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他创建的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兵制为满族夺得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1644年(顺治元年),世祖福临定鼎于北京,设“禁旅八旗”警备京师,保卫宫廷;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清廷又先后派遣八旗劲旅分驻各地要冲,在边陲形胜之地,设将军、都统督率镇守,这种八旗官兵被称为“驻防八旗”。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清初为准噶尔部割据,平定之后,清廷设驻防八旗(1)与绿营等共同屯戍天山南北。驻防八旗作为清廷在新疆统治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清廷在新疆长达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2.
满族共同体是由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旗下家奴发展而来的 ,八旗土地制度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清一代 ,大多数满族人民是依靠农业为生的 ,八旗土地的封建化实质上就是满族社会封建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旗人,是宁夏地区对清代八旗驻防军及其后裔的俗称。辛亥革命后乃至三十年代中期,他们大部分聚居于今银川市迤西十五里的新城,故也称之为“新城人”、“满城人”或“满人”,也就是现在通称的满族。其实,他们不全是满族,其中一部分是当年被清朝编入八旗的蒙古族,属于八旗蒙古。由干与同赴该地戍边长达二百年之久的满族人同聚一城,共同生活和斗争,久而久之,在被当地回、汉人民统视之为“旗人”的情况下,自己也以满族自居了。  相似文献   

4.
广州世居满族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从京津派驻广州的八旗官兵的后代.二百五十一年来其人口变迁注释了他们在广州进行文化重构的过程,尤其显示出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族群不断强化族群认同,争取自我发展机会,完全融入广州现代社会.同时,人口变化数据也显示了他们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希望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5.
广州世居满族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从京津派驻广州的八旗官兵的后代。二百五十一年来其人口变迁注释了他们在广州进行文化重构的过程。尤其显示出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族群不断强化族群认同,争取自我发展机会,完全融入广州现代社会。同时,人口变化数据也显示了他们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希望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存京师者为禁旅,而分镇各省者为驻防”。驻防八旗是与京师八旗相对而言的,它是清入关后八旗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驻防八旗,不仅是研究清入关后八旗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对了解清代北京以外地区满族的形成、社会生活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亦有特殊意义。本文拟就此略做探讨,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八旗是在满族氏族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军事、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在八旗内部,一切成员均隶属一定的阶级,而这种阶级的差别又是以他们之间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由此形成以下几个享有不同法律身分、社会地位和一系列相应政治、经济权利的社会阶层:正身旗人阶层,上起满族皇帝、宗室贵戚,下至普通正身  相似文献   

8.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代伊犁乃至新疆最重要的防务力量 ,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满营及新满营组成。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相似文献   

9.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一种重要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入关以后清代前期八旗制度的发展变化。指出了清帝为维持、改组、巩固和扩大八旗制度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揭示了该制度为清朝统治阶级服务、压迫八旗士卒的阶级属性;阐明了旗人的斗争和由此而引起的八旗制度的松驰;论述了该制度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对满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它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的八旗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教育,迄今为止研究甚少,有些论著仅提到汉族流人在当地传播文化的情况,完全漠视八旗官学的存在.我们认为,八旗官学是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且居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以“清语骑射”为突出特点的八旗官学适应了居住在当地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批亟需的人才,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应当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了清王朝,它的重要同盟者八旗蒙古集团也获得了高于其它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这一地位体现在八旗蒙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由地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较多的优待即是其中之一。 八旗蒙古的科举史既是清史和蒙古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科举制度史上独具特色的课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在论及清史或蒙古史时对这一问题每有涉及,但集中的研究尚未见到。本文拟就对“八旗蒙古与清代文科考试”这一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制度,过去某些满族史专著把它叫牛录——八旗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八旗制度,探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就要从研究“牛录”开始。“牛录”是构成旗的基层单位,并且还有悠久的历史。“牛录”,或写作“牛禄”,或称“柳累”(见申忠一:《建州图录》)、“牛绿”(见《沈阳状启》),均为满语音译,意译当为“大  相似文献   

13.
在琳琅满目的满学研究论著中,《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一部集中论述满族文化的内容全面、阐述深刻、言之有据、满族特点突出的佳作。  就内容而言,该书涉及到八旗制度、兵家谋略、法律制度、教育、科技、文字、文学、艺术、民俗、萨满教、姓名、家谱、园林等,几乎涵盖了满族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作者在以往的满族文化研究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在对满族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的论述中,亦作到了比较全面和系统。如“蔚为大观的满族文学”一章,分别谈到了满族族源的诗说、诗歌(包括宗室诗歌)、…  相似文献   

14.
王记录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22-125,121
有清一代,统治者往往通过官方修史活动来辅助处理民族事务.为了教育日益腐化的满族官员和八旗子弟,提升满族在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中的地位,清廷设馆修纂了大量有关满族历史的书籍,宣扬满族的伟大与神圣,以开基定鼎之艰难教育八旗子孙保持进取之心.同时,清廷通过设馆修纂各种"方略",重订辽、金、元三史,修纂《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史学活动,反思历史,记载现实,宣扬"一视同仁"、"中外一家"的大一统民族观.这些修史活动不仅彰显了清廷的政治立场,而且在思想深处加强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东北被视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派置大量八旗劲旅,设置众多的旗地。清初东北旗地是一种具有满族本身特点的早期封建土地制度,它构成清初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格局。这种土地制度伴随康乾时期大量汉族流民涌入东北,满汉经济的不断交融而逐断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满族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以他自身的经历反映了清代末年满族的社会生活.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对生他养他的民族所倾注的全部热情.对八旗制度的思考,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以及对新一代旗人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舍先生对自己民族命运的深刻反省,并且体现出<正红旗下>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近代史上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政府,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推动我国各族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对我国满族来说也毫不例外。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满族贵族对广大满族人民的封建特权,埋葬了腐朽的八旗制度,对于推动满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过去流传着一些错误的说法,如“辛亥革命是满汉民族矛盾的结果”;“辛亥革命是满族没落的开始”:“满族在辛亥革命后走下坡路了”,等等。这是无视这次革命的伟大影响和把少数没落贵族看成为满族代表的偏见。为了正确评价辛亥革命对满族发展的影响,这里我们打算考察一下清末满族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宁夏八旗驻防解体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八旗各个驻防点,皆以自立为策,这是满洲贵族既怕旗人汉化的保族措施,又是“绥靖地方”的权宜之计。然而八旗官兵与汉民在政治、经济、文化长期交往中,逐渐打破人为隔绝局面,最终走向民族大融合的道路,而在这种演进中,八旗生计和旗制解体是两个关键问题。一、宁夏八旗生计的演变宁夏八旗驻防官兵人口最盛时,约计官兵1898户,大小口计10743人(或记为12000人),正额官兵3541人(或记为3557人),眷属7202人①。经过200年沧桑;到晚清和民国初年只剩下40%的人口。据宣统年间民政部户口调查,宁夏八旗驻防有607户,4333人②。1916…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由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历时近三百年,它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八旗组织,是清朝统一全国的一根强有力支柱;而佐领,則是该组织的基本单位,又是这一单位首领的名称。它还先于旗制的建立而早已存在,经发展而导致八旗制的形成。探讨有关佐领的诸问题,对于加深八旗制度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政治,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着重阐明旗分佐领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和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孙虹 《理论界》2013,(12):131-133
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的制度,对于满族的崛起、发展、兴盛,对于清王朝的建立、入关、统一中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清入关前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形成,在推动民族融合、统一各民族、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及坚持把民族文化和核心文化作为民族和立国的根本等方面的历史价值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