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毛泽东的《实践论》著于一九三七年。这是一本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这一认识论,以后,随着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将实践纳入认识论,从根本上不仅和唯心主义认识论而且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从而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人类(主要是儿童)的认识发生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肯定认识的选择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同志据此主张要用认识的选择性代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而是选择”。(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认识定义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有的同志在反驳这种观点时,认为反映论与认识的选择性均有合理性与片面性,主张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选择性并非与其相对立,相平行而是包含在能动的反映论之中,它不能取代或否定能动的反映论。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认识的选择性替代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通过对认识选择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4.
在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哲学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不例外。可以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文艺表现。 1.《讲话》体现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82页)。因此,形而上学反映论不懂得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不懂得反映过程就是能动的过程。毛泽东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题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6.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以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原理为自己的基础和出发点。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却把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割裂开来,认为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就是“崇拜所谓的‘客观’的物质世界”,是把“思维和存在非辨证地分划开来”的“僵硬的二元论”,是否认“主体的自主性”去“消极地”、“直观地”反映存在的“照相理论”。这几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诸如此类的观点也影响了我们中间的个别同志,这就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使认识成为科学的能动的反映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立者是马党思和恩格斯。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总结无产阶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深入研究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全面而深入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对认识的对象、内容、过程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宝库。当前,在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与研究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映论(包括能动的反映论)受到了越来越尖锐的挑战,各种新的理论相继提出,企图取而代之,有反映论、评价论与创造论的统一(简称为“统一说”),还有选择论与重构论。能动的反映论真的已经过时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在当代,它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能动的反映论的各种责难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上述论者可贵的探索精神,在他们提出的各种理论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这些内容对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应包含三个基本理论: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唯物辩证法。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叙述体系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变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以研究和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的功能,进一步体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处于显著的地位。而毛泽东同志阐明的实践观,又是他论述的认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离开了它们去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就不可能把握它的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概念的论述,联系学术界的讨论,探讨应该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辩证法方面,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世情、国情和阶级关系。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加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个新的科学概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识能动的观点和变革的观点突出出来了。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国体和政体等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首创的科学的实践哲学.它不仅彻底破除了以“神”为最高主宰的唯心主义桎桔,而且彻底摆脱了受“物”的绝对统治的旧唯物主义羁绊,成为与一切旧哲学迥然不同的能动的实践唯物主义.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胜利、唯物主义日振声威,旧哲学却往往在“唯物主义”旗号下对人们施加“物”的绝对统治的消极影响,乃至造成把那种从“物”出发,离开思想研究存在,在认识论之外讲唯物论、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包括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论;辩证的中国特色论;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论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6.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部哲学理论著作,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同类著作有其共同点,论述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时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其最突出的是这篇论文的立论和出发点。毛泽东的《实践论》把认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并且用副题作了注释性的说明:是讲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高度探究了某些现行认识论原理停留于一般反映论的理论根源及其历史原因.文章认为,有关哲学论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扩大和混淆了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两个方面的含义,直接导致了认识论问题本体论化,致使现行认识论原理尚未真正摆脱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影响;澄清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含义可为认识论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也是从哲学高度批判教条主义的力作。“两论”立足唯物主义立场,揭露了教条主义的哲学党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剖析了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坚持能动反映论,揭示了教条主义的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一)《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论》、《矛盾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阐明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许多重大问题,论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思想。《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它所发挥的是以实践观点为第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是在同主观主义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它是民主革命时  相似文献   

20.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本质、对象、来源和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人类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是因为离不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对认识的来源及其作用的看法。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的认识论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