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的宗教学研究表明,"蜀"字的起源,确实非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来自对"葵中蚕"的观察描述,而是植根于古蜀祭祀系统,产生于商朝人对古蜀祭祀系统中的盲巫觋和大目神像之瞽矇睅目与跽坐体姿等突出特征的观察;"蜀"字是对这些最突出特征的简约集中的象形表达。这一结论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对三星堆遗址坑的古蜀文化定性认识构成支持。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原本亡佚,异本非常珍贵,《六书故》中收有大量《说文解字》异本材料,这是此书的一大亮点。这些异本可信度较高,胜过后来的二徐《说文解字》,并且可以补今本的不足,订正唐代以后《说文解字》研究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比勘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书》的异文,并纠正标点本的一些文字讹误。  相似文献   

4.
《蜀籁》是上世纪30年代编纂的一部方言俗语工具书,收集了大量四川方言词语及熟语,对于研究当时的词汇、语音均有重要作用。但此书亦有不少疏失,后来的整理本也有一些疏失。  相似文献   

5.
《蜀梼杌》,是宋代四川新津人张唐英(1028~1071)所编撰的一部地方史著作,其内容为前、后蜀两朝80来年史实之记录。唐英中年早逝,此书亦久成残篇。对其人其事,迄少学人论及。本文拟对张唐英的生平及论著略作考述,并对《蜀祷杌》的编撰及特点略作介绍,冀为地方史志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在卢弼注解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考证,将学界对于《集解》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以及匡正原书错误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诸葛亮传》是《蜀书》中陈寿着墨较多也至为关键的一篇,对《集解·诸葛亮传》的校勘整理就显得尤为紧要,现以整理本《集解》为底本,将卷35《蜀书·诸葛亮传》中的一些疑误之处胪列于下,以资读者和整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而对"蜀左言"的词语结构、文献用例、构词语素含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左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上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它与上古汉语雅言并无贵贱之分,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蜀左言"与上古汉语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词序和语序上,而主要在语音的声调上。  相似文献   

8.
四川刻书事业在中国雕版印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唐宋蜀刻版本最负盛名。历来所谓“蜀刻甲天下”,“蜀本宋最称善”的赞誉迄今仍为世人所乐道。 四川雕印书籍大约起于中唐年间。当时广大市民阶层一开始就以雕版印刷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把民间日常需要的一些通俗读物如日历、韵书之类,首先雕印出版流通。据《全唐文》卷624载,唐文宗大和年间,冯宿《请禁印时宪疏》云:“准敕禁断历日版。剑南  相似文献   

9.
论蚕丛与蜀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表意,"丛"是表音.  相似文献   

10.
《史记》之注甚多,而古注传世者有三家,即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古注皆单行,标字列注.与原书各为一书。而《集解》有宋淳化、绍兴朱中奉、淮南路、蜀大字本,《索隐》有明毛晋汲古阁本,唯《正义》单行本已亡佚。  相似文献   

11.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古籍征引又或作《上党郡记》,此书早已亡佚,撰者已难查考,残篇散见于类书等古籍。其书或撰于曹魏。通过历代著录征引情况来考查,《上党记》或亡佚于南宋初。《上党记》留存了很多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晋史资料,如赤狄部落的散居遗迹、秦赵长平之战、壶关三老上书、曹操太行征高干等等,还介绍了很多山西地名的来由,这些都是对正史记载的有益补充。《上党记》文字表述也颇有文采。  相似文献   

12.
从郭沫若史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出发,梳理先秦古蜀与南亚古印度相关的考古研究和文献资料:古蜀产丝的证据、对外传播路径、“支那”与蜀锦的指代关系;古蜀象牙的遗物和遗迹,古蜀与周边产象地区关系,与盛产象牙古印度的交流关系;古蜀海贝与古滇海贝都是作为贸易交换的等价物,称为贝币,具有货币的功能等,再结合近期的学术界研究成果,总结出先秦古蜀对外交流的内涵特征有体系庞大、动静结合、互动来往、采借演变等。  相似文献   

13.
对现存《蜀本草》中的《新修本草》佚文进行了考察,就医标记、来源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新修本草》的研究辑复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嘉本草》标记为"蜀本云",而忽视其中有《新修本草》佚文的存在;也不能拘泥于掌禹锡或唐慎微标记为"唐本",而不知其为转录自《蜀本草》者。  相似文献   

14.
《华岳全集》十三卷,是明朝末年一部介绍华山情况的“山志”,其中有一篇跋文,署名为“大顺初元开国第一令曹士抡”,无疑是张献忠时期的蜀刻书,而且有可能是唯一的一部。 藏书家潘景郑先生于一九三六年见到此书时,把它写入《著砚楼书跋》,并说:“大顺初元,当明崇祯十六年”,这是偶尔疏忽。查张献忠改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元年,是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而不是崇祯十六年癸未,潘先生偶然记错了。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宾客人著所闻,集论而成(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就是说,这部书是吕不韦使他的门客,这个写一篇,那个写一篇汇集而成,共十余万字。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十二纪》《八览》《六论》。排列很整齐。《十二纪》,每纪五篇,附《序意》一篇,共六十一篇。《八览》,每览应该是八篇,今《有始览》亡佚一篇,所以《八览》只存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今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说明管仲在诸葛亮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二人同为国相,继承发展管仲思想的《管子》一书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治蜀的参考。而从诸葛亮为后主刘禅抄写《管子》一书、进而结合其治蜀的实践进行分析,则证实了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出于《管子》黄老一说,作出了不同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前蜀与荆南疆界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26年以前,荆南政权和前蜀政权谁领有归(治今湖北秭归)、峡(治今湖北宜昌市)二州地区,历来说法相异.《新五代史·职方考》和《十国春秋·地理表》列归峡入前蜀版图.称荆南只领荆州;今人蒲孝荣所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杨伟立所著《前蜀后蜀史》以及陶懋炳所撰《五代史略》亦主此说.而《资治通鉴》卷264、265、274所书及胡三省之注则视归峡为荆南属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前蜀》、《南平》政区图也将归峡地区画在荆南界内.谁是谁非,不仅关系到两个政权的疆界划分,而且关系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18.
张詠(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谥忠定,又自称九河公.作为治蜀名臣,张詠在宋代影响很大.宋人对他治蜀推崇备至,把他比作蜀汉名相诸葛亮,誉为治蜀的楷模,并在崇阳、鄂州、成都等地建有祠堂纪念他,时加修茸.但长期以来,对张詠的研究,却几乎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本文欲弥此阙,尚祈指正.一、生平与治术张詠出生较为贫寒,是一位“寒素起家”的“河朔穷生”.他自少学剑,遂精其术,无敌于两河间.北宋何(?)《春渚纪闻》与刘斧《青琐高议》等书,还具体记述了张詠剑术的神妙  相似文献   

19.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对《明皇幸蜀图》的记载,被历代论此画者引以证明《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实为同一作品,但此条记载本身有一些不确之处,将作者"李昭道"误作"李思训",将藏者"赵仲忽"误为"汝南郡王"等。同时,一般学者皆认为《明皇幸蜀图》即李昭道的《摘瓜图》,但论证过程略显不足,一般都是以叶梦得此条记载为据,但却往往省去叶梦得"或讳之为《摘瓜图》"后面这句"而议者疑",其实有更多史料可补充论证此二者确为一图。  相似文献   

20.
《三国典略》,唐初时人丘悦著,现已亡佚。根据有关唐代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此书作者的生平、撰写的历史背景、流传情况等作出比较详细的考证;并以书目记载为基础,全面分析佚文的内容,对此书的体例、特点、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等作一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