法律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目标和依托。法的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展,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进,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法家法律政治思想与新农村法制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法家法律政治思想是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要渊源,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法律政治思想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汲取现代西方法律政治理论的精华,结合农村实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新农村法制文化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工资被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等.而在其权利被侵害之后,维权道路的艰辛又使他们望而却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法治的不健全所导致.这提醒我们应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法律上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乡土社会是无讼的。随着国家权力在乡土社会的渗透与“法律下乡”,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并开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权益纠纷,无讼的乡土社会逐渐转为有讼。以Q村近些年来发生的民事纠纷和民事诉讼为个案,探析法律制度渗透进乡土社会的关系调整的机理。在日益开放的乡村,乡村的民事关系主体已经多元化,法律制度的乡土生长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贫困农村具有基层法律服务的土壤,但法律服务却较为薄弱。资金不足,法律资源严重匮乏及服务机构管理不规范是主要原因。政府应设立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专项资金,积极鼓励法学大学生到贫困农村就业,并完善普法教育,规范贫困农村法律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而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是否到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目前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严重、法律制裁措施不力、农民工个人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采取分层分类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等措施推进其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邵芬  王蔚 《学术探索》2008,(5):68-72
云南省依法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加大了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构筑起以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在残疾人法律援助、农民工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和为毒品死刑犯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均表现出其特征。但云南省法律援助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保证政府经费的投入,重新定位法律援助机构的性质,扩充法律服务资源,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建立起对援助案件的检查、投诉和监督制度和完善其他有关制度,才能进一步做好云南省的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律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国家或者地区)内的能系统存在和运行的法律整体。对法律体系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是在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之间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立法司法而达成妥协,进而整合统一成的法律整体。欲认识法律体系概念,必须探讨法律体系的特征。法律体系具有规范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研究的教条化倾向等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化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近代以后,在外力的压迫下,法律制度被动地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废除科举制之后,由于对西方的法律教育观念的吸收,从而对现代法律的职业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法律职业化的兴起却伴随着危机的早来,比如,在模式选择、数量规模、自治与开放等问题上如何抉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及补偿机制和政策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说,现行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缘于与土地征收相关的各方主体的利益之争。在土地征收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国家和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不仅对国家的长远和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地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此,必须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以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实行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政府守法是法治的重心和突破口 ,因而政府要改善守法现状 ,以有力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农民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失土农民的生存权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目前我国失土农民安置和补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问题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问题 ,政府必须通盘考虑 ,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中有关征地补偿的规定 ,在实务中将土地利用、土地征用补偿、失土农民安置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