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社区》2007,(21)
退休28年之后,黄少英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需要她本人和社会打交道的事务了。这个广州老婆婆,每月固定一次从银行取出国家发给她的社保"养老钱"。她每天下楼一次,只为参加她最喜爱的社交活动——到离家几十米的茶楼,和一帮老街坊喝早茶。但前不久,这笔"养老钱"出了问题,她不得不费尽周折,向政府有关部门证明:她还活着。  相似文献   

2.
刘春侠 《社区》2005,(13):28-28
2005年4月,我进入河北省唐山市河北路办事处南二社区工作。作为来社区工作的第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听到很多议论。有人说“:这些婆婆妈妈的工作,都是老头老太太干的,年轻的大学生干这个,真是浪费。”但也有人赞成说“:社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是个趋势,老一代的那种街道工作方式确实应该被淘汰了。”听着人们的议论,我心里对这项工作不免有些轻视,觉得自己干起来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没想到刚上班,我就闹了个笑话。刚到社区上班,一位阿姨要去公证,来社区开证明信。她先从律师处抄了一个样本,还认真地告诉我,只需把里面的人名换上她的家人…  相似文献   

3.
钟云 《社区》2003,(9):17-17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各社区动员全体居民行动起来,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减少非典对社区、对家庭的侵袭。在菊园社区,居委会联同物业公司将小区其他出口封闭,仅留一个大门出入居民和车辆,制作并发放出入证。出入证分本市居民和暂住人口两种,统一编号,颜色不同,便于识别。在办证现场记者看到,居委会干部对前来办证的居民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和登记,外来暂住人员办理出入证时还要求有本小区房主前来证明,保证一人一证,切实起到防护社区的作用。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身体情况,保护居委会干部的安全,街道在社区的…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中专毕业的姜秋月来到厦门市思明区下港街道下沃社区居委会工作。当时有人这样对她说,居委会工作很平凡,都是一些零碎的事情,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姑娘整天干那些婆婆妈妈的事受得了吗?再说在居委会工作只拿补贴没有工资,你可得想好啊!没想到,姜秋月这一干就是22年,从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一直干到现在的社区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5.
亦杨  孟谦 《社区》2001,(12):34-35
一个寒风呼啸的冬日,我们来到北京市永内东街西里居委会,拜访王文波老师,她说:“我和居委会的关系说来话长啊,那是1976年……”。一句话就让我们的思绪飞回到二三十年前。 不拿钱的居主任 1976年,刚从干校回北京的王文波就住在离天坛南门不远的永内东街西里。这时候,街道正在重新组建居委会,号召党员干部都出来义务为街道做事,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王文波天生就是个热心人,她积极地为居委会出谋划  相似文献   

6.
章月娥 《社区》2010,(10):55-55
典型案例 晓刚在社区里做了5年的专职工作者,当时街道招考时明确规定,如果工作出色,可以有机会优先转入街道工作。这个承诺成了晓刚工作的动力,而且,他也非常喜欢做社区工作,每天与居民打交道,让他学会了以前很难学到的为人处事方法。5年来,晓刚工作得特别认真,就在去年,晓刚还通过了全国的社工考试。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努力。同事们都夸晓刚做得好,将来有机会得到提拔。晓刚嘴里不说,心里自然是高兴。可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工作失去了信心。一次,一位居民到社区开证明,还带了很多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7.
其实,照老家的称谓习惯,她活着时,我直叫她姥姥。 这些年,母亲每隔三年两载便会回山东探望姥姥一次。她从老家回来,便絮叨着说,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三次,下一次便是,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两次。最近这一次是前年,她回来不如以前乐观.说,你姥姥都过了八十七了,最多还能再见她一次,撑不了几年了。  相似文献   

8.
社区时讯     
《社区》2004,(6):10-11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街道设立劳动法规图书角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劳动科设立了劳动政策法规图书角,成为全区10个街道中率先为社区单位提供劳动政策法规阅读地点的街道,这也是街道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又一项新举措。二龙路街道位于北京市金融街,具有单位多、人员层次高、流动快等特点,使得社区单位对劳动政策法规材料的需求加大。而由于西城区劳动局迁址后离金融街较远,社区单位要查阅一些材料非常不便。街道劳动科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西城区劳动局图书馆联系,建立了西城区首家街道劳动政策法规图书角。图书角共备有《工资支付实用…  相似文献   

9.
李莉莉 《社区》2012,(13):37
每天都有很多社区居民到社区来开证明信,几乎成了居委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居民服务是社区工作者的义务,开证明也不例外,可居民让社区开具证明信的内容却是多种多样,着实让人头疼。有要求证明其婚姻情况的;有要求证明是原配夫妻的;有要求证明幼儿园收据或住院收据丢失的;有因家人的死亡证明丢失了,让社区证明某位居民是什么时候死亡的;有的是律师领着当事人来社区,让社区证明辖区内某居民"户在人不在"的;甚至还有一位居民被另一居民碰伤了,也要让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     
《社区》2005,(21):12-13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举行首届国际化社区论坛10月18日,首届国际化社区论坛在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召开。来自中外的20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以“服务中外居民,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进行交流。作为国内国际化社区创建的先行者,麦子店街道在地区城市管理、治安防控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在会后,中外专家参观了麦子店街道新型公共服务大厅、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星级卫生站等设施。当天,麦子店街道还与奥地利维也纳市佛理藤社区缔结为“友好社区”。(宝珠)安徽省巢湖市社区工作者从2006年开始可享…  相似文献   

11.
信念的力量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女消防员,在一次救火中被车子弹了出去,身体滑进了一辆两吨重的车身下。情形很惨,她的内脏被挤了出来,盆骨大腿粉碎性骨折,浑身上下支离破碎,然而在她昏迷前,只对医生说了一句话:“让我活下去。”现在她活着,历经了几百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有过无数次与死神的碰触,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只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她。我要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有的人认为信念是一种精神,是支持自身行动的力量。人从出生开始,这种信念便逐渐牢牢嵌入脑中——活着,努力地活着,更好地活着。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  相似文献   

12.
杨茂林 《社区》2004,(10):21-22
付希花是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东通化街道学苑社区居民。十几年来,她几乎天天上访,其足迹遍布市信访办、区政府、区妇联等部门,有“上访专业户”之称。在学苑社区最近举行的吸纳老低保(长期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增强巡逻力量,变“三老”巡逻队为“四老”巡逻队的现场报名活动中,人们却意外地发现其中竟然有付希花的身影,大家纷纷猜测:“她该不是又来捣乱吧?”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付希花走到社区治保委员面前,在报名单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屋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付希花是侨眷,家住学苑社区32栋。12年前丈夫去世后,家中没有了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3,(22):25-25
说起到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多数市民的第一印象就是拿着厚厚的材料东奔西跑,没有头绪,万一拿错或是少拿了什么证件还要反复奔波。近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东库街社区居委会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居民,想到了一个妙招:除了把社区居委会的具体地址以及社区的电话印在一些开具的证明上外,还将社区的Logo和社区微博二维码全都印在了上面,这让社区居民喷喷称赞。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8,(10):1-1
楼门组长工作的价值 近日收到读者张贵启寄给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北京海淀区某街道下属一个社区的居委会在年底举行了年终工作总结表彰会,社区各楼门的100余名楼门组长出席会议,就在即将宣布开会前的两分钟,一名70多岁的楼门组长突发心脏病……尽管经过多种方式的抢救,她还是没有苏醒过来,最后由120急救车送走了。病故的楼门组长,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职工,担任楼门组长近20余年,平时没有享受过社区的福利待遇,只是在年终时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的经济条件买点生活用品发给大家表示慰问。该社区居委会为了妥善办理她的后事,除了及时通知她原来的工作单位外,还向街道办事处作了《关于(楼门组长)有何待遇》的请示。最后得到的电话答复是:“病故在会场的楼门组长有何待遇没有上级文件规定,从人道的角度考虑,街道同意拿出500元,并购买一份水果作为慰问品,让居委会出面代表街道向其道属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9)
上上个月,发工资前几天,任杰接到老干处办事员小王的电话。对方劈头就是这么一句:"任老,你还活着吗?"任杰一听来了气:"我不活得好好的,能接你的电话吗?"小王赶紧解释。原来,最近老干处发现,有的老同志已死了几年,子女们隐瞒不报,骗取退休金。为杜绝这种现象,老干处决定来一次普查,查查到底哪些人还活着。活着的人每月发工资前要提供活着的证明,否则停发工资。小王说:"任老,我当然相信你活得好好的,可马处长不  相似文献   

16.
郭瑞珏 《社区》2015,(25):26-26
一句您好、一个微笑,这些都让近日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乌索图街道利民社区管理服务站办事的赵阿姨“受宠若惊”。更出乎意料的是,她原本以为需要跑很多趟才能办成的残疾证,结果只跑了两趟就办好了。赵阿姨之所以跑两趟就能办成残疾证,得益于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力,工作的开展。赵阿姨高兴地说:“我年纪大了又没有上过什么学,也不知道办理残疾证需要什么,去哪申请。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周洁耐心地告诉我要带什么证件,并给我开了居住证明,还大热天的亲自陪我去了趟区委残联。让我感觉—下子有了主心骨,残疾证也办得顺风顺水。真的特别感谢社区,感谢周洁啊!”  相似文献   

17.
黄志刚 《社区》2004,(13):60-6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藕湖浜社区有个家政服务站,是下岗职工王秋英、尉才江夫妇俩创办的。两年来,他们始终把服务居民、提高管理水平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闯出一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的新路子。王秋英曾患脑瘤动过手术。在家养病期间,天天听到烦杂的吆喝声:“纸板好卖!”“鸡鸭毛有?”“晚米到嘞!”……弄得自己睡不好觉。她想到了小区里的居民,怎样能给居民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又能服务于民呢?和丈夫商量后,她提出了办个家政服务站的设想,社区领导十分支持,积极帮助她出点子,还腾出两间空房供她无偿使用。在社区和居民的支持下,20…  相似文献   

18.
胡忠华  雍坚 《社区》2005,(23):32-33
山东省济南市纬北路街道地处历史上的“棚户区”,街道经济比较薄弱、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辖区向来以“三多”著称,即“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低收入家庭多”。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集中、环境脏乱的街道,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却频频出招儿,屡屡奏效,街道环境和居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纬北路街道在细节上的一些做法,为济南市其他地区构建和谐社区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引进来”和“送出去”的灵活就业方式今年3月,一家外贸加工单位——可莱依泊绣品有限公司进驻纬北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4层楼办公。据说,这是街道办想办法“请…  相似文献   

19.
祝科  胡泽宁 《社区》2004,(21):30-30
从2001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了大规模的社区改革。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本是化解矛盾、维护居民利益、为居民服务的机构,但现在许多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仍然沿袭原有的工作习惯和规则,要求社区为居民出具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证明,不但增大了社区干部的工作量,同时在客观上造成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又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到邮政局取汇款,假如收款人姓名与身份证不一致,必须要有社区的证明,而做为拥有户籍管理权的派出所出具的证明都不行;买房按揭要社区出婚姻状况证明,而新婚姻法实行以后,居民结婚登记根本不需任何机构出具证…  相似文献   

20.
苏捷  胡晓 《社区》2010,(1):15-16
今年70多岁的陈立华是北京市展览路街道北营房东里社区的一位楼门长,在这个岗位上的“工龄”已有19年。她习惯按照过去的叫法,称自己为“楼门组长”。“楼门组长身上没有什么光环,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觉得很自豪。”陈立华说,做了楼门组长,她活得更精神、快乐、健康。在北京市西城区,像陈立华这样的楼门(院)长共有17736名,覆盖了全区148个社区17067个楼门(院),基本实现一“楼长”管理一楼门(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