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清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屡次侵略而渐次沉沦,内部又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谓内忧外患。这向尚处锁国状态的近邻日本频频发出强烈警报,使其获得改弦更张、积极面对列强来袭的启示,并断然走上开国、倒幕、维新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3.
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蒲安臣,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万国公法>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礼仪制度的近代化,加速了驻外使领制度的建立,使晚清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晚清士绅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地阐述晚清士绅演变及分化的原因、途径、局限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认为19世纪下半叶士绅对近代化的挑战回应迟滞,20世纪初年在清朝新政与宪政背景下的演变,导致这一群体的分化与重构。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中坚阶层,晚清士绅群体的动态对这一阶段中国的近代化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士绅在清末新政与宪政中的广泛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变革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掌握新的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设施的士绅自身的近代化程度有限,也给清末的近代化进程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一生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创办了几十所师范学堂,在他的努力下,独立、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得以确立。在兴办师范教育的实践中,他提出师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他倡导的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力地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847年中国民间第一批学子留学美国到辛亥革命爆发,晚清知识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留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洋务时期的官派欧美留学教育以及甲午战争后的日本留学潮。晚清的这两次留学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京师同文馆既是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产儿,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推动者.同文馆在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的传播,参与对西方的外交考察、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交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伪满洲国师范教育与同时期日本国内师范教育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师范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管理方式具有共同性,学制年限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从纵向看,近代女诗人的地域分布继承了清代以来闺阁文学的地域优势,主要分布在江浙和安徽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横向看,受到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在广东、湖南等近代化较早、较深入的地区,女诗人人数比例大幅度增长。这种影响可以从近代学术地理的变迁、近代词人的地域分布以及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女子戒缠足运动的兴起等多种文化参照中得到反复印证。而归根结底,近代女诗人地域分布所呈现的诸多特征正是与整个中国近代文学、文化的地域走向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东川铜矿作为重要的铸币材料,长期被清廷视为国家资源。虽然东川铜业在咸丰、同治年间衰落,但在此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却试图走近代化发展道路。同治十三年(1874)实行官督商办,光绪年间先后组建招商矿务局、招商矿务公司、东川矿务公司等近代化经营机构,同时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东川铜业近代化发展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开启了东川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西方国家觊觎我西南资源的背景下,这种尝试有益于国家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借助国家强力进入中国。在与列强的不断冲突中,清政府越来越感觉到新式人才的缺乏,发展新式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精英和国家的共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时期,国家的教育政策发生重要转变,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国民教育。教育政策的转变客观上使国家成为国民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和办学主体。国家采取抽收捐税等多种手段以筹措大量教育经费,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端方与清末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官员 ,赴欧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 ,具有革新思想。他对清末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在任地方督抚期间 ,他大力兴办新式学校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清末10年是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关键之年,其为世人注目。这其中,既有民间力量的作为,亦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以电政业为例,邮传部作为主管交通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健全章程、整顿与改良、增费与减费等新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清末我国电政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尊卑有序、贵贱不等和皇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精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想转变传统法律观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清末变革的背景下,清政府通过法政学堂和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式法学教育以及海外留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西方的法律观念为指导,按照现代法律部门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教材多使用西文,教师也多为西方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些新型的法律人才,更重要的是导致了传统法律观念向现代法律观念的转变.同时,它也促使礼法分离和现代法学的建立,并为体现法治文明的司法体系的形成作了法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沉寂之后 ,中国的法律教育在清末民初迎来了它的新生。在这个阵痛、裂变的过程中 ,中国法律教育被时代和社会赋予了独特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西方医书络绎传入,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开创医学事业,以及教会大学培养西医人才等,使西方生物学与医学在中国开始扎根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天演论》的翻译和流传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开始改变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子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教会女学对清末中国妇女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8.
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它揭开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序幕。本文主要对晚清民法改革的背景、《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著作权观念的传入以及出版业的发展,人们的著作权意识逐渐增强,著作权观念亦逐渐近代化。在清末著作权观念近代化的影响及清末新政的推动下,清政府制定了近代化的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大清著作权律》虽在清末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在民国初年得到了沿用,对民国时期的著作权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对新中国的著作权立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