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绮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8-62
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就业非农化,非农化就业的关键是就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实地调查,佛山失地妇女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人力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文化程度与市民身份不匹配,非农就业技能与身份不匹配,就业培训情况与就业状况不匹配,失地妇女的就业期望与就业能力存在偏差;从社会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与再就业相关的社会支持贫瘠。提高珠三角失地妇女就业能力的可行路径应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的激励和相容机制,发挥其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失地妇女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妇女就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多年来,妇联在配合政府帮助城乡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仍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就业,以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许晓琼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6)
失地妇女是被动地、非自愿地进入陌生现代性城市的一个群体,通过对失地妇女就业、收入、居住、交往和婚姻等因素的调查表明,失地妇女融入城市主要面临就业不稳定、交往范围狭窄、角色转变难、婚姻困境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从政策、资金、服务、教育多方面帮助失地妇女融入城市,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风险,对山区农村形成了一定冲击.地方政府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新昌县城南乡创业就业的个案分析,提出了山区农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路径,即构建农民创业发展机制和农民就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福建省农村智力回流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农村智力回流的相关政策建议:(1)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2)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3)营造良好的引智环境;(4)加快科技推广转化;(5)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用土地变为非农用地,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农民失去土地,陷于失地、失业的境地.其中的女性失地者更是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自身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难以实现,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常州失地女性自身人力资本不高和就业层次低,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失地女性实现非农就业十分迫切;要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着手来提高失地女性非农就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慧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7-102
走访调查边疆民族省会城市昆明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失地女性在“农转居”生活变迁中的就业现状,并从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从宏观政策层面给予落实,从中观社区方面扩大社会关系网络,从微观个体层面改变传统思维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走出就业的困局。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失地妇女在求职中采取了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途径,她们的求职观念保守,不愿外出就业,也不愿吃苦。而当地政府与失地妇女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失地妇女获得职业的制度环境的缺失和自身能力的低下是造成失地妇女职业获得困难的原因。当地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制度、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失地妇女的主体地位,为失地妇女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自愿失业到社区就业——基于上海失地女性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发现,失地女性是否就业与就业安置政策、就业保障服务、社会支持网络、就业观念意识等密切相关.生活安于现状,倾向于自愿失业是失地女性失地后的主动选择.研究认为,社区就业活血机制的构建是解决失地女性就业问题的关键,将失地安置社区建设与增加失地女性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开发社区服务增加就业岗位的社区就业,是缓解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失地女性就业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前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北京市延庆县650个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分析劳动力就业现状,诊断存在问题: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技能差、年龄偏大,市场意识淡薄,过于依赖政府,对就业收入期望过高;就业结构不合理、空间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化的技能培训体系及长效机制尚未完善;政府就业政策未真正落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弱,信息服务不到位,培训覆盖面有限,就业指导缺失等。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也论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就业不平等,它主要表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男女就业薪酬不平等、妇女其他就业权益如职位升迁、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男女就业不平等不仅影响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万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惠民政策.在探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找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统筹城乡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就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统筹城乡就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其中,建立以市场导向就业为基础平台、以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因素、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为关键手段和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就业为目标是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7-15
该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依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8年间,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在"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影响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中,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水平和环境水平次之,基础设施水平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5.
李彦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
城市既是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密集区域,也是资源环境的高压区域.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之上的.从城市生命周期的视角看,传统线性增长模式造成的资源、能源的短缺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持久的压力,最终可能使城市由繁荣走向衰退.精明增长模式是突破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本质上看,是促进城市向精明增长的手段.通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城市实现向精明增长的转型,可以避免城市衰退,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陈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38-47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从4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指标测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发展一体化,特别是教育均衡发展、卫生均衡发展以及社会保障相对滞后,应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均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布局,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二是城乡资金配置不均衡,应继续开放市场,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配套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分层监管体制,从而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需求.三是居民收入和消费质量仍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一方面应继续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应改善农村流通体系,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挖掘潜在内需.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47-51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河南省幼儿教师的从业状况和专业发展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教师的基本素质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各种问题与困惑依然阻碍着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应强调幼儿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强化分层分类培训、尝试个别化培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制结构的私有化大大刺激了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的增长,从而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非正规就业是某些群体被挤到低级市场的结果。非正规就业市场不等于低级市场,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张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劳动力就业既有互补合作效应,也有竞争替代效应,竞争替代效应只局限于少数就业领域,绝大多数领域属于合作互补关系。现行的“限制性”就业制度是低效的、不成功的安排,不仅不能给城市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就业保护,反而损害城市利益发展,导致社会总福利受损,也延缓了未来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