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烤翅店     
前天下午公司派我去办事,回来正好路烤翅店。服务生告诉我5点才开门,现在4点半。我决定就在外面等着。半小时之内小店外面停了5辆车,站了将近30人。庆幸的是所有人都进去了,不幸运的是店太小,坐不下那么多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北漂     
矢野浩二 《可乐》2011,(5):67-67
高中毕业后,我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酒馆里打工。那时,我没有理想,没有目标。酒馆很小,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最多能坐十个客人。一次,一位经常来喝酒的客人对我说:"浩二,  相似文献   

3.
那天晚上,我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坐的士到一个朋友家去。海风习习,气候凉爽,行人不多,汽车廖廖,就巴望的士能开快些。车子行到了一个十字街头,遇上红灯,我坐的的士前面有两辆车,对面过来的车子有四五辆,但南北街上没有车,街头也不见交警。我让的士驾驶员鸣笛让前面的车开过去,可他摇头说:"红灯不能闯。这是交通常识,就是没人监督也要执行。我前面和街对面的汽车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这个不爱喝咖啡的人来说,虽然对于遍布北京的那些各有特色的咖啡馆非常何好感,但都是有事才去一坐,不会专程前往。直到有一天我路过这家咖啡馆,看到门前一盆盆正在盛开的绣球和欧月,透过窗子看到里面也遍处是花,琳琅满目比花店还枝繁叶茂,不乏很多北京难得一见的花种。  相似文献   

5.
爷爷非常爱看戏。小时候,他常常领着我到邻近村庄去看戏。遇到人多,他怕我看不见时,还背着我挤到戏台跟前看。几十年时间一晃过去,我也快当爷爷了,可爷爷看戏的爱好有增无减。一打开电视机总是从各个频道上找戏看。偶然听说某地方唱戏时,也总要根据远近或步行或坐上车去看一看。去年2月,他听说10公里外的西站豫秦晋商贸城开业典礼,有河南省豫剧团、曲剧团来演出助兴,就一再说想去看看省级剧团的戏。去年爷爷已是99岁高龄了,到人群中挤着看戏,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又不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就只好雇辆车由我和儿子陪着他去看…  相似文献   

6.
常听有的人说,“等我有了钱,一定给我妈买套大房子。”“过几年领我父母到××转一圈”等等。结果遗憾终生的大有人在。前不久,报上登过一篇文章《母亲,多想陪你坐一坐》,写的就是作者感念妈妈的养育之恩,发誓要挣好多好多钱,买一套大房子,把妈妈接过来享福,过好日子。为了实践  相似文献   

7.
郑渊洁 《社区》2010,(35):25-25
有一次.我在北京去参加一个活动。我是守时的人。由于没去过不认路,我选择了坐出租车。当我拉开出租车门时,很惊讶。那出租车内部一尘不染,不亚于总统座驾。我迟疑了一下才上车。  相似文献   

8.
我去郊区办事,中途需要倒一趟车。可那趟车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这时过来一辆车,但不是我要等的。有人说,这辆车也能到达我要去的地方。我实在不愿意再等下去,于是毫不犹豫地登上车。谁知上去之后才发现,这辆车需要绕很大的弯儿才到终点。如果我按原计划乘车,  相似文献   

9.
外边风卷雪花,刮得正紧。他坐的这辆车像一个哮喘病人,每走一段都要喘息半天。虽然他在心里不断地默念祈祷着,希望能够坚持到终点站,但车终于还是在一处荒凉的地方抛锚了。他跳下车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倒霉蛋。是的,他越来越发现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我在定襄县任县委书记。8月16日下午,我接到地委秘书处的通知,说明天上午有中央的一位“重要客人”去五台山,路经定襄要看几个地方,请你们接待,但只能带一辆车,不超过4个人。  相似文献   

11.
小师 《21世纪》2009,(6):38-39
乔·吉拉德创造了5项吉尼斯世界汽车零售纪录: 1.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 2.最多一天销售18辆车;  相似文献   

12.
当兵在北京     
我的大半辈子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北京的故事也太多太多。曾经的坎坷与辛酸、泪水与汗水、甜蜜与欢笑都留在了这座我热爱的城市。作为一名军人,扪心自问,我无怨无悔。来北京当兵那年,我19岁。那时当兵,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有专列客车、大巴、飞机可以坐。当时,我们一队兵是坐“闷罐车”而来。坐“闷罐车”的心情难以形容,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无奈。有几个人能像我们这样被当成货物到处跑  相似文献   

13.
李梅 《中华魂》2014,(18):41-41
"促织甚微细,哀鸣何动人",尽管杜甫写蟋蟀鸣叫的诗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我还是最喜欢白居易"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的诗句。小时候在老家的西窗下独坐,我也听到过蟋蟀的鸣叫,此起彼伏,温温柔柔,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烦躁。读白居易的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蟋蟀既叫"促织",也叫"蛩",还有不少地方喊它"蛐蛐儿",但我翻遍了很多典籍,都没有我家乡的"凸叉子"之称。  相似文献   

14.
吴惟 《北京纪事》2010,(10):97-99
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我巳在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也算得上半个老北京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位摄影人,我应当对北京有所回报。  相似文献   

15.
正我坐了34个小时的硬座从北京回家。从第一天上午10时,一直到第二天晚上8时,我要在火车上睡一夜。不过,幸好我还买到了一张硬座票,过道里还有很多人都是站票。站票!站34个小时!我的座位旁边就有好几个人站着,有几个蜷着身体坐在小马扎上。由于车厢里实在是太挤,想去上个厕所都困难,挤过去加上排队上厕所的  相似文献   

16.
打坐     
严歌苓 《社区》2011,(32):51-51
打坐是为了入定。但能否入定,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属于一打坐就人定的幸运者。据说这类幸运者天性中得具有几个不幸的素质:轻信、孤僻、一心无法二用。最后这一点,在我身上很明显,简直要了周围人的命。美国人管这种人叫做“不能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的人”。假如我正专注于某事,有人请求我或要求我做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17.
乞丐     
我、小李、老孙三人在街头蹓达。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小李是市财政局的科长,老孙是私人企业的老总。走到“麦当劳”门口,我们准备进去坐一坐。忽然,我们几乎同时看见,大约前方20米的空地上,躺着一张百元  相似文献   

18.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19.
女孩     
《阅读与作文》2009,(1):96-96
一天早上,我乘公共汽车去上学。但这辆车在半路上出了毛病,我不得不下车。一看表,已经是7点过5分了,学校7点半上课,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担心上课要迟到了。“该怎么办呢?”我想。  相似文献   

20.
<正>着急开车出行,唯一的出路却被另一辆车堵住,作为驾驶员你会怎么做?估计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找车主、找物业,心急如焚却又无奈地等待。但也有霸气的,像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兴隆家园小区就有这么一位,因为小区单行主路被一辆黑色别克车堵住,急于出门的他直接开车将堵道的车顶翻在路边。事故本身孰是孰非并不难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