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张洁小说的“恋父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出张洁小说中隐含的创作心理──“恋父情结”。在这种强烈的“情结”支配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三种创作模式,即《爱,是不能忘记的》模式,这是作家潜意识中早期“恋父情结”的投射;《方舟》模式,表达了作家深层意识中对“父亲”的失望情绪;《楔子》模式,则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憎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心理结构笼罩下,张洁的创作便成为她潜意识心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父亲及家庭教育,不足与尴尬处则补以女性关怀意识;作为东北沦陷区的作家,注定她写作中“侨民”意识及“超然”的风格形成。总之,“南玲北梅”———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的梅娘在她如彗星般的创作生涯里,以其不同寻常别具风格的作品赢得当时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童年经验对张洁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张洁文学创作动因及题材、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她童年经验深层的影响。张洁的童年经验属于缺失童年经验。这主要表现在:恋父情结在作品中的潜意识书写、对于理想化情感的渴望、对于母亲的固恋、初期作品中唯美的创作风格四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洁自开始创作以来,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亿万读者,20多年的创作生涯,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历史,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意识的交融。文学实际就是古代的神话原型在各个时代的“置换变形”,从“斯芬克斯之谜”、“美狄亚”两个原型意识出发,可以体会到文学的神话主题在张洁作品中的复苏。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思潮对张洁1985年前作品影响较大.对张洁笔下理想人物矛盾的分析,可看出张洁作品中浪漫主义情绪的由来与张洁本人的追求密切相关.1985年新写实主义的突起,浪漫主义在中国失却存在的土壤,张洁创作风格由此改变,表明她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女作家纷纷拿起笔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思索女性历史、现实命运,构建女性理想世界。这其中的代表者是张洁。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经验、关注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女性意识的演变和她对女性理想的执着。尽管她爱到失语,她对男性的呼唤、对女性的寻找回归都有一个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但其独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理想的追求,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即使有变化也是张洁对理想坚守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人”与“爱”是“五四”以来女作家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女人,再也没有什么能象在爱情领域中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生动而深刻、毫无保留地把她的人格内涵显露出来。因此,现代的冰心、绿漪、源君、丁玲到当代的张洁、张抗抗、张辛欣等的作品无不贯穿着爱情这条主线。其中,现代的丁玲,当代的张洁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对知识妇女内心世界真实而细腻的刻画成为这两个时代的代表。 丁玲同莎菲一起为世人瞩目;张洁以对  相似文献   

9.
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出人意料地发表的“挂笔”宣言,其实这是他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摆脱渐趋僵化的“大江式”的小说模式,重新寻找自己的“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大江后期创作的风格形式主要表现为:确立“灵魂”主题在创作中的核心位置;创作前以宣布“挂笔”的方式,清空自己的心灵;构思上努力打破时空界限,以寻求“可以从全方位来表现”灵魂主题;叙事上则表现为一种结构与解构并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的追求使陶渊明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行为和个性,并对其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重在描绘自然的心情、自然的意境、自然的理趣,创造出自然的风格和境界,并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利比多的诠释、潜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白日梦的叙写、"恋父"恋母"情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彻底告别了热情高歌的理想主义文本,始终坚持一方面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找"女性自我",用笔记录下女性"成长"的历程。本文分析了张洁真爱理想的演变过程、女性自我的寻找历程,试图梳理出张洁女性意识的变化成长。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的“传奇”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传达出普通人在平俗的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怪异、苍凉的感觉。“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照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有其家族氛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张爱玲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园意识是张爱玲创作心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她创作的原动力。这种意识的形成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对古老家园的痛苦记忆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探寻是这种意识的具体表现。家园寻求意识伴随张爱玲创作的始终以至她的一生,成就了她极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出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通过莱辛作品中人物所反映的两性关系,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反叛意义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研究莱辛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及觉醒的同时挖掘她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日本唯美派尤其是谷崎润一郎对白薇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白薇的作品对日本唯美小说情节结构的借鉴以及对女性"恶魔美"思想的借鉴.她后来的创作渐渐超越了日本唯美派只注重个人情感忽视社会现实的局限,反映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社会时代主题,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白薇接受日本唯美派影响的事实中,也反映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祜的诗歌理论、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祜是中唐著名诗人 ,他崇韩、尊李杜 ;宗雅、与白居易的诗教说合。他的部分诗作染有元之淫靡、白之俚俗。张祜处于韩孟、元白两大阵营的“夹缝”之中。老庄、禅宗思想均对张祜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其《叙诗》诗 ,持论通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