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1996--2009年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表明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2年湖南省14个市州面板数据就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房价波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影响;房价波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整体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且不同市州在不同时期,就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与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借助江苏城镇居民相关数据,从收入阶层差异视角出发,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结构之于其消费支出和支出结构的阶层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升的同时,不同收入阶层,无论是人均收入规模还是收入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水平与支出结构的影响也表现出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市城乡居民1985年~2005年的人均消费、政府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等数据,以跨期替代的居民消费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府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效应,且挤入效应在长期内明显强于短期;决定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政府支出的敏感性比城镇居民低,其消费更加依赖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数学理论推导,并得到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及模型拟合误差的放缩效应等结论。最后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及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广东省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与地域发展程度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采用1980年至2005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聚焦于实证研究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和短期内,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有比较大的正向冲击,而文化消费则不构成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棘轮效应"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财富、社会保障支出对当期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期消费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采用1980年至2005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聚焦于实证研究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支出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和短期内,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有比较大的正向冲击,而文化消费则不构成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文化消费支出高度相关等结论。建议通过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教育、培养城镇居民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住房需求模型对安徽17个地市的城镇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需求函数存在地区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房价和居民人均储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影响程度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变量引入到传统消费函数中来,实证分析我国1979~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都显著影响农民的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农民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长期的持续效应。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短期效应,长期内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11年在上海和重庆两地推行的房产税改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CFPS家庭微观数据采用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房产税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和具体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房产税改革试点政策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抑制作用对重庆城镇家庭和有且仅有一套房家庭的消费支出尤其明显。房产税改革试点政策的收入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和负向财富效应是其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作用渠道,通过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预防性储蓄以及减少住房资产价值,进而挤出其家庭消费支出。研究结论对于未来房产税的推广和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自发消费为94.87元(以1990年为基期),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63-0.74之间波动,即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00元,将有大约63-74元被用于生活消费支出。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呈逐年提高、增长速度加快的趋势,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和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当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程度等角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蔬菜价格波动对低、中、高收入城镇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5-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蔬菜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数据,利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蔬菜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四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的研究,可以系统地衡量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和消费客体结构两个层面。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消费主体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的同时,收入的内部分配按层级、地区、行业、所有制等差别不断扩大。消费客体结构主要是指对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结构,其变化突出表现为收入在各类商品分配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起伏规律。  相似文献   

18.
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1986~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鸡蛋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鸡蛋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3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4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煌  张瀚月 《调研世界》2023,(10):71-79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门槛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人均商品房销售额的提高可有效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显著性不同,说明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从门槛模型来看,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总体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阶段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本文从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多举措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78—2009年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住房价格以及贷款利率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动进行了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人均储蓄的增加则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住房价格的上升影响了居民长期消费水平;利率调整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应该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房价以及推动利率的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