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 ,首先应该明确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目标 ,坚持集体主义这个基本原则 ,从而体现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这个根本的价值导向。把握了这个“目标”、“原则”和“根本” ,就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区新鲜事     
肖伍祥  张冬梅 《社区》2011,(16):22-23
社区有支“义务找茬队” 玩过“大家一起来找茬”这个游戏吗?受这个游戏的启发,浙江省杭州市古荡街道文华社区成立了一支“义务找茬队”。“找茬队”目前有10名队员,他们的任务是在小区里找毛病,不管大小,只要是觉得不对劲就挑出来,然后反映给社区,把这个“茬”给消灭了。  相似文献   

4.
王龙 《社区》2012,(5):7-7
“梨园”这个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5.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这个时代,但凡提起“钝感”这个词,十有八九,如今的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在如今这个时代,从没有听说过,有人喜欢听别人说自己是“迟钝”的人,因为“迟钝”就是“迟缓”,“迟缓”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一次赚大钱的机会:意味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学作品里,尤其是在“革命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非言语交际”所表现的“涵义”(connota-tion),无疑是反映着“阶级性”的[1]。从这个观点来看,本文拟在“革命”的语境里以“大手”这个非言语交际表现的“涵义”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讨论它是应该由“什么阶级”所特有的身体特征以及和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中介”这个范畴,并对它在概念之间的过渡、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一些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同时,也对“中介”这个范畴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并把它纳入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之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原因,“中介”这个范畴被人们忽视了。因此,我想就“中介”这个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说“寤寐思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服”,《毛传》释“思”,《郑笺》释“事”。后世多从《毛传》而无异议。但释“服”为“思”,先秦典籍中无旁证。王力先生说:“解释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在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见王力为向焘《诗经词典》写的序文)这话说得极是,释“服”为“思”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Slum,中文译作“贫民窟”。在汉语中,“窟”这个字总带有一些贬义,而“贫民窟”总让人想起脏乱发案率偏高的底层人居住区。而我在泰国参观的这个贫困人口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11.
在京郊,常常可以看到“张各庄”、“李各庄”这样的路牌,其中的“各”就是“家”的古读。“家”这个词根,在历史发展中经语音变异,今天已有两种形式,这个“各”就是“家”的异根。 本文讨论藏文的古读与产生异根的关系。藏语中产生异根的原因种种,与古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真无限必定是实无限,即在每一“这个”上都具体可认知的无限。但问题在于:无限存在只能被直接接受;而有限思维又不能真正认识无限存在自身。前者导致无限的直接性问题,后者导致思维的空洞性问题。黑格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为三步:首先建立有限“这个”间的类比关系;然后说明诸“这个”的本质可以用它们间的相互类比来定义,并进而将诸交互相关的定义收摄入无限的定义集;最后证明此定义集就是无限本质的自身表现。而真无限的表现活动,就是诸“这个”相互变换和相互关涉着向着自身收敛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层层的收敛关系构造着层层“这个”的实存。而“这个”无限就是诸“这个”的连续收摄层级中的最高级,是世界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历来传颂的名篇。在这篇仅数百字的短文中,“外人”一词先后出现了三次,正确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辩析这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第一个“外人”出现在“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对于这个“外人”词语,有些选注本和教学参考书也作过解释,但解释得不一致。大概有两种:一种认为即“外地人”的意思,一种认为是指“外面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不赞成大学使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认为这个概念是从别的地方“套用”过来的 ,必然会引起一些非议。为证明这个观点 ,本文分析了“素质教育”的由来、内涵及其针对对象 ,并指出了高校要套用“素质教育”概念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并非一开始就有,它有个产生和发展过程。 最初“经济学”一词见于古希腊学者色诺芬著的《经济论》中。“经济学”希腊原文为oikovouikos,这个词由oikos和vouos两个字组成。前者是“家”的意思,后者是“法律”或“支配”的意思。因此,合起来这个字本意是“家庭管理”。在古希腊奴隶社会里,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所以这个家庭管理也就是奴隶主如何经营管理自己的生产。色诺芬主张,家庭管理应成为一门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其著名的论文《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莱特〉——莫恰洛夫扮演哈姆莱特的角色》(1838年)中通过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指出了这个丹麦王子在两层“精神危机”的“绝望”之中,经过内心斗争——“分裂”,从而”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力量和决断”的原囚。他认为这个原因是一种“信念”,正是这个“信念”促使哈姆莱特做出了行动。但是,哈姆莱特精神上这个“信念”是怎样获得的以及哈姆莱特性格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别林斯基在论述时却犯了一个唯心主义的错误。 别林斯基论文中谈到哈姆莱特的精神生活时指出:“哈姆莱特表现了精神的软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民工潮”,本世纪初又有了“民工荒”。“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这个社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改革的成效。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中,制度成为关键因素,并且是主要的瓶颈,如何跨越这个障碍是能否实现上述转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国“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制度瓶颈,以及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剖析,来探索如何跨越这个瓶颈。  相似文献   

18.
各位校长、老师: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天职观念与范本教育”。“天职”,可能经常有人说起,但说起它的人未必都能真正理解它;“范本教育”这个提法,可能在座的各位以前不曾听说过,我今天提出来,把它同“天职”观念关联起来,一并放在“生命化教育”这个总问题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生命化教育”,我在今天这个场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诗画观虽有异趣,但在“诗画同理”、“诗面异理”、“诗画孰胜”、“诗画互补”、“诗画相通”等方面也有共识。中西诗画的差异是次要的,共识是主要的。这是由于因制度、地域、民情风俗等差异而产生的某些距离毕竟要服从“中西方人士都属万物之灵的人类”这个大前提,受这个大前提所制约。  相似文献   

20.
释“神思”“神思”是《文心雕龙》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今之论者一般都仅仅将它解释为“想象”,这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够准确的。为了能较为全面深刻地把握“神思”一词的底蕴,我们必须先对“神思”一词的出处以及“神”这个字在前代典籍中的含义作一番考证。有的同志认为:“‘神思’一词大约最早是刘勰提出采的。后来,这个词逐渐为人采用。”这是不正确的。“神思”这个词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