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改革试点,也不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而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成败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只需要创新机制体制,更需要更新指导理念,使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一种新的人类存在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正义.在两型社会的构建中,正义内涵集中表现为:生态正义、消费正义和代际正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一种活动,而是成为以符号消费为特征的日常生活方式.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刻意远离生产话语,隐藏着对资本增值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的辩护.当我们把消费的符号化放在资本逻辑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就会发现符号化的商品体系恰恰构成了维护资本逻辑的生产方式的重要权力策略,引导人们自觉认同资本逻辑的“先天”合理性.这种权力策略正是当代消费社会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在客观上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科技进步直接、间接地产生一系列改变人类活动形式的社会现象和过程,并使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性质固定下来。但是,对这个明显的事实作科学分析,就不能简单地确认和描绘在科学和技术作用下人们生活中表面的、用统计方式可测定的变化,而是要紧密联系对整个社会发展所作的分析来揭示生活方式发展的总的趋势、规律和社会定向。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本质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可能揭示出来,即如果“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的首先是社会内容。并考虑到在这种或那种社会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对此,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话,他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段话的要点是:1、神话的本质:一种“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即客观现实的反应;2、神话的特征:它不是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反应客观现实,而是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把客观现实曲折地表现出来,而这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是幻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小国寡民”并非像人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是反社会发展、消极落后的表现,而是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描述,即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该与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小国寡民”思想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人口控制、弃绝战争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6.
晓元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4):F0003-F0003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电子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现今人类实际上已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媒介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传媒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现代传媒的这种霸权,已对目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恰当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关注由传媒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方式的过程。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以为人服务。换句话说就是为人创造出能最优化使用的产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工作需要的“物”。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为人。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教育者在实践中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状态,青年生活的环境是简单的,没有太多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价值取向“一元”主导,是非分明,青年的共性大于个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普遍采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运动社会间性的基本矛盾体育运动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同语言、意识等社会现象一样,也是社会生活需要的结果。我们说,社会需要和人的体质状况之间的矛盾正是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基本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运动使得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得以产生、发展、兴亡盛衰不断变化,绘制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图画。应当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需要,绝不是什么个人的主观的意图和愿望,而是一种通过人所反映出来的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这种社会需要是由三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学界大都认为,庄子哲学是一种乱世的人生哲学,它的主题既不是寻求论证世界的本原,也不是纯粹逻辑地考察认识和知识的问题,而是为处于乱世的人们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训戒,庄子本人的生活就示范了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核心,就是不为外物所移,以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面回顾“四种理论”和“去西方化理论”发展过程的历史、社会语境,并充分运用跨学科视角探究其中的关键概念的语义、语用,可将传媒体制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相关理论的延宕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四种理论”,尤其是“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拯救”和巩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和个人主义;广义的“自由主义”不是一个单纯的、静止的,而是内涵复杂的、历史的概念;《传媒的四种理论》是一部学术“发电机”,极大地启发了后来者的研究;要谨慎使用学术话语权,尊奉学术规范,做负责任的学术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鲍曼以流动的现代性理论框架时现代社会里的消费生活进行崭新的思考,初步形成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生活表现为:消费样态趋向瞬间化、欲望式和循环性;消费时间呈“点滴化”;消费理念“受欲望支配”;消费生活是废弃式、过度化、更替性的消费方式。瞬间化、欲望式和循环性的消费模式是流动的现代消费生活的主题。固然,流动的消费生活形象地描述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没有提出如何避免流动的消费生活负面影响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电子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现今人类实际上已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媒介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传媒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现代传媒的这种霸权,已对目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恰当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关注由传媒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最近,杜雄柏教授所著、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传媒与犯罪》一书,为我们认识和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书把传…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商业广告与审美的当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传播技术 ,在当今得到巨大发展。大众传媒一方面报道真实 ,一方面又制造影像 ,既煽情又灭情 ,使现代人在精神上趋于千篇一律 ,趋于技术化、规范化 ,使观念和情感不得不作为一种“资讯”,而广告文化把传媒文化制造影像的“造梦”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情感方式 ,这种改变以致于使美学本身的存在遭到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理解“社会存在”的概念,对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目前一般解释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不依人们的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通常主要指的是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这种解释并没有恰当地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这一概念的原意。一、“社会存在”不等于“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小康社会的理想逐渐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变革: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生活样态从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文明、丰富型转变。这种变革带来的必然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全方位释放,内动力来自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与人本价值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呈现给世界的形象,反映这个国家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精髓,因此世界各国都力争将自己最优秀的文化通过产品展示出来,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品尝到这个国家的文化韵味。正如美国的一位夹克衫老板向日本人推销产品时说的:“我们不是销售夹克衫,而是销售一种生活的方式。”确实如此,轻便潇洒的夹克衫充分体现美国人自由随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同样的,法国产品的奢华、德国产品的严谨、日本产品的精巧,无不在张扬着这些国家的文化特质,融合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8.
[提要]身体消费是彰显消费社会特征的典型方式,随着“身体转向”思潮的兴起,现代社会各种类型的身体消费与展演实践受到关注。近年来,迅速普及的抖音、快手短视频APP俨然成为消费社会对人及其身体进行展示、形塑、规训的一种技术工具。对青年、中老年、网红明星三种使用群体的比较研究表明,短视频中的个体身体景观既是对身体的展演和消费,也是一种身体管理和自我呈现、认同的方式,其并非是标准化的,而是体现出群体差异和多元特征。但这种“身体”是强调躯体、体态而与整全的“人”相割裂的身体,是技术背景下的另一种“身-心”二元论。  相似文献   

19.
消费风俗学是研究消费风俗运动形式及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反映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消费风俗,即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消费的风俗习惯,实际上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流行性、稳定性、经常性的一种消费行为方式,它往往通过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烧以及精神文化等消费活动表现出来。消费风俗包  相似文献   

20.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产权制度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为提高效率,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公司通过大范围员工股份期权计划将股权作为薪酬的一部分赠与公司的普通员工,这种分配方式导致比较公平的所有权结构。并且,随着社会对知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实行新的激励机制而出现的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将惠及广大人群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资本雇用劳动”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有效组织形式,“劳动雇用资本”作为企业的另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而存在并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对知识消费的研究。今天,很多产品中物质已降低为知识的载体。估计未来衡量人群生活质量的指标将不再是恩格尔系数,而是知识消费系数。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导致社会进步,因此今后应将知识经济指数作为地区发展的引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