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中国已经站在了老龄社会的门槛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80年代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年均以3.2%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2亿;预计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达到老龄社会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6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因此,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具有速度快、绝对数量大以及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年型社会等鲜明的特点。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本文  相似文献   

3.
数字     
《社区》2004,(21):34-35
老年人口将超4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左右。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中国竞争力排名世界第46位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美国仍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世界  相似文献   

4.
孙展 《新天地》2017,(2):16-17
顺应养老呼唤体现社会责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权威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约占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并正在以年平均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我国总人口约1%的年增长速度。按这一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使我国进入人口结构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出现,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关社会老龄化的话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事部部长宋德福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7,(7)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左右。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  相似文献   

7.
<正>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据统计,从2000年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将从6亿增至20亿,是欠发达国家增长最快的年龄组[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80岁人口预计将占老年人口的12.37%。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保健人群因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相关疾病愈显突出,老年人随意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保健药品越来越受到  相似文献   

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目前全球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相似文献   

9.
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已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据联合国调查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1.67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到21世纪中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本文由调查结果分析我国现阶段家庭养老的现状,并根据与美国、欧洲等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我国现今的养老责任归属及相关政策措施,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家庭养老所存在的困境,指出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具体国情,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 世纪,是一个经济社会更加发展的新世纪,也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银龄世纪。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全球60 岁以上的人口已达6亿多,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0% 以上。预计到2050 年, 岁以上的人口将 60达到20 亿,就会出现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5 岁以下少儿人口总数的现象,且有21% 的老年人为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我国,现在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 亿,超过总人口数的10% ,而且今后60 岁以上的老人将以年均3.2% 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 60 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 亿, 占总人口数的25% ,即每4 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其中…  相似文献   

11.
企业开发老年市场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购买水平的消费意愿已经十分强烈,中国巨大的老年市场已经形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购买力的逐渐增强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老年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开发老年市场极具潜力。中国企业要想在开发老年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制订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以每年大约3%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30%,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69岁。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44亿人,占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9700万人,占总人口7.6%,并仍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1.中国人口基本现状 1950-1993年间,世界人口从25亿增加到55.56亿,预计200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63.45亿.中国大陆人口1993年为11.8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即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世界人口密度为38人/km~2,我国则为129人/km~2,是世界密度的3.4倍.从189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我国人口只增长了1亿,而1953-1964年11年间人口增加12140万,年均1100万,1964-1982年18年间人口增加30881万,年均1715万,1983-1990年8年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2%,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量的1/5,已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老年医学研究成为整个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有着几千年经验积累的传统中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诸多优势,成为全世界老年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购买水平的消费意愿已经十分强烈,中国巨大的老年市场已经形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购买力的逐渐增强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老年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开发老年市场极具潜力。中国企业要想在开发老年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制订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本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并决定于今年10月1日国际老人节开始全球性的庆祝活动。这表明,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件大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2亿,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1.3亿,下世纪中叶可能达到4亿左右。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18.
数字新闻     
《山西老年》2012,(10):68-68
8260.2万名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02.7万个。 5%《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34.6%,月均养老金74元,仅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的近5%。  相似文献   

19.
梅郁 《社区》2002,(20):7-8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中国已超过了联合国确定的老龄型人口国家的界限。据统计,我国现有老年人1.32亿,今后50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平均3.2%的速度递增。从2020年到2050年将是中国老龄型人口的高峰,老年人口比重将达27.4%。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是家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趋势迈进。据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一亿,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到2000年,达到1.3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0.7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