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叙述距离的远近调节是塑造人物、建构情节、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使用自由间接引语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刻画,用间接引语进行有距离感的客观叙述,形成有对比反差的叙事效果,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在小说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认识到叙述距离的重要性,仔细辨认叙述距离的差异并给予其尽量精确的传译,以求向译文读者展现原文的风采神韵,避免由于译者介入而造成艺术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2.
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表达效果,进而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须充分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引语形式,认真分析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效果,选择译文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各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的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人物引语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功能,其适恰的表达形式可以同人物的言语或思想在互动中形成艺术张力,以更好地烘托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以积极的文体意识应对人物引语的表达形式。通过分析《围城》人物引语的英译,认为在文体功能视角的观照下,针对常规人物引语形式的传译,形式对应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而针对"两可型"引语,则需依据叙述声音做出形式变通。  相似文献   

4.
采用迂回间接的"侧面叙事"来突破男权话语的封堵,是奥斯丁叙事策略的一大特色。奥斯丁深知不同话语模式产生的特殊话语效果。她通过变换不同的话语模式,如对话、"无声"的对话和自由间接引语,巧妙地摆脱了男权话语的控制,建构了女性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5.
萨满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从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特别是志怪小说到当代人间天上的言情小说都可以寻见其踪影.清朝袁枚的《子不语》是性灵萨满主义的代表作品.澳大利亚译者在英译《子不语》的过程中也充分显化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题显化、叙事显化和概念显化.就显化原因来看,译者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厚背景使其能更深入地领会袁枚小说中所奉行的非儒学路线,这是译者能够很好地从主题上显化《子不语》所展现的性灵萨满主义的原因,而读者阅读群的不同也是促使译者在翻译中进行叙事显化和概念显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叙事学有很强的释解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叙事特色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都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承袭了原作聚焦主体的非线性出场,部分选择了作品的多重话语叙述模式,"显化"处理了视角切换和叙述层次多样性问题。译者对原文叙事艺术的策略性处理在跨越不同文化叙事隔阂的同时再现了原作的叙事艺术,促进了小说在英语语境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叙事艺术魅力,其短篇小说篇幅短小,将线性叙事结构和成长小说叙事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反映现实和表达主题的需要,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并灵活地转换视角.此外,作家除了娴熟运用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也擅长根据叙述者的年龄和身份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叙述语言.更能体现作者现代叙事技巧的是,麦克尤恩沿袭了西方现代小说诸多叙述形式要素(反讽、从人物的嘴里道出、视点的选择和象征形象等)来含蓄地显示自己的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好逑传》在叙事模式、思想主题、词汇语法、文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小说叙事模式、文学传播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比较等是研究重点.20世纪以来《好逑传》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首先,在译者和译本研究上,对除帕西和德庇时以外的其他译者及其版本研究过少;其次,在文学传播上,对西方受众对象的研究过于薄弱.未来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比较、语言艺术价值、其他语种译本以及海外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视角转换是反映小说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重要写作技巧,一般通过转述语变换、模糊指称和运用体现叙述者价值判断的特色词语来实现。由于视角转换翻译存在文学效果缺损现象,因而译者应当充分考虑中英文的特点,必要时在词法、句法上实施转换。  相似文献   

10.
自由间接引语作为表达人物话语的语言形式之一 ,具有其特殊的文体功能。而通过自由间接引语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活动 ,亦有其独特的文体效果。托马斯·哈代作为十九世纪的小说家 ,虽多用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 ,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却大量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文章通过对哈代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分析 ,对其文体效果加以评述 ,揭示哈代小说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台湾著名作家姚一苇早年在大陆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史实的求证,并就其中两篇重要的小说《输血者》、《春蚕》与鲁迅、施蛰存的某些小说作了比较,从而见出其与三四十年代乡土文学、左翼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联系,由此也提示了当代台湾文学和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英语言在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译者结合语境,选择译语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文体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忠实再现人物语言或叙述者语言的风格特征。本文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中,游弋着以根意识为主题、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家队伍,文章以钟理和小说为例,对作家背景、小说文本的解读以及对不同文学场域中构建的文学理想进行比较、思辨,开掘出"根"在台湾省籍乡土作家与大陆去台作家之间存在的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大陆的陈映真研究加以简单梳理,重点评析了<台湾的忧郁>和<陈映真论>.认为<陈映真论>的作者集中论述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意识、诗思交融的叙事策略,就是对陈映真"悲情"文学世界的重点阐发.如果说从<台湾的忧郁>中,能够感受到陈映真小说世界的"忧郁",那么从<陈映真论>中则能体悟到陈映真的文学"悲情".  相似文献   

15.
在同一语言背景下的大陆和台湾的小说,共同经历了从热切地关注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政治的创作蜕变为现代人用现代的眼光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的创作,并且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文学现象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从作家作品比较和文学现象比较两方面,比较近一时期以来大陆与台湾写实小说的相似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7.
台湾小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乡土派、战斗文学、西方现代派、新乡土派四个阶段。道路虽然崎岖坎坷,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归宿,充分展示了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自身的规律。尽管台湾和大陆的社会制度不同,长期与大陆隔绝,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腐蚀,观念和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已背离了传统,但在文化上终究还是一个母体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繁荣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世界的唐代小说翻译的多元动因中,目标文学和文化系统对唐代小说文学价值的认同是主要因素之一。唐代小说的文学价值在英语世界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表现:首先是译者在文本选择等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部分篇目的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其次是整个目标文学系统出于丰富自身文学形式库的需要,在译者系统基本认同基础上生发的文学形式项引进行为。英语世界对唐代小说选译文本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是文本翻译行为得以发生的基础,而整个目标文学系统对重点文本进行翻译并作为形式项引进则是更高层次的文学价值认同,是唐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学系统中得以经典化的表现。英语世界的译者系统对唐代小说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和目标文学系统基于基本认同的形式项引进都是唐代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翻译的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柔石小说在左翼文学中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视角出发,指出柔石小说与其他左翼文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叙事伦理策略的不同,进而分析柔石小说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特性,认为柔石小说叙事听从自我生命的本真感受,关注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从而保全了个人话语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使左翼文学显现出别一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