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讲,它应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明确这些不同的阶段,对于正确评价费尔巴哈的影响是必要的。首先,需要弄清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又以什么为标志?按照传统的观点,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首先是从《基督教的本质》的出版开始的。其实,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基督教的本质》,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的影响。恩格斯说,正当大批青年黑格尔分子(当然包括青年马克思)在矛盾中傍徨的时候,费尔巴哈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对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的细致考察表明,其间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肯定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对于客观而科学对待马克思、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渤海究竟是在什么时期成为“海东盛国”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是在宜王大仁秀时期,也有的认为是在大仁秀、大彝震时期,还有的认为是在大玄锡时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用的材料不同及对这些材料的理解和对它们的史料价值的认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掀起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热,他们研究的成果,据说是“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发现了作为存在主义先驱者的马克思,作为人本主义者的马克思,并企图用人本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因此,搞清马克思的《手稿》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助于科学阐明马克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刘少奇成为党的第二把手是在党的“七大”上。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虽然排名第三,但因朱德年事已高,且专长军事,不可能充当毛泽东的接班人,因此刘少奇成为毛泽东事实上的接班人是在党的“七大”。但据胡乔木对毛泽东的回忆文章,早在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时,刘少奇在党内实际上已上升为第二把手了。刘少奇党内地位的上升与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对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在那次会上,陈云等同志认为刘少奇与毛泽东一起是苏维埃运动后期正确路线的代表,应当给予重要的领导责任。陈云在发言中说:过去10年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命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谈“异化劳动”部分提出来的。在我们所能读到的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著作中,只有这部手稿明确提出这一重要的具有多方面意义,包括美学意义的命题。正因为如此,这一命题显得特别珍贵,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爱护与珍惜;绝不能用这部手稿是什么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之类的理由而有所轻视甚至忽视。  相似文献   

8.
“鱼鳞图册”始于何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鳞图册”是明代用作登记、调查、统计全国土地的一种簿籍。《续文献通考》卷二记云: (洪武)二十年十二月,鱼鳞册成。帝既定天下,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贴脚诡寄。是年命国子生武瀛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取得的一个科学成果。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内容和意义看 ,它有三个主要特征 ,即严谨的求实性、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启迪性。掌握这些特征 ,对深化马克思“跨越”设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关系 ,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或误读.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理解或解读为“改变世界”,过分强调、夸大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和性质,不仅是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割裂,而且在现实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必须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中,马克思把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范式,认为这一范式由于只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和比较特殊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的自由、权利、公平、平等,因而并未在根本上触及使人普遍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最终的结果还是普遍的不正义.如果不谨慎地清理马克思处理正义的层次和语境,既有可能仅仅停留于某一个质点而导致片面、残缺地认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又有可能导致以一种外在于马克思正义的范式来丈量马克思的正义,这更不可能将马克思正义之真实状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2.
所谓"环境经济人",是指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的人或组织。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产业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环境保护作为指导金融业行动的原则,从金融和环境的关系入手,重新审视金融体系发展要求,将环境、生态指标纳入金融可持续发展体系。绿色金融从本质上具备了"环境经济人"的特殊使命。以我国环境污染的风险状况以及金融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切入视角,从伦理的层面关注金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利用金融调控保护生态环境,可把保护环境的实践追溯到源头。而通过对金融业成为"环境经济人"的伦理分析和实践论证,揭示出其所蕴含的伦理必然,能为金融业成为"环境经济人"提供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 ,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将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 ,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私有制消亡的物质前提。由于社会变迁的极端复杂性和不同国家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在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笔下,曾经把十九世纪欧洲的某几个“大人物”比作中国的“孔夫子”。德国的阿尔诺德·卢格就是其中之一。卢格生于一八○二年,死于一八八○年,早年是一个青年黑格尔分子,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十九世纪中叶,正当欧洲无产者向着资产阶级勇猛冲杀的时候,卢格追随机会主义者马志尼,于一八五○年六月,在伦敦纠集一小撮人,拼凑了一个“欧洲民主主义者中央委员会”,爬上了该组织五巨头之一的宝座,頑固地维护罪  相似文献   

16.
“回到马克思”辨杨晓莉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西方或东方,重新解释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早已成为一种时尚。而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自己从前所信奉的不少理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本身或有差距。这使“回到马克思”成为一个当然话题。那么回到马克思的难点和出路在哪里?需要谨防怎...  相似文献   

17.
俄苏模式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的“社会形态”一词,有违马克思原著文本“社会形态”范畴的本义;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的舛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抗形式”‘‘社会形态”的“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不等于“社会形态”范畴.  相似文献   

18.
《辞源》第一册p197“伯”下列八个义项,其中:父亲的哥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多单呼伯、叔。”《辞源》第一册p452“叔”下列七个义项,其中称呼。1.父之弟,也指与父平辈,而年龄比父小的人。见“叔父”王力《汉语史稿》下册p506:“在上古时代,表示父亲的兄或弟要用‘伯父’或‘叔父’,不能单用‘伯’、‘叔’。到了中古时代,才能用‘伯’、‘叔’来代表父辈。例如:梁周兴嗣千字文:‘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汉语史稿》与《辞源》,引例最早为梁周兴嗣之《千字文》,而《千字文》乃字书,迫于四字一句,缩简称呼也未可知。《颜氏家训》为隋代文献,亦失之过晚。就本人所见,伯父、叔父单呼为叔、伯,于东晋、刘宋时已然。  相似文献   

19.
近读傅璇琮先生的《李白任翰林学士辨》(载《文学评论》2 0 0 0年 5期 ) ,获益良多。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杜甫虽考中进士 ,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 ,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颇令人困惑不解。杜甫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有无关系暂且不论 ,说他“考中进士” ,却是闻所未闻的 ,因为《旧唐书》本传有明确记载 :“甫天宝初 ,应进士不第。”《新唐书》本传也说得很清楚 :“甫字子美 ,少贫 ,不自振……举进士 ,不中第。”两书都说“不第” ,没有一点含糊之处。杜甫一生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二年 (735) ,时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将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私有制消亡的物质前提。然而,由于社会变迁的极端复杂性和不同国家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模式的多样化趋向及经典作家始料不及的诸多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