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后孤儿与孤老的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每次灾后的援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文章从灾后心理援助的发展与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灾后孤儿和孤老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于我国灾后孤儿、孤老的心理援助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一健 《社区》2012,(25):51-51
马上就要下班了,社区莫名奇妙地“捡”到了一个老太太。 下班时,来了一个大伯和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七十好几,据大伯所说,老太太本来是去女儿家的,可是下了车就不知道方向了,老太太说是一直朝南走,可是大伯说,她走的方向明明是北方,所以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了。  相似文献   

3.
徐一健 《社区》2012,(17):51
马上就要下班了,社区莫名奇妙地"捡"到了一个老太太。下班时,来了一个大伯和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七十好几,据大伯所说,老太太本来是去女儿家的,可是下了车就不知道方向了,老太太说是一直朝南走,可是大伯说,她走的方向明明是北方,所以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了。她向大伯问路,可是又说不清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志强  朱守春 《社区》2008,(25):25-25
4月1日,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桥街道南环新村133幢的王凤英阿姨像往常一样,将牛奶送到该幢102室的孤老邢招娣家中。至此,王阿姨给孤老每日送牛奶已接近两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5.
流向青春海     
《北方人》2008,(4)
学年快结束前一个月,班上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封信,一律都是手写信纸装在信封邮寄到系上,是一位老太太寄来的。老太太是中国血统的美国公民,姓刘。我本想把信扔掉,可是看到信里附着老太太的照片,我忍不住多看两眼。照片里就是位中国人脸孔的老太太,穿着平常的衣服,坐  相似文献   

6.
探望     
伊尹 《社区》2014,(35):22-22
这是我的一位护士朋友在她博客里所写的一篇日记。这天她上白班。下午,23号病房来了一位探视者,一位80多岁的老头,摇着轮椅来探望2床76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前天送来急救的,心脏病,昨天刚出ICU,此时正沉沉地睡着。一连两天在病床前照料的子女们,一个回单位续假,一个去医院食堂吃午饭了。老头来到病床前,看看沉睡的老太太,替老太太掖了掖被子,又安静地在床前坐了一会儿,见老太太呼吸均匀,脸色已转红润,这才微微一笑,转身放心地离开。  相似文献   

7.
文彬 《社区》2013,(3):29-29
近年来,老年人的维权意识日益强化,令人欣慰。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老年人维权时劳心劳力却收效甚微。对此法律专家提醒,要有效维权,老年人亟须破除思想上的种种误区。误区一: 房屋居住权子女说了算2009年,林老太太购买了一套位于市区的两室一卮与儿子共同居住。2011年7月,林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友准备结婚,但苦于无钱购买婚房。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房子迟早是儿子的,林老太太来到房产交易中心将自己的房屋过户给了儿子。两个月后,结了婚的儿子j儿媳开开小眺和林老太太住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探望     
伊尹 《今日南国》2014,(12):33-33
下午,23号病房来了一位探视者,一位80多岁的老头,摇着轮椅来探望2床76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前天送来急救的,心脏病,昨天刚出ICU,此时正沉沉地睡着。一连两天在病床前照料的子女们,一个回单位续假,一个去医院食堂吃午饭了。老头来到病床前,看看沉睡的老太太,替老太太掖了掖被子,又安静地在床前坐了一会儿,见老太太呼吸均匀,脸色已转红润,这才微微一笑,转身放心地离开。  相似文献   

9.
倡文 《新天地》2012,(3):21
东方卫视举办的"达人秀"比赛,一位94岁的老太太一亮相,就以她如此高龄而登台演出赢得了评委与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然而,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老太太竟选择要唱一首英文歌曲,并说自己是在古稀之年才学的英语。老太太要开唱了,大家都屏住呼吸,期待着这位耄耋老人能成为新的"苏姗大妈"。也许是这  相似文献   

10.
平安 《社区》2003,(13)
一位年轻的小伙出差回来,发现自己门前放着一双拖鞋,很是诧异,对门的老太太出来告诉他:“孩子,这双拖鞋是我放的。”原来,这位老太太从电视上看到近来有贼白天撬锁入室偷盗,担心有人趁小伙子不在家入室行窃。于是,这位老太太便每天拿一双拖鞋放在小伙子的门前,并每天都把塞进小伙子家防盗门中的广告取下来,形成家中有人的迹象。我们在称赞这位老太太精明的同时,也为老太太关心邻居的行为所感动。与那些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者相比,老太太的确是“多管闲事”,可正是这份自找的“闲事”,给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松了绑。现实生活中,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静安寺街道裕华社区,13位孤老共同拥有一个孙女。12年来,这个叫薛婷婷的女孩,坚持每年与孤老们吃年夜饭,逢年过节或是老人生病都会上门探望。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1,(7):51-52
逢源街道位于广州市的老城区,这里老年人地缘观念强,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充满感情,不愿离开儿孙,加上左邻右里守望色彩浓厚,大多数人希望在社区内安度晚年。对此,街道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目标,探索出一条社区养老之路。 让社区每一个孤老生活都有着落 街道有孤老和特困老人300多名,依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街道慈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一位同志向我咨询,他的母亲1998年去世。1999年他的父亲又和一位老太太结婚,在进行结婚登记时,老太太找关系,没有亲自去,委托他人帮助办理。去年8月他父亲去世了,老太太有没有权利分他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叶和礼  邓联墩 《社区》2003,(17):50-50
年近80高龄的许老太太早年丧夫,一生未能生育子女,近年来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今年春节后,她的外甥女“主动”上门照顾许老太太的生活起居。在两人生活一段时间后,许老太太发现外甥女十分勤快,对她也照顾得十分周到,不仅使许老太太一日三餐茶饭无忧,而且经常为她擦洗按摩,使许老太太备受感动。于是,许老太太就把外甥女留了下来,有意与她长期生活,还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由外甥女长期照顾许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直至终年,许老太太则把价值3万元的钻戒和项链赠给外甥女,且对该合同进行了公证。岂料,许老太太把钻戒和项链交给外甥女不久,外甥女对许…  相似文献   

15.
老伴     
王洪武 《社区》2011,(27):46-46
离家不远的小公园里,常见有—对老年夫妇。老头坐在轮椅上闭目晒太阳,或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练习走路,老太太形影不离在一旁呵护着。那耳鬓厮磨的亲热样儿,让人看了好不动容。熟悉情况的人都说,这老头的命,是老太太“捡”的。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哩。  相似文献   

16.
卞文志 《社区》2014,(3):31-31
在山东济南市一个社区,有一位76岁的刘老太太,晚年的她,生活状态可谓“寂寥”。刘老太太唯一的女儿在美国定居,一年前老伴去世,女儿回了趟家,此后再没回来过。刘老太太虽然请了保姆,可保姆做完饭、收拾完房间就走,  相似文献   

17.
母亲去世没多久,父亲就要找后老伴了.有一天,父亲对我和弟弟说,他看中了一个老太太,现在住在邻县的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呢?我和弟弟有些奇怪父亲怎么会看中一个邻县的老太太.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射阳县通洋乡川港村7组,38户村民16年如一日,轮流精心赡养护理一位双目失明的孤老人,被人们传遍乡里,滋润着一方人的心田。 这位双目失明的孤老人,名叫严兆芳,现年78岁。老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岁那年,不幸患了眼疾。后来又失去父亲,在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困境中,失去了治病的良机,30岁时酿成双目失明。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相继出嫁后,严兆芳与老母相依为命,苦度黄连。新  相似文献   

19.
家有好邻居     
对门搬进来了新的邻居,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慈眉善目,一头银发,70岁上下,说话利落,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看上去身体挺硬朗。那天她搬家住进来的时候,我和她聊过几句,后来见了面,便彼此点点头打个招呼。如今邻里关系淡漠,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铜业集团东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有位退休干部,名叫郭有钧,七年如一日,关爱67岁的精神病孤老矿工彭铁强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以朴实的行动,弘扬助老的传统美德。孤老有关爱1983年,时任东乡铜矿水泥厂工会主席的郭有钧,就把彭铁强老人视为"亲人",给了他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